莊邊山在閩江南岸、與曇石山隔江對峙,是一座高出江面約20米長形山崗。遺址東西長約190米,南北寬約100米,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1956年發現,1960 年春試掘,發掘面積78平方米;1982年至1983年進行大面積發掘,揭露面積近3000平方米,出土有石、貝、陶質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文化堆積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出土石器以石錛為主,少量為鑿、斧、鏃等;貝器有耜和刀兩類;陶工具為陶拍,紡輪及小網墜,出土的陶器陶質主要為夾砂灰、黃陶和泥質灰陶,紋飾有繩紋、條紋等,器形有釜、罐、壺、豆、簋、碗、杯等,屬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上層破壞嚴重,主要為橙黃陶和灰硬陶,紋飾以雲雷紋、網路紋、刻劃紋和幾何形黑彩、赭紅彩等,分別屬新石器時末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黃瓜山類型和青銅時代黃土侖類型遺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侯莊邊山遺址
- 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面積:長180米,南北寬80米
- 歷史:五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