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大湖中學地處閩侯版圖偏北脊樑地的大湖鄉,可謂是偏僻貧困之鄉,解放前更是貧窮落後之極。解放後,社會雖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帶領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但文化教育方面未能得到及時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侯縣大湖中學
- 所屬地區:福建閩侯
- 類別:國中
- 主要獎項:教育教學進步獎
歷史沿革,辦學規模,辦學宗旨,獲得榮譽,
歷史沿革
八十年代初期,為保證教學質量,全縣調整中學結構,壓縮高中部布局,大湖中學改為國中校,全稱為“福建省閩侯大湖中學”。其它戴帽國中班全部撤銷。八十年代中期,中等職業教育興起。1985.9.大湖中學也招收林業職高班1班約30人,但由於師資、生源不足,第二學年,即合併到青圊職業中學。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學生數逐年增多,校舍面積、教師人數也有所增加,新建了一座教學樓,還自聘了幾名頂編代課教師,教師數增加到三十多人。
1990年後,實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並先後進行“五項督導”、“六項督導”檢查,學生入學率大幅度提高,學生數大量增加,因此,教師嚴重不足,最多時曾聘請了16名代課教師;校舍也嚴重不足,1992年9月,鄉政府決定將原鄉農械廠廠房給大湖中學作校舍,同年招收的初一年段有4個班放在原鄉農械廠廠房上課,稱為“分班”。此後每年初一年段均安排4個班在“分班”上課,升上初二後,則回到“本部”上課。此後幾年間,大湖中學新建了綜合樓、學生宿舍樓、教師住宅樓及教學樓加層,校舍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學生數高峰期也已過去,1997年9月,停辦“分班”。在教學管理方面,十幾年來,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有關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教育質量也顯著提高。
2000年後,為達到 “兩基”以及“雙高普九” 的要求,政府加大對學校的投入,教師基本滿足需要(但有的學科教師偏多,有的學科教師偏少),學校各方面設施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2000年後,為達到 “兩基”以及“雙高普九” 的要求,政府加大對學校的投入,教師基本滿足需要(但有的學科教師偏多,有的學科教師偏少),學校各方面設施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學生696人,教職員工總數57人,其中專任教師57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19人,縣學科帶頭人1人,縣級骨幹教師2人。校園面積33125m2,校舍建築面積9369m2,校園布局合理。學校各種功能教室和教學設施基本完備,校園文化氛圍濃厚,辦學效益明顯。在縣委縣府和縣教育局正確領導下,學校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辦學水平和質量逐年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日趨完善。
辦學宗旨
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著“勵志、崇德、篤學、創新”的辦學理念,以“初一做好,初二抓牢,初三提高”的教學宗旨,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學校非常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成功舉辦二十六屆學生田徑校運動會和各類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大大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獲得榮譽
先後獲得2008年“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學校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工會及校務公開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 “工會及校務公開先進單位”;2010年“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教育教學進步獎”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