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上海市靜安區,西臨共和新路,南沿洛川東路。東至平型關路,北近延長路。民國2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滬遇刺,22日不治身亡。3月23日移柩至湖南會館,6月26日葬於靜安區閘北象儀巷。國民黨在此闢地百餘畝,其中用於墓園43畝,宋墓在園中央,一紅磚築成長方形,高約2米,四周植樹,習稱宋公園。民國18年9月,上海特別市政府132次市政會議決議撥款修理宋園,並作為公園開放。民國35年6月5日更名為教仁公園,經全面整修後於11月18日重新開放。1950年5月28日易名閘北公園。幾十年來公園的面積不斷擴大。1959年擴建時,新建園門、亭、廊、茶室、展覽館等,總投資12.1億元。1962—1964年間先後續建了溜冰場、遊船碼頭、閱覽室。1979—1981年投資96萬元再次擴建,有上海市園林管理局設計室謝家芬規劃及綠化設計,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施工,重建大門,新建售品部、石橋、水榭、雙亭、六角亭、園廊、駁岸等設施,並按原樣修復了宋教仁墓。1985—1990年有建造長廊、宣傳廊、三潭印月、大門口花壇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閘北公園
- 類型:公園
- 地點:上海市靜安區
- 景點:宋教仁墓、茶聖陸羽像
- 曾用名:宋公園、教仁公園
- 組成:長廊、宣傳廊、三潭印月
公園簡介
茶聖陸羽像
宋教仁墓
園內植被
旅遊提示
公園周邊
滬北電影院
大寧國際茶城
風範中學
上海大學
新弘國際公寓
錦灝佳園
禁噪措施
我行我素依然存在
昨天,記者走訪了靜安區閘北公園。儘管公園入口處豎立了醒目的告示牌,明確拒絕“帶有外置擴音裝置的音響器材”,但仍然有市民視而不見,照舊“高歌猛舞”。上午8點半,一進園,就聽到隱隱的音樂聲。不遠處的小廣場,放在中央的音響正放著舞曲,廣場上已有30多個老人踩著節拍跳起了交誼舞。“除了下雨天,其他時候每天早上都會來,這音響是自己帶來的。”一位正在曬太陽的老伯向記者說道。而在旁邊,一群阿姨在排練舞蹈。她們自備的是一台小巧的擴音器,雖體型不及前者,音量效果卻毫不遜色。
此外,在公園的廣場、休息亭、花園角落裡、音樂聲不絕於耳。在靠近馬路一側的花園內,音樂聲尤為刺耳。有市民抱怨,即使已經出園,公園內傳來的音樂也比來往的車輛喇叭聲響。對此,閘北公園工作人員表示,儘管園方已出動了大量人力禁噪,但一時之間還無法徹底根除“固疾”。“我們派出了門衛、保全定時巡邏,一發現情況就會立即勸阻,但是有些老人說自己年紀大了,聲音小一點的話,耳朵聽不清,我們也十分無奈。”閘北公園園長劉芳告訴記者。
放低音量各得其樂
在閘北公園,記者看到的是另一番情景。
早上9點,記者剛進入閘北公園,就看到一群老太太在做練功十八法健身操,正奇怪怎么沒音樂時,走近才聽到了那熟悉的聲音。沿著公園的道路走下去,接著就是合唱隊、扇子舞、交誼舞團隊,每個團隊的音樂聲都不高,幾乎只有參加娛樂活動的人才能聽到。一位跳扇子舞的老太太告訴記者,公園管理方上個月就告知了禁噪通告,他們覺得也很有必要,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到公園參加娛樂活動的團隊,幾乎沒人攜帶外置帶音響設備,隨身帶的小放音機也把音量調到儘量小,大家互不干擾,以前你追我趕的“放聲比賽”一去不返。
而“安靜”下來的公園,受到了遊客追捧。一位出身在老閘北、家住大華的李老先生夫妻,如今只要天晴,幾乎每天都要乘捷運趕到這裡。李老先生說:“逛公園就想圖個安靜,散散心,我們夫妻倆心臟都不好,聽到巨大響聲,就感到胸悶氣短。現在,有時看看他們的表演,反而覺得是另外一種享受”。
各方出招治理噪音
記者從市綠化容局了解到,《上海市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辦法》實施至今,對於市中心城區公園的噪音投訴幾乎沒有,主要的投訴集中於中心外的幾個公園。而對一些公園噪音依然存在的問題,管理方普遍認為缺乏管理和執法手段,甚至難有依據。一些公園遊客及居民建議,公園內多少分貝屬於噪音應該告知,超過分界線就應該制止或處罰。建議在大草坪、公園廣場等安裝分貝儀,進一步威懾製造噪音者,為執法提供依據。
靜安區綠化管理署蔡傑表示,公園禁噪不能急於一時。“現在距離辦法正式施行只有一個月,大部分人剛剛才了解這項規定,在這段過渡期,公園管理方應以勸導為主。”閘北公園管理有限公司經理林書輪則認為,除了儘早出台管理細則外,對於遊客的宣傳和教育尤為重要。閘北公園中的很多娛樂團隊成員,都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實施自我管理的效果比被動管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