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堰塘、堤壩的底下排水渠道開關,是一種水利工程設施。通常在出現旱情時,在開啟閘剅,引水搞旱。
基本解釋,涵義,
基本解釋
控制堰塘、堤壩下面排水水道的口的裝置
涵義
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潛江人民為圖生存,求發展,曾與水害進行了不懈的抗爭。明代,即大量圍湖造田,與水爭地;為抗禦水患,修築近百個民垸,人民環堤而居。鑒於漢江河堤堤線長,修防任務大,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漢江北岸人民將漢江分流的泗港河河口堵塞,使漢江左岸堤段連成一線;清同治九年(1870年),又將漢江分流的蘆茯河河口堵塞,使漢江右岸堤段連成一線,縮短了堤線,大大減少了修防任務。在治理內垸方面,除疏挖溝渠外,還興建小型排灌閘剅80多座。民國時期,以堵復江河、民垸潰口為主;民國20年(1931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第九師25、26兩團指戰員,在賀龍率領下,同潛江2萬餘名民工一道,將長期潰決為患之東荊河向西荊河分流的河口堵塞,並修築l公里多長的田關月堤,使東荊河右岸堤段連成一線,從而結束了西荊河長期泛濫成災的歷史;興建小型閘剅50多座,疏浚小型溝渠16條,長1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