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光魚,Maurolicus muelleri (Gmelin, 1788) ,水珍魚科間光魚屬的一屬魚類。體較細長,側扁,項背隆起,背、腹緣向後漸窄。體較軟。頭較大,側扁,頂緣高。吻端尖,中等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間光魚
- 拉丁學名:Maurolicus muelleri (Gmelin, 1788)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鮭形目
- 亞目:胡瓜魚亞目
- 科:水珍魚科
- 屬:間光魚屬
- 種:間光魚
- 英文名:Mueller's pearlside
分類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間光魚
英文名稱 Pearlsides
地方名稱 頦光魚、Maurolicus muelleri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鮭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水珍魚科
拉丁科名 Argentinidae
中文屬名 間光魚屬
拉丁屬名 Maurolicus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11;臀鰭30;胸鰭10;腹鰭7;尾鰭21。鰓耙5+11。
體長為體高4.9~5.7倍;為頭長3.9~4.1倍。頭長為吻長4.0~4.1倍;為眼徑4.5~4.6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4~1.6倍。
鼻孔位於眼上緣的前部。眼正常,側上位,眼間隔有2棱突。口前位,口裂斜,向後超過眼前緣,下頜長於上頜,下頜骨聯合處有一尖骨質突起。上頜骨較長,末端達前鰓蓋骨。兩頜、犁骨和齶骨均有細的尖齒,舌無齒。鰓蓋完整。鰓孔寬大,向前超過眼前緣。無假鰓。鰓蓋膜相連而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13。鰓耙硬,內側具刺。肛門位於臀鰭前方。體呈乳白色,各鰭白色。體有鱗,極易脫落。
背鰭起點位於吻端與尾鰭基部之間。臀鰭基長,始於背鰭基的後下方。胸鰭長。腹鰭始於背鰭起點的前下方,距臀鰭起點較距胸鰭基為近。尾鰭叉形。
頭部和腹部具發光器:眼前緣的下方1個,前鰓蓋骨的上角1個,頦部2個,鰓蓋膜9個,峽部10個;胸鰭基至臀鰭前為2行:上一行18個,下一行19個;臀鰭基至尾鰭基之間1行,沿臀鰭基部16個,尾柄下緣6個。
生活習性
大洋性的, 發現到深度至少 1,524 米。 橈足類的動物與磷蝦的一個循環的選擇性捕食者.體脂含量在新鮮的體重中是 5.5% ,而且蠟脂在總脂質中是 15.3% 。性成熟為 1 歲。 產卵發生於3月~9月, 產生 200-500個卵, 在表面中的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