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下鱵魚

間下鱵魚

體細長,側扁,標準體長為頭長之之4.3-5.7倍,為體高之11.8-14.0倍。鼻孔突不呈絲狀。下頜延長成喙狀,喙長略等於頭長;上頜短小,其頂部呈三角形,被鱗,三角形之長大於寬,長為寬的1.1-1.3倍。眼前溝單一,不向後分支。上下頜具微細單峰齒,但下頜之後部具三峰齒。第一鰓弓上鰓耙26-36。體被圓鱗;側線位低,於胸鰭基底下方具一向上分支,向上延伸至胸鰭基底;背前鱗50-64。鰾為單室型。背鰭與臀鰭對在,後位,臀鰭起點在背鰭第1-3軟條之下方,背鰭具13-16軟條,臀鰭具15-19軟條;胸鰭較短,標準體長為胸鰭長之6.4-7.1倍;腹鰭短小,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基底之0.9-1.15倍;尾鰭淺開叉,下葉略長於上葉。體背呈淺灰藍,腹部白色,體側中間有一條銀白色縱帶,無垂直暗斑;喙為黑色,前端具明亮之橘紅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間下鱵魚
  • :鱵科

中文名間下鱵魚觀賞魚類否
俗名補網師、水針食用魚類否
英文名是否有毒否
科目英文Hemiramphidae經濟魚類否
科目鱵科最大長度15.1 cm
命名者(Cantor, 1842)棲息深度0-10公尺

間下鱵魚
間下鱵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台灣、日本、及中國大陸等沿海。台灣分布於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舄湖
形態特徵
體細長,側扁,標準體長為頭長之之4.3-5.7倍,為體高之11.8-14.0倍。鼻孔突不呈絲狀。下頜延長成喙狀,喙長略等於頭長;上頜短小,其頂部呈三角形,被鱗,三角形之長大於寬,長為寬的1.1-1.3倍。眼前溝單一,不向後分支。上下頜具微細單峰齒,但下頜之後部具三峰齒。第一鰓弓上鰓耙26-36。體被圓鱗;側線位低,於胸鰭基底下方具一向上分支,向上延伸至胸鰭基底;背前鱗50-64。鰾為單室型。背鰭與臀鰭對在,後位,臀鰭起點在背鰭第1-3軟條之下方,背鰭具13-16軟條,臀鰭具15-19軟條;胸鰭較短,標準體長為胸鰭長之6.4-7.1倍;腹鰭短小,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基底之0.9-1.15倍;尾鰭淺開叉,下葉略長於上葉。體背呈淺灰藍,腹部白色,體側中間有一條銀白色縱帶,無垂直暗斑;喙為黑色,前端具明亮之橘紅色。
漁業方法
罕見魚種,且魚體小型,不具食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