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中條山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太岳南進支隊進軍中條山地區,協同中共中條山區委開闢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中條山地區位於山西省境內曲沃至高平公路以南、黃河以北、晉城至沁陽公路以西、翼城和絳縣以東,為晉、豫、陝3省之咽喉。1941年5月,日軍占領中條山地區後,擴充偽軍,建立偽政權,發展特務組織,安設據點,加強對該區的統治。殘存的國民黨頑固派地方武裝乘機擴充實力。在這一地區的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遊擊武裝,堅持抗日鬥爭。
1942年1月,第129師根據八路軍總部的指示,決定由太岳縱隊兼太岳軍區所屬第386旅第17、第18團和決死第1縱隊第57團及第386旅直屬隊一部組成的太岳南進支隊2600餘人,在太岳縱隊兼太岳軍區副政治委員王新亭率領下,協同中共中條山區委執行開闢中條山抗日根據地的任務。1月30日—2月2日,南進支隊分3個梯隊從沁水縣東西峪相繼出發。第386旅第772團位於沁水地區,掩護南進支隊的翼側。2月6—7日,第17、第18團在陽城西南神坪和獨泉村擊退攔阻的日偽軍。20日,南進支隊直屬隊與中條山區黨委機關到達橫河村(陽城董封鎮西南);第57團在絳縣以東、垣曲縣皋落鎮、同善鎮以北地區展開;第18團及第17團一部在濟源以北地區展開;第17團另一部在曲高公路以南沁水、翼城地區展開。部隊進入新區後,以營、連為單位分散活動,發動民眾,打擊土匪和國民黨頑固派武裝,協助地方建立抗日政權和武裝。4月初,在濟源縣邵源鎮成立了豫晉邊區人民抗日聯防區(簡稱豫晉聯防區),劉忠任司令員、聶真任政治委員,下轄3個軍分區,分別由第17、第18、第57團兼。另以當地游擊隊組建基幹第1、第2團。4月15日,在陽城橫河村成立了豫晉邊區人民抗日聯合辦事處,還成立了3個專員公署和7個縣抗日政權。5月,挫敗了日軍4000餘人的“掃蕩”。太岳南進支隊從1月南進中條山地區到6月底的半年中,對日、偽、頑、匪作戰56次。開闢了南北50餘公里、東西150公里的擁有20餘萬人口的中條山抗日根據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