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郁至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四。具有疏肝健脾,理氣解郁之功效。主治畏寒畏熱,似風非風,頭痛頰疼,胃脘飽悶,甚則心脅相連脂脹,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見食則喜,食完作楚,甚則耳鳴如沸,昏眩欲仆,目不識人,是木郁之病。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治療肝膽氣鬱所致胃脘飽悶,吞酸吐食。
基本介紹
- 名稱:開郁至神湯《辨證錄》
- 出處:《辨證錄》卷四
- 功用:疏肝健脾,理氣解郁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附註,文獻摘要,
歌訣
開郁至神參術苓,歸芍柴甘香附陳;肝膽氣鬱是病機,吞酸吐食胃飽悶。
組成
人參一錢(3g),香附三錢(9g),茯苓二錢(6g),白朮一錢(3g),當歸二錢(6g),白芍五錢(15g),陳皮五分(1.5g),甘草五分(1.5g),梔子(炒)一錢(3g),柴胡五分(1.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疏肝健脾,理氣解郁。
主治
畏寒畏熱,似風非風,頭痛頰疼,胃脘飽悶,甚則心脅相連脂脹,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見食則喜,食完作楚,甚則耳鳴如沸,昏眩欲仆,目不識人,是木郁之病。
方義
蓋肝膽之氣一郁,上不能行於心包,下必刑於脾胃。木克土則運化納呆,氣血生化不足,則土益病而木益郁。且土益病則土不生金,肺金必弱而肝木無制,則愈不自安而作祟矣,治宜急疏肝膽之木氣。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梔子清透肝膽之鬱熱;當歸補血養肝;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以滋養肝血,血潤肝木則郁盡解;陳皮理氣消脹,使補而不滯。諸藥相合,共奏疏肝健脾,理氣解郁之功。
運用
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治療肝膽氣鬱所致胃脘飽悶,吞酸吐食。
附註
本方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加味後增加行氣止痛,疏肝理氣,補血活血,瀉火除煩之效。(《《中國人參方集》》)
文獻摘要
《辨證奇聞》:“一畏寒熱,似風非風,頭痛頰疼,胃脘飽悶,甚則心脅相連膜脹,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見食則喜,食完作楚,甚則耳鳴如沸,昏眩欲仆,目不識人,人謂風邪,誰知木郁乎。夫木屬肝膽,肝膽氣鬱,上不行心包,下必克脾胃。後天以脾胃為主,木克則脾不能化,胃不能受。脾胃空虛,津液枯槁,何能布於臟腑?且木喜水,脾胃焦乾,木無水養,克土益深,則土不生肺,肺必弱,不能制肝。木過燥,愈作祟矣。宜急舒肝膽氣。然不滋肝膽血,則血不能潤,木郁不解。用開郁至神湯:人參、白朮、炒梔子一錢,香附三錢,茯苓、當歸二錢,白芍五錢,陳皮、甘草、柴胡五分。二劑盡解。方妙無克削,又立去滯結,勝逍遙散。或謂宜解散不宜補益,不知境遇不常,元氣或漓,不可執郁難用補之見,況人人參,正無傷,郁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