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郁老蔻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瀋陽方)。具有開郁順氣,寬胸利膈,消食健脾,潤燥止痛之功效。主治氣滯不舒,胸膈脹滿,飲食停留,胃脘作痛,大便燥結,消化不良。
基本介紹
- 名稱:開郁老蔻丸
-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瀋陽方)
- 組成:紫蔻、貢桂、丁香、當歸、山楂、白朮、炙軍、烏藥、甘草、青皮、萊菔、陳皮、木香、砂仁、莪術、半夏、三棱、枳殼、草果仁、檳榔、川芎、神曲、沉香
- 功用:開郁順氣,寬胸利膈,消食健脾,潤燥止痛
- 主治:氣滯不舒,胸膈脹滿,飲食停留,胃脘作痛,大便燥結,消化不良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貢桂六錢(18.7g),當歸、烏藥、陳皮、半夏、枳殼、草果仁各三錢(9.4g),山楂、白朮、炙軍、莪術、萊菔、三棱、檳榔、神曲、紫蔻各四錢(12.5g),甘草、青皮、丁香、砂仁、川芎各二錢(6.25g),木香五分(1.6g),沉香一錢五分(4.6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二錢重。每服一丸,白開水送下。
2、現代用法:蜜丸,每丸重6.25g。每次服1丸,每日1-2次,白開水送服。
功用
開郁順氣,寬胸利膈,消食健脾,潤燥止痛。
主治
氣滯不舒,胸膈脹滿,飲食停留,胃脘作痛,大便燥結,消化不良。
加減化裁
若以氣鬱表現為主者,可合舒肝丸使用;若以血郁表現為主者,可合丹參飲;失笑散使用;若以食積表現為主者,可合大山楂丸同用。
使用注意
1、本方中多香燥之藥,陰虛、熱證者忌用。
2、本方中多攻伐之藥,故體虛、年老者慎用。
3、本方中三棱、莪術、官桂,大黃等均為妊娠禁忌藥,故孕婦忌用。
4、本方中三棱(與牙硝相畏),丁香(與鬱金相畏),官桂(與石脂相畏),均為十九畏中之中藥、故一般情況下不宜與含有牙硝、鬱金、石脂的成藥或複方同服。
5、服用本方時,忌同時食生冷、油膩之物。
附方
名稱:十香止痛丸
組成:香附、烏藥、玄胡索、香櫞、厚朴、五靈脂、熟大黃、檀香、生蒲黃、降香、木香、乳香、沉香、零陵香、丁香、排草香、砂仁、高良姜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每服一丸,一日二次
主治:氣滯胃寒,兩脅脹滿,胃脘刺痛,肚腹隱痛
出處:《天津市中成藥規範》
功用:舒氣解郁,止痛散寒
名稱:消滯止痛丸
組成:公丁香、廣木香、紫蔻仁、京三棱、蓬莪術、炒白朮、葶藶子、牙皂角、明沒藥、肉桂、乾薑、穿山甲、巴豆霜、川厚朴、玄胡、吳茱萸、五靈脂、酒大黃
用法:上為細末,醋水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十粒,早晨溫開水送下。三歲每服一丸
主治:胃脘寒痛,飲食不消,惡食吐酸,胸膈脹滿,肚腹疼痛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禹縣方)
名稱:經驗止痛丸
組成:烏梅、巴豆霜、胡椒、木香、丁香、青皮、橘皮、萊菔子
用法:上為細末,過羅,用白面打糊為小丸,如黃豆大。每十六兩用硃砂八錢為衣。每服三丸,溫開水送下
主治:宿食積聚,寒滯不化,胃脘疼痛,胸滿腹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功用:順氣散寒,化滯止痛
名稱:開胃山楂丸
組成:山楂、六曲、檳榔、山藥、白扁豆、雞內金、枳殼、麥芽、砂仁
用法: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服一丸,溫開水送下,一日一二次
主治:飲食積滯引起的脘腹脹滿、疼痛,消化不良
出處:《實用中成藥手冊》
功用:健脾胃,助消化
名稱:山楂丸
組成:山楂
用法:搗爛,蜜糖為丸。白湯送下,不拘時候
出處:《良朋匯集》卷一
功用:消食健脾胃,小兒尤益
名稱:消食健脾丸
組成:枳實、白朮、山楂、人參、神曲、雞內金、麥芽、連翹
主治:脾胃病
出處:《醫學傳燈》卷上
功用:消食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