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禧德安守城錄

開禧德安守城錄

宋,【書目提要】 〖解題〗《開禧德安守城錄》一卷,南宋王致遠撰。該書記宋開禧年間德安通判王允初堅守德安城事,頗為詳備。清人孫其讓稱其“所記雖一人一時之事,而為讀《宋史》者拾遺補闕”。該書久無著錄,清朝同治年間方有刊本出世。本整理本以清孫詒讓校本為底本。因其序、跋及附錄等多與德安守城諸事有關,故一併保留整理。〖質量〗二三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禧德安守城錄
  • 著者:宋·王致遠
  • 版本:孫詒讓校本
  • 卷數:1
作者介紹,序,

作者介紹

王致遠(1193-1257),字仼道,號九山,永嘉縣黃田鄉(今甌北)千石村人,南宋抗金志士王允初之子。
南宋嘉熙元年(1237),被朝廷任命為慈谿知縣
淳祐元年(1241),就任湖北提刑
淳祐七年(1247),因不滿宋室的腐敗,辭官歸里。
淳祐十二年(1252)在溫州城西淵源坊創辦永嘉書院。後人為他與同仁陳南一的這一功勞,特稱當時的永嘉書院所在地為書堂巷(今在溫州城西信河街以西)。

開禧兵釁既啟,虜悉力闖諸郡。時主諾多以戎帥,不然亦勇將,兵屯至小處,猶不下數千,獨安陸以內地故,經理所不到,乃受敵最慘。守雖將家子,懦不解事,幸而得存,則餘同年兄王元父之力也。當丁卯之春,虜戀戀無去志,得縋者來言,城中疫癘大作,老且病者醢貓以侑食。余聞之泣曰:「人之愛貓,近於愛子,殺貓而甘其味,去相食無幾矣。」既而白之宣府,又書其事以告於朝,曰:「路無安陸,是無鄂渚,自江以南將何所恃?」責同時在位者不恤元父盡力之意。朝廷雖知元父忠,顧事又不暇恤也。時列郡無重兵,身不當其任,受圍者百有八日,遮蔽天塹,困強虜以俟水潦,迄全其城,其用力良苦哉!圍解二十年,元父亦修文地下矣。昔既不自狀其勞,則後於今日者蓋不足以考其概矣,每切憂之。今監倉君示《守城錄》一編,纖悉具備,列禦寇之法,固足以示訓。若元父之所以用心,與其所以和眾,上以安其親,下以刑其妻子,講學之明而用志之堅,有非文字之所盡者,更在於《守城錄》之外也。嘗論開禧用兵之時,主事者竊取諸老先生復仇大義,謂簞食迎師者可以立致,謂六月北伐者可以圖全,然體統不明,規模不定,吳曦、趙淳、皇甫斌之徒已受密議,重兵壓敵境,然後迫諸賢以稱王人,勢不可辭,亦不可止。及乎虜大舉,三邊數千里皆已受敵,宣司擁虛名於內,無一兵可以增益。至董世雄輩以朝命來援,亦傲睨不恤國事,本末倒置之弊一至於此,全安陸而不敗,必有人如元父而後可也。監倉君善繼其志,語述其事,有《守城錄》如此,可謂元父賢子矣。餘素善元父,不但慈恩之契,及守漢陽,倚安陸以為固,識其受敵之事,如錄不謬,忠肝義膽,固已隱然於錄矣。以死自許,卒不得死,不幸而死,元父不愧也。顏平原、張睢陽以守城著名,一生一死,至今道守城事者指二公為稱,首無所輕重,以其事在守城,雖生死猶末也。儒者以忠信為甲冑,禮義為乾櫓,置死生於度外,然後可以行志,此又錄外之意,不可不考。元父名允初,永嘉人,同年小錄中字茂遠,監倉君名致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