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課程

開放課程

開放課程是指在網路上傳播的國內外優秀大學的視頻課程,又名公開課。開放課程可向公眾提供高校免費、開放的教育資源,很受大眾歡迎。

國內較開放課程學習入口網站有: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

開放課程傑出的翻譯字幕組:人人字幕組

相關課程交流與學習平台有:開放課論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放課程
  • 外文名:無
  • 又名:公開課
  • 國內有: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
開放課程歷史,國內開放課程現狀,

開放課程歷史

開放課程最早起源於英國,為英國遠距離教學,該方式教學可追溯至1969年英國成立的開放大學。BBC電視台於上世紀90年代開播開放大學節目。隨著數位電視和網路技術的日新月異,遠距離教學的理念和實踐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始於2006年的英國的“開放學習”計畫,基於資源共享原則,利用網路無遠近、交叉串連的功能,在開放大學團隊的主導下,通過電腦虛擬空間營造網路公開課程。如今已有225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者成為這一計畫的踐行者。

國內開放課程現狀

自2010年人人字幕組開始翻譯開放課程以來,開放課程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國內學習愛好者有幸目睹了國外一流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精彩的上課內容。但與此相反的是,國內大學的課程很少,下面這篇《人民日報》文章分析的很到位:
人民日報報導網路公開課:國內高校為何按兵不動
來源: 人民日報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牛津、麻省理工學院等一些國外名校的公開課程登入國區域網路站近一年來,一直受到網民的追捧。然而,與網民旺盛的求知慾形成對比的是,國內高校在入口網站公開課領域一直按兵不動。
復旦大學《執拗的低音》講座今年3月底亮相網易,成為國內首個也是唯一在入口網站推出公開課的大學。是什麼阻礙了國內高校課程公開的腳步?是資源還是觀念,是技術還是制度?
國內高校千呼萬喚始出來
“真希望有更多國內一流大學的課程可以放到公開課上!”這是北京網友“小旭”在4月26日看完《執拗的低音》後的感嘆。
這個講座由復旦大學提供、台灣中研院副院長、著名歷史學者王泛森教授講授,3月24日出現在了網易公開課頻道的課程單上,這使復旦大學成為登入網易公開課頻道的第一所國內高校。
對此,復旦大學網路宣傳辦公室主任王亮介紹說,登入網易公開課頻道是復旦課程走向公開、實現共享的重要一步。“在美國,民眾能夠通過網路享受世界名校的課程,得益於‘公開教育資源(OER)’運動。”
在 復旦公開課之前,國外高校的公開課已經在國內博得大量擁躉。去年11月1日,網易正式推出“公開課”頻道,組織團隊專門製作、發布和推廣課程。今年1 月18日,網易宣布加入國際開放課件聯盟,每天有更多國外名師的課程與國區域網路民見面。然而,與國區域網路民旺盛的求知慾形成對比的是,國內高校在入口網站公開課領域一直按兵不動。儘管該頻道每天有110萬人次觀看,那裡卻沒有一節國內高校課程。
不少網友不禁問:國內一流高校的課程,什麼時候可以通過網路這個開放的平台惠及普通公眾呢?
此次,復旦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嘗試推出了網路公開課,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追捧。網易門戶公關總監李寬寬表示,“推出公開課是因為它體現了網際網路開放、共享、互助的精神,國內高校的優秀課程也應該成為這筆財富中的一部分。”
國內課程其實不缺數位化
其實,早在我國推出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時,就已經有了公開課程的教育理念。
“通過網路分享課程資源,在國內很多高校都是常規舉措,不過,以往基本局限於校內或教育網內的分享。”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方明說。他們此前收集教學和講座視頻,是當作一項校園文化建設工程來做的。
除了之前高校內部的課程共享,一些企業也已經在做國內課程“上網”的工作,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超星公司5年前開始涉足學術視頻,將名校名師的課“上網”。
“我 們定位明確,只做知識類、學術類的視頻產品。”董事長史超透露,學術視頻項目啟動後,共攝製了國內各地高校3000多個老師的課程。網站通過向 老師支付一定報酬的方式來獲得錄製課程的允許,並獲得課程視頻的自主著作權。其中的基礎課、講座免費向公眾開放,而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課程則通過收費的方式供特定用戶觀看。
不少名師的視頻在網站上大受歡迎,南開大學葉嘉瑩、武漢大學趙林等名師的課程點擊量都已達幾十萬次,中國人民大學張志偉教授的課程《西方哲學智慧》點擊量甚至高達68萬次,而且每天都在增加。
然而超星學術視頻網站的忠實用戶大多集中在高校的學生、老師和知識分子,有些網友反映內容“有點太專業”。更符合普通網民口味的內地高校課程依然缺乏。
課程公開阻力在哪裡
此次復旦大學的課程雖然贏得不少關注,但還是有一些網友抱怨,“上線的只是一個講座,為什麼不像國外大學那樣,把大學課堂授課的內容公開?”
方明回應說,講座的內容精煉、選題前沿、形式活潑,更適合大多數人的需求。但他也承認,從開放部分講座視頻試水,到達到國外一流大學網路公開課的水準,國內高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方 明介紹,國外高校一直有開放的辦學傳統,有些課一開就是幾十年,幾代老師來教,框架穩定、精心設計,為網路課程的開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對於國外大學的教授而言,課堂競爭是他們學術競爭的重要指標。而在國內,高校積累的部分優質課程視頻往往只是為了進行教學經驗交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拍攝的。
“更重要的一點,國外大學在網路課程的推進中,有完整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和習慣。國外教師在校內上的課程,都屬於大學課程體系,產權歸學 校。校方在徵求教授同意後,可以對課程著作權進行支配。而國內仍然缺少明確的法律界定,大學和教師對於與網路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多數都比較陌生,學校和教師的智慧財產權無法 得到有效保障,對開發網路公開課必定缺少積極性。”方明無奈地說。
目前復旦視頻講座的製作主要靠學校自己投入。攝製講座須得到講座人和主辦方的同意,上傳講座之前必須得到授權,國內具體做法目前還處於摸索階段。而復旦校內講座中,僅有40%講座人及主辦方同意攝像,同意公開的則更少。在規則不清的情況下,各方都抱持著謹慎試探的態度。
國內高校的網路公開課,如何體現特色,也值得思考。“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供的課程視頻不僅有授課,學生如果想跟蹤教授布置的作業和課堂筆記,還可以點擊該教授的網頁查看,互動性更強,也更有課堂上的真實感。”一位名叫“開放客”的網友說。
有 專家指出,開放教育和學習資源具有蓬勃發展的潛力和趨勢。隨著技術的發展,公開課資源將不僅僅包含課程本身,而更加關注學習者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公開課發展成為社會化的學習平台,使學習者不僅成為資源的使用者,還成為資源的創造者,實現進一步的社會化學習。
(本文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楊寧姜泓冰 趙婀娜 徐升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