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鄧氏正筋手法

開平鄧氏正筋手法

開平鄧氏正筋手法,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的地方傳統技藝,江門市恩平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開平鄧氏正筋手法傳承清朝“宮廷理筋術”之精要,距21世紀初已有百餘年,主要分布在江門市開平市一帶。開平鄧氏正筋手法主要通過“摸、拉、按、揉、拿捏、肘壓、震”等手法進行保健。

2021年11月,開平鄧氏正筋手法入選開平市第五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平鄧氏正筋手法
  • 批准時間:2021年11月
  • 遺產級別:縣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單位:開平市長沙可德易保健按摩中心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在開平,有一套“開平鄧氏正筋手法”,傳承了清朝“宮廷理筋術”之精要,享譽開平已有百餘年。“筋”是中醫的舊稱,中醫有十二經脈十二經筋之說,人身上的主筋和附筋加起來共有108根。在西醫里,“筋”叫“韌帶”或“軟組織”。正筋手法,是中醫傳統骨傷學科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傳統的理療筋傷的方法,是一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形成於春秋時期,而盛行於清朝,被稱為“宮廷理筋術”。
清朝末期,在開平有人傳承了“宮廷理筋術”。據《開平縣衛生志》記載,清鹹豐元年(公元1850年),開平人張江,到福建九蓮山少林寺拜師學藝。期間,他還跟隨流落民間且懂得宮廷理筋術的師傅,學習了宮廷理筋術。在19世紀70、80年代,張江回到開平,教練武術之餘,還懸壺濟世,專門醫治跌打、槍傷、刀傷等。並設館收徒,傳授武術及“宮廷理筋術”。
開平鄧氏正筋手法
《開平縣衛生志》
1910年開始,開平沙塘人鄧龍珠、陳芳夫婦,師從張江學習宮廷理筋術,並得張江“嫡傳”。隨後,鄧龍珠、陳芳夫婦便在沙塘當地開展跌打扭傷,腰頸肩痛保健。在為村民百姓保健的過程中,鄧龍珠、陳芳夫婦還在宮廷理筋術的基礎上,創新理療手法,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正筋手法。鄧龍珠、陳芳夫婦,以一套“正筋手法”聞名遐邇,並以家族傳承的方式,代代相傳。在傳承的過程中,歷代鄧氏家族的傳承者,在手法技藝上精益求精,並不斷推陳出新,漸漸形成了“開平鄧氏正筋手法”。

工藝特徵

開平鄧氏正筋手法,對因跌、打、閃、扭、挫,導致筋脈“馳、縱、卷、攣、翻、離、合”等損傷,各種急性損傷(如筋傷、筋結、筋縮等)所致的筋脈錯位、肌肉牽拉、關節變形等症,以及慢性損傷的勞損、肌肉萎縮、關節僵化等,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開平鄧氏正筋手法,主要通過“摸、拉、按、揉、拿捏、肘壓、震”等手法進行保健。以手法找病、手法復位、消滅疼痛,不藉助任何儀器設備。“摸”,就是用手摸來尋找“病根”,摸清“病情”,然後才能“對症下手”。 “拉、按、揉、拿捏、肘壓、震”,是開平鄧氏正筋手法獨到的“保健手法”,針對不同的病因、病情,要用不同的手法進行保健,主要是以手指尖、手掌、肘部等對病變部位進行手法整復。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開平鄧氏正筋手法理療時保健者痛苦小時間短,功能恢復好,受到人民民眾的歡迎,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技藝的延續,傳承正筋手法,為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保健文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傳承狀況

開平鄧氏正筋手法由第四代傳承人鄧來勝、甘巧琴夫婦,第五代傳承人鄧軍德、鄧軍球等人繼承並發揚,受得保健者信任,口碑載道。其在沙塘開設跌打館,在開平市區開設保健館。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1年11月,開平鄧氏正筋手法在開平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開平市線上非遺展中展出。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