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基督教市區禮拜堂

開封市基督教市區禮拜堂

自由路禮拜堂是由“北美循理會安培生(C.F.Appleton)與妻子安梅氏於1910年在宋門裡(今自由路東段)購地建成。”[1] 自由路教堂位於開封市中心,1981年,經開封市宗教局批准,自由路教堂經過翻修擴建成為文革後第一個開放的基督教活動場所。由於開封市的城市改造,原自由路教堂已經拆除,現在教徒活動是在一個租來的場地進行。自由路禮拜堂目前的活動地點是租用一家單位的大禮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封市基督教市區禮拜堂
  • 外文名:Kaifeng City downtown Chapel Christian
  • 建成時間:1910
  • 性質:基督教活動場所
  • 包括:自由路、西門大街、大郭屯等
  • 所在地區:開封市
自由路禮拜堂,西門大街禮拜堂,醫院街禮拜堂,大郭屯禮拜堂,施恩堂,北門大街禮拜堂,

自由路禮拜堂

自由路教會是由北美循理會安培生(C.F.Appleton)與妻子安梅氏於1910年組織建立。自由路教會位於開封市中心位置,是文革後開封市第一個開放的基督教活動場所。由於城市改造和街道拓寬,建新教堂難度又很大,自2001年8月底開始頻繁搬遷。圖為目前所租賃的郵政局禮堂作為自由路教會活動場所。
主耶穌愛您主耶穌愛您
現自由路街禮拜堂:自由路教會是開封最早的一個教堂,有近百年的歷史,由於政府的規劃搬遷至今八年了,還沒有建堂的地方,這是急需要禱告的事情。 一周的聖工是:禮拜一、二上午8:30-9:30禱告會,之後是探訪時間,只要是願意參與的都可以去。禮拜三、五上午是老年唱詩活動;禮拜四上午是查經;禮拜六上午是學習班,參加培訓的是各小組的骨幹,(時間是8:30-11點)下午是見證讚美會;(2:30-4:00)禮拜三下午是老年識字班,禮拜天上午和晚上主日崇拜。從禮拜一到禮拜五每天都有小組的聚會。(家庭小組聚會) 禮拜二晚上是青年團契聚會,(7:30-9:00)禮拜五晚上是本堂詩班練唱。 本堂有唱詩班兩個,青年團契,香草山禱告團契(每個月的第二和第四個主日禮拜結束後聚會時間是9:30-11:00) 本堂的特色是:代禱團契、探訪團契,這兩個團契是及時的可以進行,只要一個電話和一個信息,就可以隨時的得到解決,我們有一個網路代禱群,現今有60位肢體參與代禱的事項。 我們服侍的異象是,讓每一位參與服侍的肢體都能獨當一面,和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在這個世代中做鹽做光。 我們的計畫是,接下來成立夫妻團契,社會服務團契(以傳福音方式服務與社會),還有一個是建立單身團契。求主興起帶領和管理人員。這也是我們需要代禱的事項,當然重要的是建堂的事情,在本堂還沒有建好之前,我們還需要建立起一個建堂禱告小組,等本堂建好了,還要有敬老院和老年團契,還有兒童團契。感謝主的恩典!

西門大街禮拜堂

西門大街禮拜堂,現在的教堂是於1986年重新開放的。1997年,新堂在原有基礎上擴建,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現在的西門基督教堂位於開封市西門裡,是一座 “斯拉夫”式建築。遠遠望去就能看到一座有三個白色穹頂的高大建築,外牆是用淺清色的瓷磚裝飾,大門兩邊由四根高高的白色的大理石柱子,中間的穹頂最高,上面立有一個紅色的十字架,十字架的下面書寫有一個紅色的、大大的“愛”。門窗是小穹隆頂的狹長的窗,窗戶的頂部是尖頂。教堂的外面有黑色的鐵藝柵欄圍住,踏上幾級台階,就來到了教堂,教堂共分三層。正面是一個樓梯直上二樓禮拜大廳,一樓有一個小禮拜堂,可以容納一百多人,前面有一個講壇,講壇後牆是用紅色的絲絨幕帳將整面牆罩住,上面掛有一黑底金字匾額“萬有真源 ”,匾額下面立有一金色十字架,講壇前方正中有一講桌,用白色幔子罩住,講壇的最前面有木製立柱護欄,講壇上右前方有一個大螢幕電視,左右兩邊垂有橙黃色的拉幕。講壇左右懸掛有一副對聯,上聯是“耶穌賜福福佑中華”,下聯是“上帝施恩恩臨大地”,中間高懸一條紅色的絲絨橫幅,上書“榮耀歸於至高真神”。
講壇下面左邊擺放有一架立式鋼琴,大廳里有一排一排的紅色長椅,整個大廳乾淨整潔,裝飾肅穆,人走進去就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從小禮拜廳出來順著樓梯就來到了二樓禮拜大廳,大廳左右有兩個門可以進出,大廳面積很大,可以容納1000多人同時做禮拜,大廳正中是一個講壇,紅色絲絨幕帳罩住了整個背景牆,上面正中懸掛有一黑地金字“永生之地”匾額,匾額下方有一金色的十字架,十字架左右兩邊各有兩隻白色飛翔的鴿子,十字架下方擺放有一個祭台,上面有七個燈盞的燈台,祭台左右還擺放有幾把椅子,講壇的最前方有一木製護欄,講桌就在護欄後面講壇的正中。講壇外面左右有一幅對聯,上聯是“基督寶血洗淨全球”,下聯是“耶穌聖道傳遍千古”,兩聯中間高掛一紅色橫幅,“主是道路真理生命 ”。講壇下方大廳里就是一排排的紅色長椅,最後面的影壁左右各有一個樂捐箱。禮拜大廳有擴音以及電視轉播設備,禮拜大廳還安裝有空調、電扇,整個大廳乾淨整潔,裝飾樸素。
西門教堂現有正式受洗的基督徒1000多人, 教堂內每天都安排有活動,包括主日崇拜,老年識字班,見證會,禱告會,查經班,青年唱詩班,老年唱詩班以及讚美團契等。
西門大街禮拜堂前身是北美差會豫中信義會,1935年由該會購買2.217畝土地建堂15間,平房12間,1986年重新開放,1997年在原有基礎上擴建,建築面積1580平方米,現有信徒1000多人,堂內活動包括:主日崇拜,識字班,見證會,禱告會,查經班,青年詩班,老年詩班,讚美團契等。 一周聖侍:周一上午:識字班;周二上午:禱告會和同工會;周四上午:見證會;周五上午:查經會;下午:老年詩班;周六上午:青年詩班;晚上:讚美團契。主日崇拜:上午8:00——10:00;下午3:00——5:00團契聖侍:查經團契、青年團契 。本堂特色:民族樂器隊、西洋樂器隊。服侍異象:五年內建立一個生命的團隊(第一個五年計畫—建立愛心團契)。計畫安排:在籌建百基拉團契。代禱事項:請為教堂擴大建築面積,滿足教會事工需要代禱。

醫院街禮拜堂

開封市醫院前街禮拜堂1931年由加拿大聖公會建立。是加拿大聖公會在開封設立的兩個教區之一,醫院前街禮拜堂又叫真理堂。基督教堂的大門不是特別顯眼,稍不留意就會錯過。外觀看上去象一座西式牌樓,不大的拱門,門兩邊各立一個小石獅子,也算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建築。拱門上面起一尖頂,上面立一紅色的十字架,紅色的木門,兩扇門上各寫了一個“愛”字。整個基督堂的大門因為年久失修,都褪了色,透露出一種歷經風雨的滄桑感。醫院前街基督教堂是開封市最古老的一座教堂,有近80年的歷史了,從1931年建成後就一直保持原貌。走進去,順著狹長的過道就來到禮拜堂。禮拜堂是一座坐東向西,青磚外牆起脊中式建築。有四間房子,南北各有一個門,門的樣式是北方常見的紅色的雙扇門,惟一體現出基督教特色的是門上方加有一個尖拱形的門楣。
開封市基督教市區禮拜堂
走進教堂,禮拜堂北面是一個講壇,北牆上懸掛著“道成肉身”的匾額,下面是一個紅色絲絨幕帳遮住了整面牆壁,上面中間位置裝飾有兩隻口銜橄欖枝的白鴿。下面是一座祭台,上面立一金色的十字架,中間有一座七個燈盞的燈台,兩邊有鮮花裝飾。講壇是一個拱形結構,講壇左右懸掛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救主復活信徒同蒙救贖 ”,下聯是“衝破黑暗萬民得見曙光”。中間還有一橫批:“救主復活”。講壇左右各有一個小門,左邊門上面懸掛”敬畏真神 ”的匾額,右邊門上懸掛“虔誠崇拜”的匾額。講壇前方有一個講桌,用白色的幔子罩住,中間有一紅色的十字架。大廳里是一排排的長椅,大廳前面相對擺放的長椅是唱詩班的位置,後面的長椅是供教徒來禮拜活動用的。醫院前街現有教徒1500左右,有兩位坐堂牧師。教堂每天都安排有活動,周日的主日崇拜活動有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場活動,其它的有團契、查經、唱詩,禱告見證等活動。該堂教徒近些年增加很快,現在的教堂已經滿足不了信徒參加聚會的需要,主日禮拜時很多信徒只能坐在外面聽講道。
醫院前街禮拜堂原名“真理堂”,1931年由加拿大聖公會修建,1983年底,經政府宗教工作部門批准,該堂整修後重新開放,教堂面積228平方米,能容納500人聚會,現有信徒1500名,主日分早、午、晚三場聚會,周一至周六有各種團契活動,查經班,唱詩班和禱告見證會等。因近年信徒不斷增加,該堂已不適合現在的需求,急需重建。

大郭屯禮拜堂

位於開封市南郊鄉大郭屯村。1910年,美國浸禮會傳教士施愛理在南關金梁里街(俗稱紅洋樓)大興土木,創辦濟汴中學。同時蓋起一座15間的禮拜堂,與學校共用。先後有幾名傳道員講道,終因與學校在一起多有不便,搬到紅洋樓東院的東頭。1940年購地,1941年建施浸堂即大郭屯教堂。1958年房產改革時期由開封市第16中學占用禮拜堂。1988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恢復教堂聚會,由開封市第十六中學出資移地修建現今大郭屯禮拜堂。2000年將舊堂拆後重建。新堂占地1.8畝,建築面積為1400平方米。大郭屯教堂坐南向北,是一座白色的歐式建築,正門兩邊有兩根白色的廊柱。教堂正面寫有“上帝愛世人”五個紅色大字,上面還有一三角形的裝飾,正中立有一紅色十字架,教堂正面最上方有一半圓形裝飾,寫有“基督教” 上面正中立有一紅色的十字架。教堂的門為方形的門,窗均為羅馬式的頂部為半圓形的窄長的窗。
開封市基督教市區禮拜堂
教堂共有三層,一層是一個大禮拜廳,可容納1000多人同時參加禮拜活動。正面大廳聖壇,紅色絲絨布裝飾了整面牆,正中有一匾額,上書四個金字“以馬內利”,匾額下方正中有一個紅色的十字架,十字架兩邊各有一隻白色的鴿子。聖壇的兩邊懸掛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彩雲呈瑞博士朝聖嬰”,下聯是“景星引領天使報佳音”。聖壇由一道木製欄桿圍起,聖壇的最前方有一講桌,用白色的布罩著,也有一十字架裝飾。聖壇下面大廳里是有一排排的長椅,大廳有兩層樓那么高,屋頂裝飾有豪華的吊燈。二層是一個小禮拜堂,只有一樓大廳面積的三分之一 ,從二樓可以俯瞰一樓的大廳,為了便於聽道,二樓小廳配有大螢幕壁掛式彩電,可以對一樓的講道進行現場直播。二樓小廳可以容納約200人左右。三樓是教堂辦公及教牧人員培訓的地方 大郭屯基督教堂鄰近開尉公路(開封-尉氏),就地理位置來說屬於城鄉結合部,周圍有18個村莊,開封市南部的工業區也位於此地不遠,“禮拜堂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城市教堂和農村教堂都不具備的,到大郭屯禮拜堂參加主日崇拜的信徒在千人以上。因為交通便利,不僅有本地的信徒,還有鄰近幾個縣的信徒前來參加崇拜,大郭屯禮拜堂是近百年的教堂,對鄰近幾個縣的信徒都有影響。”
開封市基督教大郭屯禮拜堂,位於開封市南郊鄉大郭屯村。鄰近開尉公路。就地理位置來說屬於城鄉結合部。周圍圍繞著1 8個村莊,開封市南部的工業區也位於此地不遠。禮拜堂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城市教堂和農村教堂都不具備的,到大郭屯禮拜堂參加主日崇拜的信徒在千人以上。因為交通便利,不僅有本地的信徒,還有鄰近幾個縣的信徒前來參加崇拜,大郭屯禮拜堂是近百年的教堂,對鄰近幾個縣的信徒都有影響。 大郭屯禮拜堂前身是“紅洋樓”,因為建築時用紅磚紅瓦,時間是1910年10月。美國南漫禮會宣教士施愛禮在市南關金梁里街,購地3 l 2畝建築大樓3座·小樓8幢,平房幾百間。創辦濟汴中學,後又建真光中學,施育女子中學和國小,同時,蓋起一座1 5間的大禮拜堂,與學校共用。終因與學校在一起,諸多不便搬到紅洋樓東院的東頭。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件後日軍進駐紅洋樓,學校停辦,教堂遷出。此時,中國信徒捐款於l940年購地,在大郭屯建造了一座臨時禮拜堂禮拜即大郭屯禮拜堂。1 945年日軍投降後禮拜堂遷回原址,美國人何禮士牧師夫婦和邵士德牧師夫婦。來紅洋樓接管浸禮會一切事務,學校、禮拜堂工作全面恢復。1 95 8年房產改革時期由第十六中學占用禮拜堂。1988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恢復聚會,第十六中學出資移地修建現今大郭屯禮拜堂。2000年7月l1日將舊堂拆後重建,12月份竣工,投入8O多萬元人民幣建成新堂。 新堂落成屬於歐式建築風格,占地一畝八分,建築面積為1400多平方米。共分為三層,第一、二層崇拜使用可同時容納千人聚會,如聖誕節這樣大型聚會容納2000多人;第三層為辦公使用和培訓事工使用,建築圖紙經過施工單位和教牧同工共同磋商,反覆論證修改。力求發揚教會傳統,求真務實,絕不浪費空間·使百年教堂煥然一新,散發光彩如同注入新鮮血液充滿活力,榮神益人。使百年教堂名副其實為主作美好見證。歷史上大郭屯禮拜堂,曾經出現過在開封教會影響深遠的牧師和傳道人。 1904年,美國傳教士陸德恩和施愛禮夫婦由武漢到鄭州,陸德恩留鄭州,施愛禮來開封,後又成為馮玉祥將軍的好友,教馮將軍英語,經常到馮玉祥將軍部隊講道。 據老一代信徒回憶,抗日戰爭時期有兩位地下黨員,逃避敵人搜捕躲進大郭屯禮拜堂內。被當時教會教牧同工救助,教會發揚愛人如己的基督教訓,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兩位地下黨躲避敵人窮凶極惡的追捕,教牧同工準備了錢和乾糧掩護他們安全離開開封,在教會中傳為佳話。 l 948年開封解放,外國人回國,紅洋樓和浸禮會教區一切工作,先後由韓崇一牧師、趙竹宣牧師負責代管。1 950年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後,交由王德祿教士、王松年長老、吳治政牧幣等老一代神的忠心僕人在此牧會。今日教會·中青年教牧同工興起,同心合意,共同服事教會,傳揚福音。 百年教堂就像滿載基督託付的船。聖靈就是舵和帆,推動興旺發展。 聚會時間:周二:上午查經.周日崇拜 一周聖侍:周一、四晚有樂隊練習,周二上午查經,周六上午禱告會。主日崇拜:上午8:30---9:30; 下午2:30---3:30。 每月第一個主日為聖餐主日0 團契聖侍:本堂有樂隊、青年詩班、老年詩班、兒童主日學、查經團契。本堂特色:本堂地處城鄉結合處、信徒較樸實單純。服侍異象:準備設立夫妻團契(鑒於本堂夫妻同時信主之人較多)。計畫安排:近期本堂多項聖工將有合理調整。代禱事項:為教牧同工及各團契代禱!求主賜下清心與合而為一的心!!!

施恩堂

位於開封市的城鄉結合部東郊郭屯村。這是一座新修建的教堂,以前沒有任何宗教背景。申請徵得2.78畝地,然後由信徒捐款,先是在院子裡修建了十幾間平房,教徒多是從原來在自由路禮拜堂做禮拜的人轉過來的,教徒發展很快,原來的平房已經滿足不了需要,於是向開封市“兩會”申請蓋大教堂。現在的教堂是於1995年底建成的,建築面積有1080平方米。教堂坐東向西,是一座哥德式風格的建築,教堂的正面由三個哥德式尖頂造型的一面牆,中間的尖頂最高,上面立有一紅色的十字架,教堂的門和窗都是尖頂,大門正上方橫書有“施恩堂”三個大字。教堂共分二層,一樓有一個小禮拜堂,可容納100多人參加活動,主要是為年紀大一點的教徒準備的,廳內配有電視可以轉播二樓大廳的活動情況。二層是一個大禮拜廳,可容納1500多人同時參加活動,大廳裝飾很簡潔,正前方是一個聖壇,整個一面牆都用紅絲絨幕帳,牆上正中懸掛有一“永生之道”的匾額,匾額下面懸掛有一金色的十字架,十字架下面有有一個祭壇,上面擺放有一個七個燈盞的燈台,燭台兩邊各有兩把椅子。聖壇的最前方有一用白色的布罩著的講桌,講桌下面的台階上擺放有幾盆裝飾用的花籃。大廳里是一排排的木製座椅,大廳的右前方有一架鋼琴,唱詩班的位置在大廳前面的左右兩邊。施恩堂現有牧師三人,信徒有1500-2000人左右,信徒大多來自周邊的幾家大企業的職工和周邊的幾個村子的村民。教堂的活動安排很豐富,幾乎每天都有活動,周日的主日崇拜活動有兩場,其它的活動有經文詩班,讚美詩班,查經聚會,禱告見證,青年團契,以及兒童主日學。
施恩堂 開封市基督教施恩堂,原是在一信徒家裡的聚會點,沒有任何宗教背景, 現有信徒1500多人, 本堂每周活動包括:主日崇拜上下午各一場,經文詩班,青年團契,查經班,見證會,青年唱詩班,晨更禱告會,兒童主日學等。 一周聖侍:周一、三:經文詩班,周二:青年團契,周四:查經班,周六:禱告見證會。主日崇拜:主日上午8:30,下午2:30各有一堂崇拜。團契聖侍:經文詩班即老年團契,平均年齡70歲;青年團契活潑有力!本堂特色:本堂有24個聚會點,每月開會安排工作,詩班義工定期培訓。服侍異象:求神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多!按聖經真理牧養,使屬靈生命更加豐盛!!!計畫安排:宣教侍工、牧養聖工、詩班工作繼續在聖靈的引導下開展,義工培訓按新生命長進深入培訓。代禱事項:內部整修,興起工人,司琴人員,詩班發展!!!

北門大街禮拜堂

開封北門大街基督教堂是由中國人丁寶璽於1932年在北門大街創建。丁寶璽1926年畢業於濟汴中學,由美國傳教士施愛理資助,赴美留學5年,回國後,在濟汴中學教書,後去山東濟寧浸禮會任牧師。1932年他同方文獻牧師回開封創建教會,分三次購買北門大街教會房產。籌建教會的經費一部分由他本人和信徒捐獻,一部分由他的美國朋友資助,當時建有禮拜堂一座,平房10 多間。因為不屬於任何“差會”管轄,故名自立浸禮會。
開封市基督教市區禮拜堂
現在的北門大街基督教堂位於北門大街,老教堂已經拆除(右邊最上面的圖是原來的老教堂),現在的教堂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新教堂長、寬各22米,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1000多名信徒聚會。新堂於2006年聖誕節建成後正式投入使用,教堂坐西向東,是一座鋼結構的廠房式的教堂,四周是白色的牆壁,紅色的彩鋼壓型板房頂,教堂大門為鋁合金玻璃門,門上方有一三角形尖頂,白地上書一個大大的紅色的“愛”字,字的上面立有一紅色的十字架。白色的外牆壁上有哥德式尖窗,窗戶外都裝有不鏽鋼護欄。
走進禮拜大廳右面正中是講壇,講壇後牆上正中有一匾額,上書四個金字“萬古盤石”,匾額下面一面牆都用紅色絲絨幕帳罩住,中間有“以馬內利”四字中間有一金色的十字架,下面是一祭壇,壇上擺放有七個燈盞的燈台,講壇最前方有一個講桌,講桌上有兩行八個寫在紅紙上的白色大字,“建堂樂捐,聚財在天”。講桌左右各擺放有一盆塑膠花,講壇上左前面邊上有一架白色三角鋼琴,講壇下面大廳里是一排排的紅色長椅,北門基督教堂目前是開封市最大的禮拜大廳。 北門教堂的宗教活動除了主日崇拜,其他活動多是安排在晚上,主要的活動有查經班,老年識字班,唱詩班,老年團契,青年團契,以及大學生團契。
北門大街禮拜堂是由丁寶璽牧師於1932年創建,該教會前身是“自立浸禮會”,原教堂為平房10間。2006年該堂在原址重新修建,新堂長22米,寬22米,占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300多平方米,能同時容納1200多人聚會。 宗教活動包括:主日崇拜,晨禱會,查經班,識字班,唱詩班,老年團契,青年團契,大學生團契等。 現北門大街禮拜堂:周二上午: 查經聚會 周三上午: 禱告見證會 周四上午: 識字班學習 周五上午: WELLCOME陪談 周五晚上: 青年詩班練唱 周六晚上:老年經文詩班練唱 周日晚上:大學生青年團契活動 周三早上、周六下午:聖樂隊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