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基 靈祐宮建於明鄭時期,是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位於溫州市甌海區仙岩鎮漁潭村已1986年11月被瑞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瑞安市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7月被中共溫州市委、溫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基靈祐宮
開基靈祐宮,交通資訊,歷史沿革,
開基靈祐宮
開基靈祐宮位於當時府城鎮北坊赤嵌街後開基靈祐宮(今台南市民族路二段208巷31號),建於明永曆25年,為當時的駐軍與居民合力興建此廟。列為三級古蹟。
開基靈祐宮俗稱小上帝廟,以別於慣稱大上帝廟的北極殿。一座兩殿兩廊式的建築,中門前有一對抱鼓石,凋花鳥圖桉,根莖葉脈線條鮮明,刀法柔膩。民國21年,日據時明治公學校(含成功國小)擴充校舍,將正殿反向遷移於三川門前,而成坐東朝西的方位。廟曾將腐朽的屋頂、梁桁等抽換修整或上新彩,直到民國74年,才重建成今日的規模,整座廟宇因而失去典雅的古意。
開基靈祐宮俗稱小上帝廟,以別於慣稱大上帝廟的北極殿。一座兩殿兩廊式的建築,中門前有一對抱鼓石,凋花鳥圖桉,根莖葉脈線條鮮明,刀法柔膩。民國21年,日據時明治公學校(含成功國小)擴充校舍,將正殿反向遷移於三川門前,而成坐東朝西的方位。廟曾將腐朽的屋頂、梁桁等抽換修整或上新彩,直到民國74年,才重建成今日的規模,整座廟宇因而失去典雅的古意。
交通資訊
民族路二段二○八巷三一號
歷史沿革
該廟為明鄭時所建,位於當時承天府衙門(今赤崁樓)東北,由於其規模地位略遜位於鷲嶺的北極殿,所以稱為“小上帝廟”。而進入清朝之後,增建後殿,供奉首任台灣知府蔣毓英之祿位牌。而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時,據說總兵張玉麟調任來台時遭遇風浪,夢見神明顯靈後風浪才平靜下來,上岸後至該廟祭拜,見神袍猶濕,認為是該廟主神顯靈救他便將該廟予以整修。而該廟的信徒以文武吏卒為主,雖然乾隆年間台灣知縣魯鼎梅將縣衙遷到赤崁樓右側(今台南市成功國小)並整修赤崁樓供人遊玩,使該廟香火大盛,但信徒里的一般士民仍較少,故之後道光十五年(1835年)、鹹豐六年(1856年)的整修亦主要由吏卒出資,可說具有半官方的性質。
而進入日治時期後,由於文武吏卒的撤離,導致該廟香火不濟,而有了上帝典當冠冕之諷,但大正三年(1914年)時該廟仍有重修過。而在昭和七年(1932年)由於要擴建明治公學校(今成功國小),所以拆除了位於校地里的部分,而信徒則將整座廟宇移到三川門前重建。而在重建時,將廟宇原本的方位做了180°的轉向,從座西朝東改成座東向西以繼續使用原有的三川門。
二次大戰時,該廟受到轟炸而毀損,遂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重修,於隔年完工。之後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七十三年(1984年)亦有修建,而成今貌。
而進入日治時期後,由於文武吏卒的撤離,導致該廟香火不濟,而有了上帝典當冠冕之諷,但大正三年(1914年)時該廟仍有重修過。而在昭和七年(1932年)由於要擴建明治公學校(今成功國小),所以拆除了位於校地里的部分,而信徒則將整座廟宇移到三川門前重建。而在重建時,將廟宇原本的方位做了180°的轉向,從座西朝東改成座東向西以繼續使用原有的三川門。
二次大戰時,該廟受到轟炸而毀損,遂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重修,於隔年完工。之後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七十三年(1984年)亦有修建,而成今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