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坊:棔柿樓雜稿

開卷書坊:棔柿樓雜稿

《開卷書坊:棔柿樓雜稿》是2013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揚之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卷書坊:棔柿樓雜稿
  • 作者:揚之水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頁數:277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32638796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

內容簡介

《開卷書坊(第2輯):棔柿樓雜稿》是作者揚之水繼十多年前風行讀書界的《棔柿樓讀書記》之後的一部學術著作之餘的隨筆集。作者被讀書界稱為“奇女子”,所作古代名物研究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在《讀書》從事十年編輯之中更是接觸了當今諸多學術精英。作者筆下的文字別具一格,且擁有眾多忠實的讀者。

圖書目錄

綠窗下的舊風景
谷林先生的最後一通來書
今在我家
泗原先生
空如有——金克木先生的書房
關於南星先生
盡情燈火走輕車
聽王夫人講故事
辛豐年與symphony
以“常識”打底的專深之研究——孫機先生治學散記
仰觀與俯察
愛惜漢語
重讀《還軒詞》
又響鴿鈴
關於《閒坐說詩經》
關於《茗邊老話》
技術中的藝術,或者相反
“紅紅綠綠苑中花”
析解悲劇命運的發生點
拊掌談瀛洲
關於《浮世物語——日本雜事詩新注》
關於《看瓷說畫》
關於《書房花木》
關於《行旅花木》
不出門兒看山水
好書之徒的笑與哭
關於印刷術起源之討論的一點管見
永樂宮考察散記
六十年家具史研究綜述
我與書
院兒的雜拌兒
後記

作者簡介

揚之水,原名趙麗雅,醉心文史,博學多識。開過卡車,賣過西瓜。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六年擔任《讀書》編輯。一九九六年起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開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學的成果來研究文學作品,對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名物或物象考據精彩傑出,著作有《詩經名物新證》、《詩經別裁》、《脂麻通鑑》、《先秦詩文史》等十餘部。

後記

收在這本小書里的文字,最早的一篇寫於一九九四年,最近的一篇完稿在三天前,跨度近二十年的一堆“雜拌兒”,此番湊在一處,真是名副其實的“雜稿”。
數年經營文字的體會,是寫人最難。《讀書》十年,從眾師問學,獲益良多,然而以自己之筆拙,卻輕易不敢為眾師畫像,因此始終是藏於心者多,筆諸文字少。收在第一單元中的幾則,實在未能寫出諸家風采,不過存此一點交往的痕跡,藉以寄託久寓心中的懷想和感念。
第二單元的文字,多為應命而作的序跋和書評,長長短短,體例不一,更見其雜。離開《讀書》之後,受遼寧教育出版社委託,組織了一套“小精裝”叢書,便是《茗邊老話》,作者多是年齡七十歲以上者,這也是我編輯生涯中的最後一項工作,當日並銜命為叢書寫一則總序,署名脈望。今檢點舊稿,卻是發現兩則,什麼原因,已經完全記不得,今便一併收錄在一個題目之下。《關於印刷術起源之討論的一點管見》,原是一九九六年間在遇安師指點和敦促下所作,曾刊發於當年的《中國文物報》,此後則再也沒有碰過相關的問題,今收入此編,算是留下一點往事的痕跡。《六十年家具研究綜述》一篇,是二〇〇九年北大的一位朋友為新加坡一家雜誌組稿,命題作文,然而事不諧,小稿便擱置至今。以文中所談依然是書,放在這裡,似也合宜。
最末一組中的《我與書》,是應《語文學習》之約而作。《院兒的雜拌兒》原初是分別發表的兩則小文(刊發其中之一的《街道》是一家很有特色的期刊,後來莫名其妙停掉了),今合為一篇。所謂“梧柿樓”即在這“院兒”裡邊,也算是合了本書的題。
《棔柿樓讀書記》,是我的第一本書,署名宋遠,今接過這一書名,更名改姓,就此認了前帳。負翁當年曾在此冊小書的序言中為我畫像,後來收入他的《負暄三話》,許多人知道我,多是得自這篇文章。我至今感念行公厚愛,不過也還應該說,文章中有不少文學筆法,其實我並沒有負翁筆下的那般傳奇色彩。與同齡人一樣,在不能讀書的青年時代去務農,去做工,開卡車,蹬三輪,送白菜,賣西瓜,等等,概為七十年代所歷,那時候大家都是如此過來的。惟一不同的是,現在的學者,當年的工、農,在恢復高考制度後都去考了大學,完成了高等教育,而我雖然也曾考取,卻是陰錯陽差終於未能入學,只好通過自學完成學業。而自學,在我的同代人中也不是怎樣的新鮮事。自己以為幸運的是,我能夠走進《讀書》,十年後,又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師。當然幸運的是,我還有很多隨時相助的好朋友。這一回又是老友寧文兄邀我加盟“開卷”,或因此得以同更多愛書的朋友結緣,也未嘗不是令人期待的幸運。
壬辰清明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