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八分鐘:《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二)

開卷八分鐘:《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二)

梁文道:我們今天常常有個傾向,很容易把一些民國間的一些人物捧的非常的高大,覺得我們後來不可能再超出他們,於是整個民國史尤其民國知識分子的歷史,在過去幾年很多的通俗的書籍的影響下面,慢慢變成了一種聖人傳記,就訪問是一個一個的天才英雄跟聖人的故事,但是,我覺得朱濤在他這本《梁思成與他的時代》,很多人認為是破除梁思成神話的書裡面,我覺得是做到了對梁思成跟林徽因夫婦他們最大的一個尊重,這個尊重是什麼,就是把這么一個帶著光環的聖徒還原到歷史處境裡面,去看他面對的問題是什麼,他的回應又是什麼,他遇到的挑戰是什麼,他又有什麼樣的抉擇的可能,在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昨天說到了,梁思成林徽因他們做了中國古建築考察跟中國建築史的研究裡面,我們就注意到他們其實有很多的觀點今天看來當然有問題,他有很多材料是非常有限,比如說他們所謂的實地考察其實大部分都是宮室建築,對民間建築其實相當忽略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卷八分鐘:《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二)
  • 作者:朱濤
  • 榮譽:建築評論獎
  • 內容:建築史學
作品內容,作者簡介,目錄,

作品內容

而這裡面有一些基本的建築細節上面的判斷在今天的建築史學界裡面也有爭論,比如說斗拱的作用,我們以前因為受過梁思成的影響,都覺得斗拱這個東西是中國的傳統的木建築結構最大的特點,他不是一個裝飾性的東西,他就是一個結構上有實際功能的東西,而且應該主要是要注重他的功能的表現,而不是注重斗拱的裝飾作用,於是梁林他們就出了這么一個歷史演化的判斷,就說到中國的建築,是有一個退化的過程,就說從斗拱的發展來看,唐宋的時候尤其唐代的時候,中國木建築的斗拱非常的大氣舒朗,但是到了後來越來越細,而且裝飾越來越多,就變得陰柔精巧繁複,其實就花了,有點像今天我們看家具一樣,我們說清朝家具不如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簡潔有力漂亮優雅,清朝又龍又鳳又花,這花多了。梁林他們講的那套結構,其實是一個非常西方現代建築裡面的觀點,就是認為建築應該是以他的結構功能為優先的,而就像西方一樣,西方的建築史是怎么來的,比如說哥德式中古的哥特建築,他的結構是順序的發展到現代,而產生出了我們今天的鋼架混凝土的現代建築這樣一個基礎,所以朱濤認為梁思成跟林徽因,他們用結構理性主義來談中國建築,其實有一個很幾大非常重要的地方,第一個地方是什麼,我們要注意那個年代,中國的學人文化人都有非常強烈的民族主義,其實梁思成他們真的是非常強烈的民族主義者,非常的愛國,身為建築學者,身為建築家,他們認為當時的中國處在一個非常弱勢的階段,連建築都被人瞧不起,很多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建築沒什麼了不起,就是一套沒什麼道理的裝飾藝術而已,而且還認為中國的建築是沒有歷史發展的,就從古至今樣子都差不多。
這樣的一個講法背後則牽涉到西方的一種非常根深蒂固的一種偏見,而這個偏見其實對中國影響很大,就說黑格爾講的,中國是個沒有歷史的國家,這話怎講,中國是停滯的,兩千多年來是停駐在一個空間一個制度一個社會文化底下,沒有發展的,連建築都是這樣,而按照當時的講法,你這么說沒有歷史就等於說他是注定的野蠻落後,不開化不文明,所以梁思成林徽因面對的問題就是怎么樣改變這些想法,這些對於建築史的想法,第二他們的問題就是,實際的建築將來要做實物的操作建築家,該做什麼,一方面我們說要現代化,中國建築應該現代化,當時大部分知識分子都覺得中國所有東西都該現代化,但這個現代化又不能夠沒有自己的民族尊嚴,這個民族尊嚴跟現代化怎么樣嫁接起來呢,所以他們中國建築史的研究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在於他認為整箇中國建築史是一連串木結構的一個演化過程,而這個木結構演化過程就是拿住結構這一點,為什麼他那么重要,因為這樣子就能夠說跟西方的當時流行的建築史能夠相比配,西方當時建築史是看中了從哥德式建築哥德式建築怎么樣演化到現代的建築,這裡面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如果中國也有一個跟哥德式媲美或等量奇觀的一個結構特點,這種木結構特點,那么我們也就多可以嫁接到現代的新型的鋼筋水泥土結構建築上面了,就自然而然的我們秉持中國原始的結構,就能夠發展到現代變成一個實際可操作的東西,第二,他們還要指出,中國的建築不只有這么一個結構的基礎,不像西方人所說的面目模糊,而且他也有歷史,只不過我們的歷史是個退化的歷史,是越到後來越糟糕,由於他很糟糕,這說明中國整個到了清朝晚清的時候,整箇中國的國運衰敗,是一樣的,我們建築都是一樣衰敗的,所以這時候更加要奮起重建,這就是他們整個朱濤總結出來的梁林的他們兩個人的想法,他們這樣的一個想法來做建築研究,就等於不是一個一般的建築史的研究,而且還包括了一種對於建築史上面的對於現代的建築操作上面特有的一種觀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他們有很多的相當面前的事情會出現,比如他說為了證實中國木結構體系的存在及其“線條不紊”的演變,梁及其同仁採用在理論上反推,實證調查上回溯的方法。他們從最近的現存明清建築入手,逐步上溯,但是這個工作本身艱苦卓絕,仍然不夠,因為在中國倖存的木構遺構本來數量就及其有限,他們也許並不足以代表中國各歷史階段中普遍的建築狀況,再者即使各點相連,能顯示出一定的演變連續性,但點與點之間有的間隔近百年,甚至更久,其間的發展是否仍然線條不紊呢,則仍為懸念。
所以我們從今天的角度看,或者朱濤以今天的建築史學家的角度來看,梁思成他們的建築史,雖然到今天在大眾市場上面仍然大受歡迎,但其實裡面有相當多的在今天看來非常粗糙的非常高度概括的,或者由觀念主導,然後是結論先行的種種的問題,種種的弊病,那么這樣的一些批評,我覺得是非常合理的批評,而這個合理的批評主要是讓我們了解到這就是那個時候因為他們時間很倉促,他們回應的問題那么巨大,在有限的選擇下,我覺得梁思成就只能做到那樣子,這樣子批評有什麼不對呢,這樣的批評很對不起梁思成嗎?我覺得一點也不,換了我們任何一個人回到那個位置,都不會比他做的更好。

作者簡介

朱濤,香港大學建築系任助理教授,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哲學博士候選人。他於1990年獲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學工學學士,2001年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碩士,200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哲學碩士。在進行建築實踐的同時,他還通過寫作廣泛探討當代中國建築和城市問題。
2010年,由《南方都市報》及八家中國建築媒體聯合主辦的“中國建築傳媒獎”評選活動,將首次設立的“建築評論獎”授予朱濤,表彰他過去十年的寫作,以及在建築的專業解讀、空間的社會關懷和歷史性反思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與十九位國際建築學者聯手寫作的首部世界當代建築通史《當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1960-2010》(A Critic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1960–2010),將於2014年3月由倫敦Ashgate出版。

目錄

前 言
第一篇 中國建築:史學的構築
第一章 上窮碧落下黃泉:是找東西,還是填充體系
第二章 強梁無畏
第一篇總結 梁的史學
第二篇 新中國建築運動與梁思成的思想改造
第三章 我為誰服務了二十餘年
第四章 民族的形式 社會主義的內容
第五章 大屋頂檢討
第六章 從爭鳴到反右
第三篇 梁思成的城市規劃思想
第七章 想像城市與制度
第八章 “梁陳方案”:兩部國都史的總結與終結
第二、三篇總結 十年,今天
注釋
附錄 內容提要
致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