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街道(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

開元街道(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開元街道)

開元街道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下轄的一個街道。位於廈門市思明區中部,轄區東起湖濱中路、文園路、萬壽北路,南到鐘山、五老山,西到斗西路、新華路,北瀕篔簹湖面積5.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3362人。轄12個社區:深田、溪岸、美仁、西邊、後江、湖濱、陽台山、美湖、希望、虎溪、坑內、天湖。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風景名勝,中山公園,萬石岩,

歷史沿革

公園街道本得名於轄區內的中山公園;“開元”本得名於思明區的第一條公路,即思明第一路開元路。
1950年設公園街公所。
1957年改街道。
1958年改公社。
1980年復置街道。
1997年,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6.2萬,轄湖濱、文濱、西邊、陽台山、塔厝、後江、梅園、希望大廈、袁厝、後社、美仁、美頭山、濱南新村、美仁新村、濱南、美湖、禾太、斗西、溪岸、白鶴山、二市、華新、圖強、虎園、靖山、自強、深田、育青、園南29個居委會。
開元街道開元街道
2004年09月20日,公園街道正式更名為開元街道;把梧村街道文灶社區文塔片區劃歸開元街道西邊社區。

行政區劃

開元街道下轄12個社區,分別是:
深田社區、溪岸社區、美仁社區、西邊社區、後江社區、湖濱社區、陽台山社區、美湖社區、希望社區、虎溪社區、坑內社區、天湖社區。

地理環境

開元街道位於廈門半島西南部,東鄰火車站,西靠長途汽車站。面積5.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3362人(2004年)。轄深田、溪岸、美仁、西邊、後江、湖濱、陽台山、美湖、希望、虎溪、坑內、天湖12個社區。辦事處駐禾祥西路489號。境內有中山公園、萬石岩遊覽區。
開元街道

風景名勝

中山公園

1926年,廈門舊城改造進入第二階段,漳廈海軍警備司令部司令林國庚接任廈門市政督辦,即進行市政建設計畫,鑿山填灘,開闢新區,以地價收入作建設資金,改變了前一段資金匱乏,工程停滯的被動局面,當時南洋各埠華僑競相匯款投資地產,地價應時高漲,新區甫經劃定即可憑一紙設計圖出賣地皮,馬路修建費採用兩旁房屋按面積大小攤派,余資充裕,當時的舊城改造,轉以公園為第一要事,林國庚再委周醒南籌辟公園,工程由漳廈海軍警備司令部堤工處負責,周醒南任堤工處顧問,公園的規劃建設均由他主持,工程設計有留學德國的建築師林榮庭及朱士圭、繪圖員張元春等。為了建好公園,周醒南曾率員赴各大城市考察,後決心仿北京農事試驗場結構進行設計,1927年秋動工,定園界,建百家村以容納被遷居民124戶,建設歷時四載,工費近百萬銀元(其中廈門賢達洪曉春、林金殿、黃奕柱等亦出資襄助),終成規模頗大、設計精巧、布局優美、中西合璧的廈門第一座公辦民助的綜合性文化公園。是20世紀廈門人民名副其實的活動中心。為紀念孫中山先生不朽偉業,弘揚“天下為公”的精神,規劃時即定名中山公園
開元街道開元街道

萬石岩

萬石岩,顧名思義,就是山上有許多石頭。這座不高的山,由於千百萬年風雨的侵蝕,山上怪石很多,形狀千姿百態。但是,它又與雁盪山、黃山的奇峰不同。萬石岩上或藏或露於綠樹叢中的石,數量很多,大小不一,一般不過四五米高,因此除少數稱為峰以外,多稱為石或岩。這些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最有趣的可算“象鼻峰”和“石笑”了。“象鼻峰”是一塊很像象鼻的岩石,向上伸出,而且略微彎曲,不但像象鼻,而且有動感。“石笑”,是一塊岩石,裂開一大口,從側面看去,像是在開口大笑,旁有題“石笑”二字。在一座山上有如許奇岩怪石,這在別的地方是很難見到的。萬石岩上原有24座寺廟,較大的有10座,今多已毀壞。最著名的是建在斗山上的萬石禪寺。這座寺建在岩石上,規模不大,但精巧別致。在寺的山門前面有天然岩石形成的月池,寺後有四五塊大石,遮天蔽日;而石縫中又鑽出幾株榕樹,就顯得更加陰森。寺前的一塊大岩石上,有古代詩人讚美此處岩石的詩刻。著名的弘一法師曾在這座寺里住過一段時間,並留下了他的墨跡。山上還有一座稱為“荼人之家”的樓閣式建築,樓上供遊人品荼觀景。在這裡,向東南方望去,透過樹杪,可以看到城市的一角,和蔚藍的大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