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七年冊尊號大赦天下制》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開元二十七年冊尊號大赦天下制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孫逖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開元二十七年冊尊號大赦天下制
門下:古之執大象建皇極者,必稽彝訓而受鴻名,所以應乎天而順乎人也。朕嗣守丕業,二十七年。受命之初,既膺明號,尚多祗懼,已謂崇高。而公卿宗子,緇黃耆艾,披誠瀝懇,詣闕上言,僉以為乃聖乃文,祖宗大烈,恭惟纘服,必在欽承,願以休名,施於薄德。抑而不許,凡已十年,爰迨於今,又陳八請。上迫奉先之義,下稽從眾之言,將存至公,不可固拒。以今日敬依大號曰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勉從典冊,良增感懼。惟新之號,既不私於朕躬;非常之澤,宜並覃於率土。可大赦天下:自開元二十七年二月七日昧爽以前,大辟以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繫囚見徒常赦所不免者,鹹赦除之。自開元以來諸色逋負疚累人等,鹹從洗滌,令許自新,所司更不須以此為累。其有別敕停官及亡失爵者,放歸不齒之類,量加收敘。左遷官及諸色流人,並稍量移近處。朕每念黎,常恐失所,救其睏乏,所貴及時。比來諸州,或有損處,所在賑給,例逼春農。比及奏報,又淹時月,既無救於懸絕,亦何成於惠養?自今以後,每年至秋收後,即宜遣使分道宣慰,仍與採訪使及州縣相知巡檢。百姓間或有乏絕不自支濟者,應須蠲放及賑給,便量事處置訖奏聞。天下百姓宜放今年地稅。州縣官月料,往緣錢有濫惡,致損於人,或徇私者多,得罪亦眾,所以改支庸調,將便公私。聞百姓之間加織造,若以此勞弊,又非得所。自今以後,宜各以當道所鑄,充其月料。古者三載考績,黜陟幽明,允葉大猷,以勸天下。比來諸道所通善狀,但優仕進之輩,與為選調之資。責實循史,或乖古義。自今以後,諸道使更不須通善狀。每至三年,朕當自擇使臣,觀察風俗,有清白政理著聞者,當別擢用。宗廟致敬,必先於所在;神人所依,無取於非族。深惟至理,用切因心。其應緣太廟五享,宜於宗子及嗣王郡王中揀擇有德望者,令攝三公行事。其異姓官更不須差攝,其草澤間有殊才異行,文堪經國,為眾所知,不求聞達者,所在長官以禮征送。皇太子璵男宜並封授官,邠王守禮、寧王憲各與一子三品官。其內外文武,三品已上賜爵一級,四品以下各加一階。長公主及嗣郡王各與一子官,郡主、縣主各放一子出身。二王后及諸方蕃客宜各賜物,諸致仕官量與進改,依前致仕。天下耆老,百歲以下版授下州刺史,婦人版授郡君,賜粟五石、綿帛五段;九十已上版授上州司馬,婦人版授縣君,賜粟三石、綿帛三段;八十已上版授縣令,婦人版授鄉君,賜粟兩石、綿帛二段。京城父老,宜共賜物三千段,道僧等賜物一萬匹。天下觀寺六齋日,宜轉經讀典,懲惡勸善,以闡文教。赦書有所未該,所司類例處分。率土之內,賜酺五日。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自古帝王忠臣義士,並令州縣致祭。其有亡命山澤,挾藏軍器,百日不首,復罪如初。宣布中外,鹹使知聞。主者施行。
作者簡介
孫逖(696—761),字不詳,河南鞏縣(今屬河南)人。一說博州武水(今山東聊城縣西南)人。唐代文學家。開元元年舉哲人奇士科,授山陰尉。後連登文藻宏麗科、賢良方正科,升左拾遺,遷左補闕。後歷考功員外郎兼集賢院修撰、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等,位終太子詹事。卒諡文。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全唐詩》存其詩五十九首,編為一卷。《全唐文》存文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