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復位經皮穿針治療肱骨近端骨折

閉合復位經皮穿針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是用於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治療。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肱骨近端骨折並不常見,不到兒童骨折的5%,最常見於嬰兒和青少年,其中1.9%~6.7%為骨骺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閉合復位經皮穿針治療肱骨近端骨折
  • ICD編碼:79.11
別名,分類,病症簡介,適應症,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

別名

閉合復位經皮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閉合復位和經皮穿針術

分類

小兒外科/上肢骨折與脫位的手術/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

病症簡介

5歲以前的兒童多為Salter-HarrisⅠ型骨骺損傷,5歲以後多為Salter-HarrisⅡ型骨骺損傷。Salter-HarrisⅢ型骨骺損傷罕見,而Salter-HarrisⅣ型骨骺損傷文獻未見報導。致傷原因最常見於從馬上墜落,其次為交通意外和運動損傷
該方法由Bohler醫師於1956年首先報導,但直到20世紀80、90年代才被廣為接受。

適應症

閉合復位經皮穿針治療肱骨近端骨折適用於閉合復位經皮穿針治療肱骨近端骨折適用於閉合性骨折移位明顯和復位後不穩定的骨折。

麻醉和體位

手術步驟

縱向牽引上臂,牽引時肘關節略屈曲,逐漸外展、外旋遠折端,同時在遠折端的後側向前推擠骨折端。在電視透視引導下,選用1~3根2mm直徑光面克氏針,在三角肌的遠端或近端選擇進針點,保持克氏針與肱骨幹約30°角通過骨折端鑽入肱骨頭或骨折遠端。於皮膚外面剪斷針尾並彎成鉤,在皮膚與針尾鉤之間放置敷料,以減少皮膚和針尾的相對運動所引起的滲出和繼發感染的幾率。

術中注意要點

1.確定進針方向 在閉合穿針前,通過在肩關節的前方擺放克氏針,並在透視下調整其方向,來確定準確的進針方向。如果採用從骨折外下方向內上方進針,注意矯正肱骨頭的後傾。
2.功能復位標準 由於骨折後再塑的潛力與年齡密切相關,不同年齡組標準不一樣。5歲以內的病兒任何對位都可接受,並允許最大70°的成角;6~11歲病兒允許對位1/2和最大50°的成角;12歲以上的病兒儘量爭取解剖復位。
3.閉合穿針時儘量避開骺板,避不開時應爭取一次成功,避免反覆穿刺對骺板的損傷。
4.避免損傷腋神經。

術後處理

閉合復位經皮穿針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術後於肩關節外展、肘關節屈曲位,用石膏托固定3~4周,去石膏時拔克氏針。並進行肩關節功能練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