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克堅

閉克堅

壯劇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閉克堅
  • 外文名:BiKejian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36
  • 傳承項目:壯劇
  • 學科領域:傳統戲劇
  • 非遺認證:中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代表作品:《海蚌姑娘》、《田子金》、《雙釘記》、《花園訂婚》、《兒蓮杯》
個人經歷,榮譽成就,

個人經歷

閉克堅的祖父是土戲的導演,能導49幕不重複的戲,其父親是土戲班的樂手,處於這一環境之下,使他從小對壯劇產生興趣, 12歲拜北路壯劇第八代藝師黃福詳為師學藝,得到黃老師的精心指導,逐漸學會壯劇藝術。並在本寨的眾位老藝人的多年傳教下,他學會湯伯齡演的“且角”,黃家隆演的“小生”,羅書優的編劇,閉家書演的“老旦”,吳志英演的“老生”。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特別是現代文化及外來文化的衝擊,傳統北路壯劇面臨瀕臨伯傳,主要原因有:一是年輕一代追求所謂時尚,對本民族藝術興趣不大,較少有人參加壯劇演出,致使劇團逐年減少。二是藝師人才斷層,老一輩藝人多半已經辭世,新一代藝師尚少出現,編劇導演嚴重乏,技藝瀕臨失傳。
目前,田林的壯劇藝師只有二人,即第九代藝師黃芳聲已年近八旬,第十代師藝閉克堅也已七十多歲,且二位老師至今仍未培養出得意門生。

榮譽成就

1.繼承並發展了民間傳統壯劇創新壯劇的曲調、唱腔和台步,豐富了傳統壯劇的表演形式;
2.積極開展傳統壯劇技藝的傳授,使北路壯劇至今仍廣泛流行於民間;
3.保存收藏了大量傳統壯劇的資料,理清了歷代壯劇藝師的傳承譜樂;
4.改編、新編了大量劇目,並收編成冊。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閉克堅對傳統北路壯劇藝術加以創新,把“正調”只一種唱法,改為正調連板、中板、高板、反板等,對間奏音樂,增加“三過場”、“夜摸調”,為了配合戲中舞蹈需要,創新了“採花調”,“十二月花調”,“太平歌”,“姐妹樂”,“牡丹調”等36個調全部錄上《北路壯劇古今音樂集》一書。由於新調的產生,使北路壯劇的音樂唱腔更加豐富,文有文板,武有武腔,樂在樂調,哀有哀曲,喜怒哀樂按各層次需要適合表演,增強舞台氣氛,觀眾讚美成功。
古戲傳統劇本很少,過去多是口頭相傳或提綱式的本子,後人難以學唱,閉克堅為了使各地劇團有劇本排練,把劇本改為現代規範統一格式,改變古老“雙簧戲”的現象,有道白、快板、獨唱、對唱等,如《海蚌姑娘》、《田子金》、《雙釘記》、《花園訂婚》、《兒蓮杯》、《白美蓮》等三十多候是目。
在武打方面,以前三個武生出場,“跳台”同是一個樣,現在改為三人有三樣打法。以前壯劇對打中,演員先打招呼,敗者自動下場,閉克堅後來改為在台上對打,酷似以真功夫打敗對方,勝敗分明,人物清楚,觀眾開心。同時,又吸引了粵劇和調子戲技術,對壯劇的“丑角”和“搖旦”的改進,味道更新,深受民眾稱讚。閉克堅一生致力研究壯劇,1985年被田林縣文化局聘為縣文化館壯劇輔導員期間收集整理了大量田要民間壯劇資料,主編《田林戲曲志》,合編了《三套集成》。閉克堅改編、新編的劇本大量流行在民間壯劇團,並先後被邀請到滇、黔、桂三省區34個業餘壯劇團傳播技藝,協助排練,編寫劇本,參加演出。在長期的傳藝過程中,閉克堅和各地的民眾藝人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獲各地民眾贈送的錦旗就17張及數本證書,被榮幸地譽為“北路壯劇第十代新師”,並載入《田林縣誌》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