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閃藍麗大蜻
- 拉丁學名:Epophthalmia elegans
- 界:動物界
- 目:差翅亞目
- 科:大蜻科
生物特徵,鑑別雄雌蟲幼蟲,形態特徵,種群分布,
生物特徵
成蟲飛行能力很強,很少停歇,幼蟲在水底一動不動。因為雌性閃藍麗大蜻沒有產卵器,所以只能飛到水麵點水,揚起陣陣水花,從而把卵產下去。因此蟲不好動,所以親代產的卵在哪裡,他們的幼蟲就在哪裡,由於水底的水很難流動,因此卵很少流動,只有它活動時才會偏離親代產卵的位置。母蟲沒有護卵的習性,幼蟲的六條腿很長,很像蜘蛛。
蜻蜓幼蟲的觸角又長又粗,主要的就是要要用觸角來感覺水波壓力的變化,判斷獵物的的距離、大小、形狀,從而在水中捕獲獵物,而蛻變成蜻蜓成蟲時觸角就變得又細又短,因為這個時候覆眼是他的感覺器官,它的觸角退化。
閃藍麗大蜻的呼吸方式:白天的時候因為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水中含氧量多,所以此蟲的呼吸頻率很慢而且很小,而晚上水生植物要呼吸不能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還要消耗水中的氧氣,所以此蟲晚上的呼吸頻率既快而且又大,特別是快羽化的時候內臟器官比較難在水中呼吸,並且腹部的出水口張的很大,這個時候很容易判斷它的位置。
在擴大和收縮的向水中汲取氧氣,隱藏在泥土裡邊的身體使泥土也跟著在上下移動著,白天幾乎是閉合狀態的,呼吸很慢。
鑑別雄雌蟲幼蟲
當幼蟲終齡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雄蟲的胸部這裡看到一個鉤子,還有一個小孔小點,而雌蟲沒有,因為在終齡幼蟲的內臟器官在幼蟲體內已經形成,尤其是羽化當天最明顯。
形態特徵
成蜻體大型,體長58mm。胸部黑色,具綠色金屬光澤;翅透明,翅展100mm。腹部黑色具黃斑,雄性第2腹節兩側具耳狀突起。足黑色,基部具黃斑。
稚蟲黃褐色,扁平,蟲體散在深褐色小斑。體長35~40mm,頭寬8mm。頭短寬,複眼突出。後頭角顯著突出。下唇中片無剛毛,前緣具1對圓形突起。下唇側片特化,前緣具6個巨大的齒。活動鉤小,無側剛毛。腹部橢圓形第6節最寬。腹部第3~9節的背棘發達。第8、第9節具側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