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位於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閃石鄉太源村,是一所規模較小的農村國小,全校包括附屬幼稚園共有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幾年穩定在300左右,教職工9人。在過去的三年里學校創立了“文明、向上、健美、創新”的校風,樹立了“誠信、協作、開拓、創優”的教風,形成“自信、爭先、發展,探究”的學風,並圓滿完成規劃制訂的目標,辦學成效日益顯著,學校的軟硬體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個層次,社會聲譽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閃石鄉三社國小
閃石鄉三社國小三年發展規劃
(2016.9——2019.9)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學校教育正在面臨新的變革,為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求得更好的發展,立足於創建學校品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務於社會,進一步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為,加快學校自主發展步伐,促進學校持續、和諧、健康地發展。特制定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第一部分:學校辦學現狀分析
一、學校概況
我校位於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閃石鄉太源村,是一所規模較小的農村國小,全校包括附屬幼稚園共有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幾年穩定在300左右,教職工9人。在過去的三年里學校創立了“文明、向上、健美、創新”的校風,樹立了“誠信、協作、開拓、創優”的教風,形成“自信、爭先、發展,探究”的學風,並圓滿完成規劃制訂的目標,辦學成效日益顯著,學校的軟硬體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個層次,社會聲譽良好。
二、發展優勢
學校經過長期艱苦的發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無論硬體和軟體建設都有了長足進展,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在新課改背景下,“團結、合作、和諧、發展”已在學校教職工中形成共識,“學校在和諧中發展,教師在協作中進步,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
2、積極開展學校制度建設、校本課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
3、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常規化管理逐步走向過程化、具體化,校本研究走向正規化,教科研活動有機結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學質量穩步上升。以德治校取得明顯變化,人性化管理喚起學校謀求發展的迫切需求。這是師資流動與政策變化都難以削弱的優勢;
4、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已經形成。幾年來,認真實踐為學生眾生髮展奠基的辦學思想,著力打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廣大教師積極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師獨特的教風,從而提高了學校辦學效益和質量。在近幾年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三、面臨問題
通過對以往工作的總結,確認了學校發展中蘊藏的潛在優勢,但是我們不能因此無視教育發展中還存在的種種問題。通過與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人士的訪談、書面調查,我們發現以下一些問題值得反思。
1、豐厚的校園文化尚未形成。
(1)學校精神文化。良好的學校精神,不僅能夠凝聚人心,激發師生潛在的活力,形成一種強大的文化效應,而且影響著學校成員的價值取向、人格塑造、學習品質、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學校精神最終必將形成學校的個性,它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發展態勢。然而,我校這種精神還有待於形成與發展。
(2)校園環境文化。做好校園淨化、綠化、美化“三化”建設工作,要加強校園“書香”文化建設、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讓牆壁會說話,小草會唱歌,使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里薰陶,從而提高學生情操。學校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意識不強。同時,學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但沒有充分發揚、利用,缺乏對文化積澱整合的創新意識。因此,學校沒能夠在充分把握傳統的基礎上形成豐富的校園文化。
2、教育改革過程中學校引領作用的發揮不充分。
教育改革以來,學校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改革模式,積累辦學經驗,形成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學校並沒有充分發揮深入研究探索、實驗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種被動行為。實踐證明,變革的實踐產生新的理念,新的理念又將帶來新的探索與變革,只有形成良好的理念與實踐變革的互動關係,學校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發展。
3、教師專業化發展不足。
隨著教育改革的縱深發展,教育模式、育人方式呈現多樣化,以適應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由於以前“應試”教育較為注重學科知識,忽視學生其它能力,以致限制教師的發展。因此,很難適應今天的教育。只有突破以往教師專業結構,才能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
4、教師、學生素養的提升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
教師的責任心、課堂教學水平近幾年雖有明顯提高,但由於歷史原因,教師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教育理論素養還應該進一步提升。學生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一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缺乏積極進取的動力。教師和學生的這些品質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飛速發展。
5、辦學條件與現代教育不相適應,亟待進一步改善
儘管近幾年學校盡力改善辦學條件,更新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但與現代化國小相比明顯落後,教師辦公條件依舊很差(教師沒有配備辦公電腦),場地小(沒有學科組辦公室),影響教研組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這些既嚴重影響了學校的形象,又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如何爭取加大投入力度,使學校面貌能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是學校自身應該值得研究的問題。
通過現狀分析,不難看出:儘管學校發展面臨著不少問題,但學校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優勢,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上述問題,是學校欲求進一步發展、提升學校辦學質量、打造學校品牌所應高度重視的。歷史賦予了我們的責任,我們有義務努力去探索改革解決。
第二部分:學校發展目標與思路
一、辦學思想
以“尊重人、發展人、完善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宗旨,堅持“文化理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營造 “陽光”校園文化,提供健康、快樂、溫馨的校園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二、 學校文化
校訓:厚德至善、勤學篤行
校風:善教樂學、風清人和
教風:德育為首、教學為主、陶冶心靈、啟迪智慧
學風:我努力、我成功
三、辦學理念
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 活動育人
“教書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是為了人的一切。我們教育信念是培養人格健全的人。讓每個學生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管理育人”:在各項規章制度的管理基礎上,將管理不斷引向深入、規範、有效。圍繞學校辦學目標,將管理落實到學校工作的每一方面、每一環節、每一崗位,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服務育人”:讓每個學生都在國小的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奠定基礎的人。
“環境育人”:以優美的環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校處處洋溢生機與活力,讓學校成為學生求知的學園、成長的樂園、生活的花園。
“活動育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有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嚴格的紀律性和自我約束力。
四、發展策略
具體時間:2016年9月-2019年9月
第三部分:工作目標與實施方案
一、學校管理工作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學校的辦學思想為指導,以“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為辦學理念,以加快學生、教師、學校和諧發展為根本宗旨,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探索建立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同時,以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為主攻方向,唱響“文化理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主旋律,切實推進學校科研工作,最佳化教育教學策略,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2
(二)、工作目標:
根據學校實際,將人本思想滲透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發揮民主管理,凝聚集體智慧,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促進學校和諧自主發展,實現學校三年總體規劃。
(三)、具體措施:
1、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打造優秀的管理團隊
加強學校中層幹部隊伍建設。通過行政例會,組織全體行政班子成員加強政策法規的學習與交流,提高全體行政人員的管理水平;加強與教師的交流與溝通,擴大行政的影響力;樹立服務意識,注重學習培訓,強化責任考核,不斷提高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努力使班子人員人人成為教育的能手,協調的好手,管理的高手。
2、進一步加快學校管理的法制化進程。
努力探索和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增強法制觀念,嚴格執行上級的各項規定,規範收費,深入推進校務公開,實行人事制度契約化改革,最佳化校園氛圍。
3、全面修訂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
充分發揮教職工的智慧,全面修訂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努力使制度條例修訂完善的過程成為統一認識、凝聚人心的過程,使各項制度條例能切實保障學校規範有序運轉、有效引領促進教師的發展。制訂《學校管理手冊》、《教師道德行為要求》、《教師教學效果量化方案》、《學校教學質量獎》、《差生幫教措施》、《教師工作量化方案》、《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班級財產管理制度》、《創建“文明班級”評分細則》、《安全保衛工作實施意見》、《安全防範制度》、《學校食堂管理制度》等。
4、深入開展師德學習,塑造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加強自身修養,立足於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高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教書育人,以身示範,從小事入手,從小處著眼,推進教師精神家園建設,最佳化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家長關係,推進和諧校園建設,以和諧促發展,以質量鑄品牌。引領全體教師嚴格依法治教、依法從教,規範職業行為。強化師德考核,對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等方面實行“一票否決”。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培訓,推進專業化建設,打造一流的班主任隊伍。
(四)推進計畫
2016.9----2017.9:制訂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制訂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管理制度;加強師德學習和德育經驗交流、問題探討。
2017.9----2018.9:修訂三年發展規劃程式,加強師德學習,制定校本學科評價制度、加強質量監控力度,全面修訂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
2018.9----2019.9:加強師德學習,實現網路化管理;打造校園文化多樣化、制度化、規範化;啟動制訂第二個三年發展規劃.
二、學校德育工作
(一)工作目標:
1、培養明理守紀、個性突出的優秀學生。
2、建設整潔舒適、溫馨快樂的和諧校園。
3、打造師德高尚、與時俱進的班主任隊伍。
4、鑄就樂觀進取、團結奉獻的精神。
(二)具體措施:
1、加強校園常規管理,創造良好育人環境
完善“文明班級評比”、“四項評比”等各種常規管理途徑,有效強化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繼續重視班容班貌建設,倡導班級建設美好學習家園。進一步完善《衛生值周制度》,充分發揮學生教育學生的功效,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校園常規管理的加強,必然會促使學生行為規範有進步,道德素質有提高,校風學風更完善,校園秩序更良好。
2、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塑造學生優良素質
以“素質教育示範學校”為契機,從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創設各種德育活動平台,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團隊精神、法制安全、禁毒教育、綠色環保等主題教育,做到主題教育系列化,定主題、定時間、定人員,切實提高主題教育的計畫性、規範化、實效性,切實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努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倡導“生活化”德育,探索德育教育新形式,有效塑造學生“明理守紀”的優良素質。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考核制度,加強德育量化考核力度,激勵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3、創設各項文體活動,增強校園文化氛圍
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為學生搭建各種施展才華的舞台,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的興趣愛好,創建和諧溫馨的校園文化氛圍。每學年的第一學期舉辦藝術節、運動會、元旦匯演等大型活動,第二學期舉辦校園歌手比賽、詩詞朗誦、感恩演講等大型活動,豐富校園生活,展示學生風采,提高文化品位。另外,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指導每位學生擁有1-2項體育特長或愛好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選擇健康生活方式打下良好基礎。
4、精心構建德育陣地,積極推進社會實踐
我校將延續傳統,充分發揮德育陣地“別開生面”的教育功能,推進素質教育,鼓勵“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重視實踐體驗、情感提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5、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隨著學生各類心理問題的增多,學校急需加強心理健康輔導。我校將擴充心理諮詢教師陣容,爭取心理諮詢教師更趨專業化,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實效性。通過班會課系列活動,密切關注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承受挫折的能力、超越自我的勇氣,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加強與樂清心理學會的聯繫,確保心理課程的正常開設與上課實效。實行德育導師制,各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關注行為或心理較為特殊的學生,要求導師與結對學生經常談心,摸清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好地預防偶發事件的發生,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尤其要重視離異家庭、特困家庭學生的教育,建立幫教檔案。
6、加強德育研究與學習,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
利用教師例會或班主任工作會議經常性地組織德育學習,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教育科學理論,了解德育動態,激發班主任對新形勢、新問題的思考,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理論水平,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加強對班主任工作的指導、檢查、考核,執行《班主任工作考核條例》,實行月度考核和學期考核制度,每月考核班主任量化工作並全校公布,每學期評選出優秀班主任,給予精神以及物質獎勵。發揮德育領導小組核心作用,每學期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及時總結並推廣班主任工作好經驗,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促進德育目標的實現。通過學習與交流,更新班主任工作思路,探索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方法,推進科學治班、民主治班,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班主任每學年都要撰寫有一篇班主任工作總結。
7、完善“三位一體”教育網路,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加強學校與家庭聯繫,通過致家長的公開信、QQ、微信等多種途徑和家長溝通,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水平,抵制社會環境對學生的不良影響。每學期舉行一次全體學生家長會。拓寬學校與社會聯繫渠道,充分發揮家庭、社會的育人功能,形成有效的德育合力,共同開展德育活動,做到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教育網路。
三、學校教學工作
(一)工作目標
通過全校師生三年的共同努力,使學校形成一套完整的適合自身發展的教學管理制度;以教師專業化培養為著力點,打造具有與時俱進的學習型教師群體;深化新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完善管理制度:通過對教師的行為規範、常規管理、檢查考核等內容為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據,做到職責分明、分層把關、民主管理,規範學校課堂教學。
2、學習型教師群體的培養:針對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過於單一的現狀,加強教師對教學常規管理和專業發展的認同感,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培養具有“一專多能型”教學能力的教師,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3、學生培養目標:會合作、勤學習、成績好,並能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文化基礎——各門學科成績合格,優良率學生在樂清市內保持在30%以上,後20%學生在樂清市內逐年減少。
(二)具體措施: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1)聚焦課堂教學。狠抓課堂教學主陣地這一中心,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新型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和質量觀。
加大對教師的常規考核,使教師對於常規養成習慣,形成自覺,為提高課堂效率作充分前提。以聽課評課為槓桿,學會對課堂教學由整體到細節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的理性思考,將先進的教育理念體現為先進的教育行為。
加大多媒體使用率,通過網路信息與課堂整合,拓展學習內容,激發學生興趣,以信息技術為平台,探索網路環境下的探究式學習模式,拓展學生的視野。
(2)強化過程管理。認真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規範課堂教學常規要求,建立教師、學生的互評機制,調動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積極性。制定“四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工作評價標準,促進教學常規的養成,促進教學全過程的規範運作,進一步落實常規檢查,加大日常檢查力度,做到定期檢查與平時檢查相結合、抽查與普查相結合、自查與互查相結合。
2、狠抓教學科研質量
(1)強化教科研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是提高教科研效益的保證。為保證教科研工作的落實,學校制定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如《教科研獎勵條例》、《教研組長考核條例》、《教師職稱評定條例》等,使教科研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建立教科研激勵和保障機制,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將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的表現和成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優晉級等的重要因素,並與獎勵性績效工資掛鈎。
(2)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引導教師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加強研究方法指導。每學年每位老師至少上一節公開課,上交一篇案例、教學反思或論文,每學期聽課10節以上。
(3)加強中青年教師的隊伍的建設。想盡一切辦法,為中青年教師學習搭建平台,鼓勵他們參加進修學習,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使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中發揮中堅作用。
四、後勤管理與保障
(一)工作目標
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提高后勤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業務素質,牢固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觀念。健全後勤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為學校目標發展的實現提供物質保障。
(二)具體措施。
1、建立健全後勤管理工作制度,如《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學校財產管理制度》、《學校內保全工作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
2、嚴格執行上級收費標準,做到公正、公開,科學合理有程式地使用經費,堅決執行政府採購計畫。
3、每學期結束對各部門實物進行檢查、核對、登記,嚴格報廢制度。
4、為保障學校財產和師生人身安全,校園內安裝電子監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