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裝飾藝術

門面,作為一個商店或企業的主要外部標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它的性質與特徵。而門頭(即門面上部的裝飾形式)則是整個門面的主題,好似帽子上的帽徽,非常富有吸引力,並“畫龍點金”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頭裝飾藝術
  • 外文名:Door decoration art
  • 結構種類:2種
  • 起源:原始懸物招牌
發展歷程,門頭裝飾的結構,

發展歷程

門頭裝飾這一形式是從原始懸物招牌進化而來,在我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大約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了記載。當時的表現方法極為簡單,以懸物招牌與商品名稱結合而成,直接道明了店鋪的經營範圍和內容,使人一目了然。例如,用葫蘆作為儲藥器皿並以此做為藥鋪的象徵標誌,懸掛於街頭或藥鋪前的做法,就是原始的門頭裝飾藝術。
從唐代開始我國盛行用燈籠作為招牌,夜間點燃放亮,這種形式時分的招搖注目。各行各業的燈籠造型也頗為多樣,如酒樓懸掛的燈籠形如酒瓶;燈籠的數目急顏色也有講究,如數目的多少代表店鋪的等級(似如當今賓館的“星”級),顏色的不同則表示店鋪經營的內容好人特點。當時人們到飯店吃飯首先四處察看燈籠,以尋找自己合意的飯莊。還有用五彩旗幟繡上圖案或店名作為招牌的,這種形式多用於酒店。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絕句》中“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描寫的就是這一情景。
宋代傑出畫家張擇端的現實主義長卷作品《清明上河圖》,真實的描繪了北宋時期京都汴梁的繁榮景象。畫面展現的當時街道、店鋪的各式各樣門頭、招牌、幌子的形式,為我們研究當時的門頭裝飾藝術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國外考古學家在龐貝城遺址中,也曾發現古羅馬時期的一千餘處牆頭招牌。當時古羅馬街頭豎著凌亂不堪的招牌,使得本來狹小的街道顯得更加擁擠,以至影響市容、阻塞交通,於是後規定一律改用牆壁做招牌。到了中世紀時期,門頭的裝飾愈加豐富,如鞋匠在其作坊門口掛出一隻鞋,麵包鋪的老闆掛出與小麵包相似的“8”字形,制帽工人掛出一頂帽子,客棧以一個盾形的紋樣來表示;還有以三個修女刺繡的圖案表示布店;一隻手臂揮錘表示金匠作坊;三隻鴿子和一隻節杖代表紡織廠……
本世紀初,在巴黎舉辦的第一次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人們第一次運用霓虹燈。一年後在巴黎蒙羅特林陰大道上的一家時裝店首先用霓虹燈來裝飾門頭。從此,利用霓虹燈裝飾門頭、門面的做法風行世界各地。在美國,設計製造門頭裝飾早已成為一種專業行業。1923年成立的COLITE公司,就是其中較大的一家。他們擁有鑄銅、鋁的工廠及霓虹燈工廠,三百多個設計家經常與建築師相互配合共同創造。美國的許多大企業,如通用電氣公司、柯達公司、孟高華郵購公司的門頭裝飾都是他們設計、製造的。在形式上,美國的門頭裝飾趨向於立體化,而在材料上,有鋁製外復以搪瓷的,有採用塑膠製作燈箱的,還有運用霓虹燈或玻璃纖維的,可謂五花八門,豐富多彩。
我國吸收外來形式裝飾門頭的方法始於20世紀20年代,其中以紅、白、藍三色標誌理髮業的旋轉柱飾於門頭,就是典型的例子。

門頭裝飾的結構

我國五六十年代的門頭裝飾一般使用的材料只是木材或水泥。這類材料有製作方法簡單的優點,但耐久性差,加之廠家、店主對門面門頭的認識不足,所以那時的門頭裝飾處於極其一般化的程度。
社會在前進,生活在變化。改革開放以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以及人們購買力的大幅度提高,競爭意識的加強,促進了我國現代門頭裝飾藝術的蓬勃發展。當今,我們漫步在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造型新穎、裝飾華麗、材料先進、千姿百態的門頭裝飾。
裝飾材料業的發展促使了人們對門頭設計的高要求,也為門頭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我國現代門頭藝術湧現出一大批藝術設計好。製作精美、個性突出、形式感強的好作品,如北京的琉璃廠、天津的文化街、南京的夫子廟等門頭裝飾,既保留了我國獨特的門頭藝術精華,又強烈地體現了時代特點。這些成功之作,為我國的門頭裝飾藝術的發展,作出了有益的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