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鈸,清式名稱,由鐵或銅所制,裝飾在大門的左右各一個,成對稱位置,其形狀類似傳統民樂中的“鈸”,稱為“門鈸”,也似防雨戴的草帽,所以也有人稱之為扣在門的“鐵草帽”,也有人稱作門環。
北京四合院設計中,古人習慣用各種物件去體現主人家的身份和地位,門鈸也是其中之一,門鈸又叫門環,俗話說,“大門”是一戶人家的“臉面”,表示其身份和地位。所以北京城裡的民宅中,稍有點臉面人家的院門上幾乎都有一對金屬飾物,官名叫“門鈸”,北京百姓稱其“門環”。由鐵或銅所制,裝飾在大門的左右各一個,成對稱位置,形似打擊樂隊中的“鈸”,故稱為“門鈸”。門鈸,周邊通常取圓形、六邊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帶鈕頭圈子,常吊一扁葉狀配件,俗稱“扁葉”(也有的就是門環)。門鈸是用來扣門或出門時關門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故宮門鈸
- 外文名:The Imperial Palace brass door
簡介,作用,
簡介
門鈸與鋪首類似,周邊通常取圓形、六邊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帶鈕頭圈子,上面有孔、穿釘、穿銷,與門板結合在一起。自明、清兩代,以至民國,用來敲門發出響亮的金屬聲,傳至院裡,當人聽到會來開門。按宅第之分,造型、尺寸大小均有所區別。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門可用獸面及擺錫環;三品至五品官大門不可用獸面,只許用擺錫環;六品至九品官大門只許用鐵環。”
最常見的門鈸呈六邊形,直徑15-20厘米左右,中部突起,在凸出的中部吊有樹葉狀的鐵片或鐵環。在與門板固定的六個角有孔,可穿釘、穿銷,與門板結合在一起。
作用
中國門鈸上的金屬環於門拉攏後兩環交迭上鎖,可防範外人闖入。
院內人出門時雙手拉住中部的鐵環帶上門;外來人則扣響門環,以喚院內人開門。本院住戶或熟人來,扣的響數和輕重都有常數。除有急事需重扣門環外,一般都輕扣門環,以示禮貌。偶爾,小孩淘氣扣人家門環取樂的事也是有的,扣完就跑,主人出來卻找不著人。
大戶人家門鈸是給門房準備的,門役就住在大門近旁,稍有聲響就會知道。按房屋的級別、門的大小,門鈸的造型和尺寸有很大區別,有的做成了獸面形,稱其為“鋪首”。這個獸面形的鋪首似獅非獅,似虎非虎,似龍非龍,有人說是“螺螄”。據《後漢書.禮儀志》:“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以螺螄為原型加以變化,用在門的鋪首之上,象徵著堅固與安全;還有一說,說鋪首的獸面形是龍所生的九子之一的“椒圖”,相傳椒圖形似螺蚌,性格內斂,厭煩人生,喜歡閉鎖,因此把它裝飾在門鈸的位置並銜環。
普通人家的鋪首多為熟鐵打制,大多數為圓形、六角形,邊緣打制出花卉、草木、捲雲形花邊圖案,配以圓圈狀的門環或菱形、令箭形、樹葉形門墜,既美觀大方,又結實耐用。王子王孫、達官顯貴、富甲豪紳家大門上的鋪首也不相同,尺寸上要大了許多,氣派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