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裡老成都書系:成都風馬牛

門裡老成都書系:成都風馬牛

《門裡老成都書系:成都風馬牛》作為一部詳實的世俗話本,李雙編寫的這本《成都風馬牛》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不同於過去的“老成都”;西蜀一鳥以為,要了解真正的成都人文風情,咀嚼出這個城市的箇中滋味,《成都風馬牛》暈素間雜的成都生活“段子大全”,是對那個時期中國社會生活“中間地帶”的一種灰色(或詼諧)記錄吧,它的值得閱讀可能也在這裡。

基本介紹

  • 書名:門裡老成都書系:成都風馬牛
  •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541043758
  • 頁數:175頁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李雙 席永君
  •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1日
  • 品牌:四川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 開本:16
圖書目錄,後記,媒體推薦,目錄,作者簡介,序言,名人推薦,

圖書目錄



開篇語:觀貴陽說成都



風部

煙消雲散舊風情

兒戲二十七

兒戲主謂賓及定狀補

二十多年前的成都兒歌

小玩具一二三

“吞口”小記

三件老玩藝

帶著銻鍋上大街

“鼻祖”玩車族

店招亂談

成都人隨意打瞌睡

有福同享

癢在心裡

《壞蛋來了》“有毒”

王建與古詞的勃興

三十六行和外行

最後的三輪車夫

賣寡酒的小攤

賣蔥花的“另類”

賣石缸蓋的犟老頭

賣耗子藥的農二哥

蓉城三匠

彝婦賣貨

啞巴賣刀

唱著歌兒賣燒餅

嚎手哭喪

可憐的盤香

從牛王廟到荷花池

今天市民不發火

五粒記事珠

“三國演義”

最後的公用水龍頭

糞事記俗

煤,煤粑老二,以及後綴的“愛情”和“地雷”

票證黑市記

瓶子裡的春天

老成都的書吧

潲水的前世今生

修燈泡?焊針鼻

透明的檯燈

化龍橋下大擂缽

摔出好鍋賣給你

懸浮“列車”

天府廣場市聲

兩人在於啥

向陽取耳

歡迎高挑“入世”

“背篼”?“棒棒”?“繩繩”

先打招呼後撿瓦

竹筐里的眼睛

一男三女一齣戲



馬部

市井五味瓶

金馬街絕響

“三怕”變“一怕”

“三轉一響”和“七十二條腿”

白螞蟻?互助巷?陳肥腸

影片別號記

“出口”不奇記

親朋好友來相“會”

怪味摭拾

轟轟烈烈的爛日子

胡說八道口頭禪

“點水雀”

小雜院二三事

薄土瘦地畫舊園

某中學零碎

搶房記



牛部

極品動物

趕牛的哥哥

鴨棚子進城

給公雞去勢

虐待母雞

可惡的臭蟲

可愛的廣西豬

我們的朋友癩格寶

虱子和我都離開了故鄉

川味主義

川味小選單

想起辣麵條

懷念自然主義的“辣耳朵”

留下辣椒筒

“嘿咋嘿咋”打糍粑

清明粑

貴州雞,我,以及車輻外加丁寶楨

一角錢食品

荸薺?慈姑?蘸水

成都大碗茶

喝品位茶

成都的花花果果

我眼中的鄉上作家李雙(代跋)

邵小明的老成都漫寫

後記

我眼中的鄉土作家李雙
李雙是正宗簡陽農村生長的廣爾石。四十多年過去了,這老兒長成了船形腳、水桶腰、扇子手、李逵臉、綠豆眼;李雙個子很高,肉也很多,寫的字卻像螞蟻一般小。學歷“戴帽”高中,卻是近視眼,憑著這樣的資本如果積極投奔勞務市場,至少會被安排到中型企業擔崗守門員。他偏偏不去守門而是埋頭寫作,發表小說、散文及隨筆等總計2000篇以上。
李雙笨得很另類,參加音樂會他只認識“6”,不認識“啦”,也不是不認識,只是從“哆乃咪發嗦”一路唱下去,唱到“啦”才能脫口而出:“這是‘啦’” !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他只認識一個A,另外的二十五個,辨識方法與“哆乃咪發嗦”同。
他騎腳踏車不能正常上下,上必摔倒,下必撞人。騎來騎去騎了二十年,只能上“死車”,下“死車”;別人用紙巾他卻用手絹,別人用手機他用傳呼機,一直用到2(303年傳呼台全部垮光,他才被迫鳥槍換炮。李雙常研究電影或電視連續劇的細節,如《紅燈記》里的日本鬼子為什麼會選拔一個跛子,去跟蹤“首犯”李玉和呢?準備成為“紅學”專家。
1993年底李雙從某小報下崗,不久又在他報上崗,上上下下多次。
李雙1999年初至2006年底,靠賣文養家並協同老婆供女兒留學;2007年全年躲在家裡迴避一切社會活動——諸如創作會、研討會、茶話會、詩歌朗誦會等大雜燴,不知道是何居心?2004年,四川省十佳散文作者發表獲獎感言,李雙只是缺乏教養地吼了一句:“早就該給我發獎了,現在才到位,冒火得很!”語速極快像短跑選手,直奔句尾。導致素質極高的評審們迅速達成了共識:“早曉得這么沒有感恩之心,根本不選他!”
李雙中年時心臟瓣膜病突發。這病是上帝的使者——你不是挺拔不群嗎?你不是身似門板嗎?你不是膀大腰圓嗎?你不是孔武有力嗎?你不是雙目放光嗎?你不是滿臉絡耳胡嗎?你不是專門令人不快嗎?你不是路見不平暴跳如雷嗎?你不是胡思亂想胡說八道嗎?使者就來制約你,讓你享用“地富反壞右”的高規格待遇,只準老老實實,不準亂說亂動!否則你豈不相當於已故著名政治家、伊拉克人民的前偉大領袖偉大導師偉大統帥偉大舵手薩達姆了嗎!
李雙一直認為自己從少年開始便被父母“欺負”:正如他作品中所說的諸如褲管的寬度、頭髮的長度及衣服的樣式等統統由父母決定,(父親還要審察和批改其日記)!於是作為前車之鑑,他多次諄諄告誡女兒:“如果以後我老糊塗了,蠻橫無理了,干擾你們的正常生活了,並且屢教不改,你們就打我耳光,打乖了為止!”
又說“人生艱難,往往自顧無暇。將來我若是患了不治之症,生活不能自理了,又酸又臭了,你們就丟下我,放棄我,奔自己的前程吧!我肯定知趣,肯定識大體,肯定狠斗私字一閃念,趕緊棄世!”女兒說:“好嘛!”李雙表揚“這才是我的女兒!一個人可以做點對不起祖宗的事,但絕不能做對不起子孫的事!”
大家認為人老必糊塗,必患不治之症,李雙挨打和被棄是遲早的事。千萬顆好奇心,都企盼著那一天的到來呢!李雙主張“表揚人用公文,批評人用電話。”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本著打擊對方,保護己方的原則,以上文字,就通過電話念給他聽聽算了!

媒體推薦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套書,是1949年後的成都。這一時期,成都像中國所有的大城市一樣,正面臨由傳統的商業城市向現代化大都市轉型的特殊階段,城市的擴張躍躍欲試且無可阻擋地來臨,而舊的城市格局、風貌和情懷成為了懷舊派文人的輓歌。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食物,反覆餵養著自己柔弱的心靈。
——肖平

作為一部詳實的世俗話本,《成都風馬牛》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不同於過去的“老成都”;我以為,要了解真正的成都人文風情,咀嚼出這個城市的箇中滋味,這本暈素間雜的成都生活“段子大全”,是對那個時期中國社會生活“中間地帶”的一種灰色(或詼諧)記錄吧,它的值得閱讀可能也在這裡。
——西蜀一鳥

目錄


開篇語:觀貴陽說成都
風部
煙消雲散舊風情
兒戲二十七
兒戲主謂賓及定狀補
二十多年前的成都兒歌
小玩具一二三
“吞口”小記
三件老玩藝
帶著銻鍋上大街
“鼻祖”玩車族
店招亂談
成都人隨意打瞌睡
有福同享
癢在心裡
《壞蛋來了》“有毒”
王建與古詞的勃興
三十六行和外行
最後的三輪車夫
賣寡酒的小攤
賣蔥花的“另類”
賣石缸蓋的犟老頭
賣耗子藥的農二哥
蓉城三匠
彝婦賣貨
啞巴賣刀
唱著歌兒賣燒餅
嚎手哭喪
可憐的盤香
從牛王廟到荷花池
今天市民不發火
五粒記事珠
“三國演義”
最後的公用水龍頭
糞事記俗
煤,煤粑老二,以及後綴的“愛情”和“地雷”
票證黑市記
瓶子裡的春天
老成都的書吧
潲水的前世今生
修燈泡·焊針鼻
透明的檯燈
化龍橋下大擂缽
摔出好鍋賣給你
懸浮“列車”
天府廣場市聲
兩人在於啥
向陽取耳
歡迎高挑“入世”
“背篼”·“棒棒”·“繩繩”
先打招呼後撿瓦
竹筐里的眼睛
一男三女一齣戲
馬部
市井五味瓶
金馬街絕響
“三怕”變“一怕”
“三轉一響”和“七十二條腿”
白螞蟻·互助巷·陳肥腸
影片別號記
“出口”不奇記
親朋好友來相“會”
怪味摭拾
轟轟烈烈的爛日子
胡說八道口頭禪
“點水雀”
小雜院二三事
薄土瘦地畫舊園
某中學零碎
搶房記
牛部
極品動物
趕牛的哥哥
鴨棚子進城
給公雞去勢
虐待母雞
可惡的臭蟲
可愛的廣西豬
我們的朋友癩格寶
虱子和我都離開了故鄉
川味主義
川味小選單
想起辣麵條
懷念自然主義的“辣耳朵”
留下辣椒筒
“嘿咋嘿咋”打糍粑
清明粑
貴州雞,我,以及車輻外加丁寶楨
一角錢食品
荸薺·慈姑·蘸水
成都大碗茶
喝品位茶
成都的花花果果
我眼中的鄉上作家李雙(代跋)
邵小明的老成都漫寫

作者簡介

李雙,1962年生於貴陽。中國新鄉土作家代表人物。作品多次獲全國性大獎,並有作品翻譯至國外:主要作品有《蝴蝶村紀事》、《成都風馬牛》等,詩歌散文若干;作者經歷複雜,稟性單純,流沙河先生曾譽其為“青年作家之翹楚”。現居成都。

序言

看不見的城市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第四章“城市與標誌”中寫道:“不能將城市本身與描述城市的詞句混為一談,然而兩者之間確實存在著關係。”這句話似乎暗示了語言與城市之間的不對稱關係:語言無法直抵城市本身,然而語言又可以觸及城市的某些方面,比如“城市與記憶”、“城市與貿易”、“連綿的城市”、“隱蔽的城市”……一如卡爾維諾書中所言。所有的城市在他筆下,都是若隱若現,既真實,又虛幻。然而,卡爾維諾一遍又一遍描述它,不厭其煩,這是為何?
我想,這種矛盾複雜的心情其實表達了卡爾維諾對城市的愛戀之意,他的感受也正是我此刻想表達的心境。作為一個對成都歷史、文化、民俗稍有了解的人,我想說的是:儘管有無數的文人騷客描述過成都,這裡也包括我自己,但書籍或詞句中的成都跟真實的成都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關於這個問題,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兩種真實,即真實的城市和真實的言說,兩者既相互關聯又相互排斥。
還是回到成都本身。關於成都,我最初的印象源自1979年,父親帶我去德陽探望親戚,中途路過成都。三十多年的印象已然模糊,僅有一個片段記憶猶新。我和父親坐在黃包車上,街道兩旁的梧桐遮天蔽日。一輛電車從街口的拐彎處緩緩駛來。街上的行人行走在濃密的樹陰下,仿佛是無聲的魚。那個下午的靜謐和安詳,吸走了世間一切的聲音。
這時我看見一個騎著綠色腳踏車的郵差,停在一所深宅大院門前,用手輕輕拍打著厚重的雙扇木門。這個記憶一直保存在我的腦海里,以至於讓我誤以為成都永遠如此。像一張照片,定格了某個表情。隨著閱讀的深入,文獻或史料改變了我對成都單一的看法。
根據前人的言說,我把成都分成幾個時期。一是古蜀時期。先民們沿著西北、東南流向的河流來到成都平原,漁獵稻作,修築城池,採集玉器和黃金,舉行宏大的祭祀,發展自己獨有的文化。這些文明成果,在今天的金沙遺址可以重溫。這一時期,成都溫潤而神秘,像是一塊美玉和一具黃金面罩的構圖。第二個時期是秦漢三國時期,成都躋身全國五大都會之一,文翁興辦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學,李冰修建了澤被後世兩千年的都江堰,諸葛亮勸民農桑,織錦女工在滔滔的錦江河水中漂洗錦緞,說唱藝人在瓦舍勾欄間說書或演唱。這一時期,文化、商業、娛樂和市井精神開始成為成都重要的歷史標記。
第三個時期是唐宋時期,天府之國的美譽到此被“揚一益二”的稱頌所取代,李白、杜甫、蘇東坡像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照亮了整箇中國文化的天宇。唐代,成都的人口達到50萬,並一度成為唐王朝的第二都城(南京)。這一時期,成都的造紙業空前發達,女詩人薛濤用它製作精雅的“薛濤簽”,成都太守率領全城百姓參加“大游江”、“小游江”等水上娛樂活動,並出席每月舉辦一次的茶市、扇市、七寶市等商貿活動。
杜甫的詩寫出了當時成都的自然環境:“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空氣能見度好得從浣花溪可以清晰地看見一百公里以外的西嶺雪山。第四個時期是明清時期,由於戰亂和自然災害,成都成了移民們的天堂。“五方雜處”的社會現實,使得成都的民俗文化空前鼎盛,川菜、川劇、茶館、竹琴無不烙滿移民文化的印跡。人們在重新認識和建設成都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現實生活本身,因為那是城市最核心的價值與功能。
以上四個時期雖然特點各異,但其精神實質沒有改變,那就是成都人對城市的深刻認識:城市不是競技場,城市是供人們愉快生活的地方。正如成都話里常常出現“恍兮惚兮”、“歸一”等辭彙一樣,那是《道德經》、《莊子》等經典中才有的語言啊。成都是“天府之心”,世世代代的成都人在人間天堂享受世俗的歡樂,創造高雅的文明。僅僅一道蓋碗茶,成都人就講出了哲學的道理:茶蓋是天,茶托是地,茶碗是人,熱騰騰的開水一衝,這不就成天地人和?
成都一直固守著“兩江抱城”的地理格局,堅守著道法自然的生活態度。只是到了最近三十年,才突破這種地理格局和生活界線,於是一切有些亂了——我是指一座兩乾多年城名城址不變的古城忽然之間有些自我膨脹起來。古城的記憶和特徵開始衰退,人們在新與舊之間徘徊。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1979年成都的那個靜謐的下午,而不喜歡2010年成都某個塞車的早晨。
也許,對一座城市的熱愛必須有一段時間的距離來加以過濾和沉澱。印象中的成都,往往只是記憶或書本上的成都而已。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套書,是1949年後的成都。這一時期,成都像中國所有的大城市一樣,正面臨由傳統的商業城市向現代化大都市轉型的特殊階段,城市的擴張躍躍欲試且無可阻擋地來臨,而舊的城市格局、風貌、情懷成為了懷舊派文人的輓歌。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食物,反覆餵養著自己柔弱的心靈。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第四章“城市與名字”中寫道:“因此,當地居民始終相信他們居住的是一座建立在自己名字之上的阿格勞拉城,而不能發現那座生長在自己土地上的阿格勞拉城。雖然我願意在記憶中將兩座城市區分開保存,但是只能向你講述其中一座,另外那座則無法用言語表述,因為它早已消逝了。”
曾經,我也是懷舊派文人中的一員。我懷念文獻或記憶中的成都,像懷念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現在我已經失去舞文弄墨的衝動了,我知道一座城市的真相遠比我的表述更為豐富、客觀和真實。這套書的作者,多是我親近和熟知的朋友,我更願意看著他們津津有味地評說成都。我則緘默不語,內心為他們祝福。
2010年初夏於成都圖書館

名人推薦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套書,是1949年後的成都。這一時期,成都像中國所有的大城市一樣,正面臨由傳統的商業城市向現代化大都市轉型的特殊階段,城市的擴張躍躍欲試且無可阻擋地來臨,而舊的城市格局、風貌和情懷成為了懷舊派文人的輓歌。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食物,反覆餵養著自己柔弱的心靈。
——肖平
作為一部詳實的世俗話本,《成都風馬牛》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不同於過去的“老成都”;我以為,要了解真正的成都人文風情,咀嚼出這個城市的箇中滋味,這本暈素間雜的成都生活“段子大全”,是對那個時期中國社會生活“中間地帶”的一種灰色(或詼諧)記錄吧,它的值得閱讀可能也在這裡。
——西蜀一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