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當戶對:中國建築·門窗》是2006年12月1日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楓。
基本介紹
- 書名:門當戶對:中國建築•門窗
- 出版社:遼寧人民
- 頁數:174頁
- ISBN:720506029X
- 作者:劉楓
-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1日
- 開本:0開
- 品牌:遼寧人民出版社
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目錄
前言
壹 淵源深遠——門窗的源流
第一節 發古幽思——門窗與傳統建築的文化精神
第二節 岑寂悠遠——門窗的源頭
第三節 日臻至善——發展與流變
貳 天工巧奪——門窗的基本構造
第一節 精美絕倫——隔扇
第二節 各具風神——門窗的結構類型
第三節 匠心獨運——製作與安裝
叄 廣大精微——門窗的實體形態
第一節 吐納流轉——門的實體形態
第二節 窺望聰明——窗的實體形態
肆 精深廣博——門窗的文化形態
第一節 絢爛深宏——門的文化形態
第二節 借景寄意——窗的文化形態
第三節 別有意蘊——門的陳設
伍 驅邪納福——門窗裝飾的吉祥符號系統
第一節 千年牽念——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寓意常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分類
第三節 滄海拾貝——吉祥圖案舉要
後記
壹 淵源深遠——門窗的源流
第一節 發古幽思——門窗與傳統建築的文化精神
第二節 岑寂悠遠——門窗的源頭
第三節 日臻至善——發展與流變
貳 天工巧奪——門窗的基本構造
第一節 精美絕倫——隔扇
第二節 各具風神——門窗的結構類型
第三節 匠心獨運——製作與安裝
叄 廣大精微——門窗的實體形態
第一節 吐納流轉——門的實體形態
第二節 窺望聰明——窗的實體形態
肆 精深廣博——門窗的文化形態
第一節 絢爛深宏——門的文化形態
第二節 借景寄意——窗的文化形態
第三節 別有意蘊——門的陳設
伍 驅邪納福——門窗裝飾的吉祥符號系統
第一節 千年牽念——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寓意常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分類
第三節 滄海拾貝——吉祥圖案舉要
後記
文摘
書摘
一般認為夏、商、周三代以來,我國的歷史進入所謂“信史時代”,
文字記載和歷史編年逐步完善和翔實,歷史遺存也逐漸多了起來,對後世
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幫助。
根據史籍記載,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陟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
衛”,想必還是居無定所,起碼也是沒有像樣的宮室。到了堯的時代,依
然十分簡陋,而到了舜時都市已然初具規模,而宮室已經很像樣了。到了
商紂王時,大興土木,廣建宮室囿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
為離宮別館”,規模及其奢侈程度可以想見。據後來發掘的情況來看,中
國建築的一些主要特徵在那個時候已經初步具備了。然而繼之而來的武王
伐紂,宮室盡數毀壞,後世改朝換代,毀壞宮廷建築不知道是否由此發端
成為傳統。
從《史記》等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文王時建造了史傳中最早之公園
,成王時,周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有了最早的城市規劃。到了
春秋時代,隨著諸侯國的吞併,諸侯國規模的擴大,人力物力隨之增強,
各諸侯國也就大建宮室,竭盡奢華之能事。另外,宗廟建築、園囿建築也
都廣為興建。至戰國時代,七雄並立,“高台榭,美宮室”之風益加盛行
。
這一時期的建築式樣,我們可以從一些古器皿上的畫面中得以一窺豹
斑。我們在宮室圖中見到,屋分兩間,每間各有一門,門扉雙扇。這大概
是我們在史料中可以見到的最早的門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建築,只有在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中我們才可以了解
到一些情況。劉敦楨先生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中說:“……春秋時期士
大夫的住宅,已大體判明住宅前部有門。門是面闊三間的建築,中央明間
為門,左右次間為塾。門內有院,再次為堂。……內堂與門的平面布置,
延續到漢朝初期,沒有多大改變。”另外,涉及門的記載來自《周禮》,
如“天子諸侯皆三朝”,即“外朝”、“治朝”、“燕朝”,燕朝之後,
則是“六宮六寢”、“天子五門”、“諸侯三門”,所謂五門就是自南至
北的皋門、庫門、稚門、應門、路門;三門則為庫門、稚門、路門。關於
周代都城的形制,《周禮.考工記》也有記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
三門……”至於門的具體式樣,則沒有具體的記述。
秦始皇統一中國,乃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書同文,車同軌
,建築萬里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則是秦代最為著名的建築。萬里長城
是秦統一中國以後,為了防止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犯,把燕、趙、秦的北方
邊界的長城連線起來,延長成為西起臨洮(今甘肅肅岷),東達遼東長達萬
余里的“萬里長城”。而秦始皇陵則是秦始皇建造的巨大的陵墓,墓的底
部深達水層底下,整個墓室用熔銅加固,墓室內有宮殿及百官位次,奇珍
異寶充斥其間,墓室內點有鯨脂熬油的長明燈,另外還設定了防止盜墓用
的弓弩暗箭,頂部裝飾有日月星辰,下面是九州山河,水銀灌注的江河湖
海被機械驅動著不停流動。整個陵墓封土高達50丈,周長約2500米,20世
紀70年代,秦陵東側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更是轟動全球。
秦始皇的宏圖大略和宏大氣魄用在建築物上也就變成了好大喜功,窮
奢極欲。亘古未有的龐大的建築活動,從此開展。阿房宮就是典型的事例
,史籍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
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
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鹹
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
案署不移徙。”秦始皇死後,二世復繼續營建。乃至公元前206年,項羽進
占鹹陽,楚人一炬,皆成焦土。
梁思成先生說:“後世每當易朝之際,故意破壞前代宮室之惡習亦以
此為嚆矢。”豈獨見忘於武王伐紂,宮室俱焚之事否?
P11-P13
一般認為夏、商、周三代以來,我國的歷史進入所謂“信史時代”,
文字記載和歷史編年逐步完善和翔實,歷史遺存也逐漸多了起來,對後世
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幫助。
根據史籍記載,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陟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
衛”,想必還是居無定所,起碼也是沒有像樣的宮室。到了堯的時代,依
然十分簡陋,而到了舜時都市已然初具規模,而宮室已經很像樣了。到了
商紂王時,大興土木,廣建宮室囿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
為離宮別館”,規模及其奢侈程度可以想見。據後來發掘的情況來看,中
國建築的一些主要特徵在那個時候已經初步具備了。然而繼之而來的武王
伐紂,宮室盡數毀壞,後世改朝換代,毀壞宮廷建築不知道是否由此發端
成為傳統。
從《史記》等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文王時建造了史傳中最早之公園
,成王時,周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有了最早的城市規劃。到了
春秋時代,隨著諸侯國的吞併,諸侯國規模的擴大,人力物力隨之增強,
各諸侯國也就大建宮室,竭盡奢華之能事。另外,宗廟建築、園囿建築也
都廣為興建。至戰國時代,七雄並立,“高台榭,美宮室”之風益加盛行
。
這一時期的建築式樣,我們可以從一些古器皿上的畫面中得以一窺豹
斑。我們在宮室圖中見到,屋分兩間,每間各有一門,門扉雙扇。這大概
是我們在史料中可以見到的最早的門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建築,只有在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中我們才可以了解
到一些情況。劉敦楨先生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中說:“……春秋時期士
大夫的住宅,已大體判明住宅前部有門。門是面闊三間的建築,中央明間
為門,左右次間為塾。門內有院,再次為堂。……內堂與門的平面布置,
延續到漢朝初期,沒有多大改變。”另外,涉及門的記載來自《周禮》,
如“天子諸侯皆三朝”,即“外朝”、“治朝”、“燕朝”,燕朝之後,
則是“六宮六寢”、“天子五門”、“諸侯三門”,所謂五門就是自南至
北的皋門、庫門、稚門、應門、路門;三門則為庫門、稚門、路門。關於
周代都城的形制,《周禮.考工記》也有記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
三門……”至於門的具體式樣,則沒有具體的記述。
秦始皇統一中國,乃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書同文,車同軌
,建築萬里長城、秦始皇陵,阿房宮則是秦代最為著名的建築。萬里長城
是秦統一中國以後,為了防止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犯,把燕、趙、秦的北方
邊界的長城連線起來,延長成為西起臨洮(今甘肅肅岷),東達遼東長達萬
余里的“萬里長城”。而秦始皇陵則是秦始皇建造的巨大的陵墓,墓的底
部深達水層底下,整個墓室用熔銅加固,墓室內有宮殿及百官位次,奇珍
異寶充斥其間,墓室內點有鯨脂熬油的長明燈,另外還設定了防止盜墓用
的弓弩暗箭,頂部裝飾有日月星辰,下面是九州山河,水銀灌注的江河湖
海被機械驅動著不停流動。整個陵墓封土高達50丈,周長約2500米,20世
紀70年代,秦陵東側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更是轟動全球。
秦始皇的宏圖大略和宏大氣魄用在建築物上也就變成了好大喜功,窮
奢極欲。亘古未有的龐大的建築活動,從此開展。阿房宮就是典型的事例
,史籍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
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
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鹹
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
案署不移徙。”秦始皇死後,二世復繼續營建。乃至公元前206年,項羽進
占鹹陽,楚人一炬,皆成焦土。
梁思成先生說:“後世每當易朝之際,故意破壞前代宮室之惡習亦以
此為嚆矢。”豈獨見忘於武王伐紂,宮室俱焚之事否?
P11-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