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縣誌

《門源縣誌》是門源回族自治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門源縣誌
  • 作者:門源回族自治縣誌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該縣的地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門源縣誌
《門源縣誌》編纂委員會
圖片
門源回族自治縣行政區劃圖
門源縣城現狀圖
門源縣城全圖
1986年8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門源視察時與黨政幹部座談
門源縣政府大樓
浩門鎮夜色
達坂山盤山公路
海拔4000米以上的冷龍嶺冰川湖泊
浩門河上的吊橋
蜿蜒的浩門河流過仙米林區
砂金塊
獅子口礦泉水噴口
蘊藏豐富的鉛鋅、冰洲石、黃鐵、石棉、岩金、石英、無煙煤
仙米林區秋色
仙米林區園柏
猞猁
雪豹
藍馬雞
白唇鹿
青鹿
人生果
黑刺
雪蓮
黃刺
採金
門源縣工程塑膠廠生產的部分工程塑膠產品
門源縣糧油加工廠浸出車間
門源縣石棉加工廠生產的部分石棉產品
行銷海內外的門源糧油加工廠生產的系列菜籽油
門源縣碳化矽廠生產的碳化矽
金色的七月
豐富的蜜源
聞名遐邇的門源奶皮
藏系綿羊
夏日的草原
隋唐時稱為青海驄的浩門馬
高原名畜——珠固白氂牛
門源縣郵電局電話交換台
照壁山革命烈士陵園
蒙古族鄉郵員
1949年9月王震將軍率二軍進軍新疆時途經門源縣城
回族刺繡——枕頂
門源刺繡在索馬里展出時,索國教育部長與中國大使前來參觀
藏族刺繡——辮筒圖案
門源縣中醫院住院部
陰田拱北阿、漢兩文碑
珠固雪隆灘出土的西夏銅印
浩門鎮南關清真寺
崗隆岩畫
牧區寄宿國小之一——珠固寄校
賽馬
回族老人
回族婦女
藏族婦女
《門源縣誌》編委會成員
縣誌辦公室成員
目錄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地理編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第一節 位置
第二節 境域
第二章 建置 區域
第一節 行政建置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第三節 縣城
第四節 鄉鎮
第三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三節 氣候
第四節 水文
第五節 土壤
第六節 自然資源
第七節 自然災害
第四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三節 人口變動
第四節 人口結構
第五節 人口控制
第五章 地名
第一節 山川名稱
第二節 建置名稱
經濟編
第一章 農業
第一節 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 耕地與農業區劃
第三節 農業技術
第四節 農業生產
第五節 農業經濟管理
第六節 農業機具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畜牧業
第一節 草場利用及建設
第二節 畜牧業體制
第三節 畜牧業生產
第四節 畜種及品種改良
第五節 畜疫防治
第六節 牧業機械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第三章 林業
第一節 植樹育苗
第二節 森林管理
第三節 森林保護
第四節 木材管理
第五節 機構
第四章 水利
第一節 水利建設
第二節 電力建設
第三節 水土保持
第四節 水利管理
第五章 多種經營
第一節 種植養殖業
第二節 工副業生產
第六章 工業
第一節 國營工業
第二節 集體工業
第三節 鄉鎮工業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七章 交通
第一節 古道
第二節 公路
第三節 橋樑
第四節 運輸
第五節 交通管理
第八章 郵電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九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城鎮建設
第二節 農牧區住房建設
第三節 房地產管理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十章 商業
第一節 私營商業
第二節 集體商業
第三節 供銷合作社
第四節 國營商業
第五節 集市貿易
第十一章 糧油
第一節 糧油徵購
第二節 糧油儲運
第三節 糧油加工
第四節 糧油供應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十二章 財政 稅務
第一節 財政
第二節 稅務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十三章 金融
第一節 貨幣
第二節 銀行信貸
第三節 信用合作社
第四節 公債國庫券
第五節 金銀收兌
第六節 管理機構
第十四章 經濟綜合管理
第一節 工商行政管理
第二節 物價
第三節 審計
第四節 計畫經濟管理
第五節 統計工作
政治編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 組織與黨員
第二節 思想建設
第三節 黨代表大會
第四節 縣委主要工作
第五節 幹部管理
第六節 宣傳工作
第七節 紀律檢查
第八節 統戰工作
第九節 人民來信來訪
第二章 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
第一節 國民黨
第二節 三民主義青年團
第三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青少年組織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第四節 農民組織
第五節 工商業組織
第六節 科學技術協會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各族各界代表大會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四節 普選
第五章 政府
第一節 衛署、縣政府
第二節 人民政府
第六章 參議會、政協
第一節 縣參議會
第二節 人民政協
第七章 人事
第一節 幹部隊伍
第二節 幹部培訓與考核
第三節 離、退休人員安置與管理
第八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就業
第二節 工資 福利
第三節 勞動保護
第九章 民政
第一節 救災、扶貧
第二節 優撫、安置
第三節 移民
第四節 婚姻管理
第五節 收容遣送
第六節 烈士陵園
第十章 政法
第一節 公安
第二節 檢察
第三節 法院
第四節 司法行政
第十一章 軍事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駐軍與地方武裝
第三節 兵役
第四節 民兵
第五節 擁政愛民
第六節 民兵受閱
第七節 戰事
文化編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私塾、義學、書院
第二節 普通教育
第三節 民族教育
第四節 成人教育
第五節 教師隊伍
第六節 教育經費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第二章 科技
第一節 科研機構
第二節 科技隊伍
第三節 科普活動
第四節 科研成果
第三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機構
第二節 民眾文藝
第三節 文藝創作
第四節 民間文藝
第五節 廣播、電影、電視
第六節 文物、古蹟、名勝
第七節 檔案、圖書發行
第四章 體育
第一節 機構與設施
第二節 民間體育
第三節 學校體育
第四節 民眾體育
第五節 體育競賽
第五章 衛生
第一節 醫療機構
第二節 衛生防疫
第三節 婦幼保健
第四節 醫療制度
第五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六節 醫藥購銷
第七節 管理機構
社會編
第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農民生活
第二節 牧民生活
第三節 城鎮居民生活
第二章 民族
第一節 古代民族
第二節 近現代民族
第三節 民族工作
第四節 民族關係
第三章 宗教
第一節 伊斯蘭教
第二節 藏傳佛教
第三節 道教
第四節 宗教工作
第四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回族風俗習慣
第二節 漢族風俗習慣
第三節 藏族風俗習慣
第四節 土族風俗習慣
第五節 蒙族風俗習慣
第五章 陋習與新風尚
第一節 陋習
第二節 新風尚
第六章 方言、諺語
第一節 漢語方言
第二節 藏語方言
第三節 諺語、歇後語
人物編
第一章 人物傳
金寶德
馬德昌
翟鴻儒
張發亮
宋信忠
張二小
符開珍
翟理才
李承蘭
魏有林
朵含章
談卓毛什加
趙明五
馬錄文
趙文昌
白達吉
車光梅
馬生元
金文
李圖旦
雷光泰
蘇合尖參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錄
第三章 人物表
附錄
一、歷史文獻
二、重要檔案
三、鄉規民約
四、考察散記
五、碑刻銘文
六、鄉土詩詞
編後記
提供資料人員(以姓氏筆劃排列)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