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枕石

門枕石

門枕石俗稱門礅、門座、門台、鎮門石等,是用於中國傳統民居,特別是四合院的大門底部,起到支撐門框,門軸作用的一個石質的構件。因其雕成枕頭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門枕石。

門枕石通常雕刻一些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因此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石刻藝術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枕石
  • 俗稱門礅、門座、門台、鎮門石等
  • 用於中國傳統民居
  • 得名:因其雕成枕頭形或箱子形
功能構造,台灣地區,分類,閩南地區,

功能構造

門枕石是四合院的大門底部,起到支撐門框,門軸作用的一個石質的構件。古時候的門沒有鉸鏈、合頁等,是靠門枕和連楹(宋代稱雞棲木)來固定門扇的,如果沒有門枕來抵住門框,開關門扇時就會搖晃不定。它不僅能承受和平衡門扉的重量,還可強固門框。故其門內部分是承托構件,門外部分是平衡構件。
門枕石一般都是長條形的,一頭在門外,一頭在門內,中間一道凹槽供安置門的下檻,門內部分上面有一凹穴,標準的學名叫海窩,供門軸轉動之用。一般情況下,門內的部分稍短,門外的部分相對較長。

台灣地區

台灣民間因曾有乞丐坐在上面,所以又有"乞丐椅"的稱呼。它不僅能承受和平衡門扉的重量,還可強固門框。故其門內部分是承托構件,門外部分是平衡構件。古時候的門沒有鉸鏈、合頁等,是靠門枕和連楹(宋代稱雞棲木)來固定門扇的,如果沒有門枕來抵住門框,開關門扇時就會搖晃不定。後來為了區分門第,便加大門的面積,門外枕石部分也相應地擴大突出,頭部越做越高,以至後來用料用工遠遠超過門枕的實際功能作用,並出現了類似鼓狀的抱鼓石

分類

門枕石從雕刻形式上分大致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獅子門枕石;  第二種是圓形石鼓門枕石;
門枕石為何雕刻成石鼓狀,文獻上沒有明確記載。流傳在民間最多的一種說法是和堯舜有關。堯舜時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信息傳達通暢。門枕石之所以雕成石鼓形狀,就是取“堯設諫鼓,舜立謗木”之據,引申為歡迎來人之意。這類門枕石常用花葉托抱,又稱抱鼓石。用抱鼓石作門枕,在我看來還有以下優點:一是內斂而不張揚,二是可以顯示主人豐富的內涵及家庭的書卷氣,三是友善平和。
門枕石的雕工一般都比較精美。抱鼓石的門枕石,它分上下兩部分,下面是須彌座,上面是石鼓。須彌座由上下枋、束腰和底下的圭角組成。座上對角鋪著一塊雕有花飾的方形布墊,講究的還在座上用仰覆蓮花瓣雕飾,座面的墊布上有一個鼓托,形如一張厚墊,中央凹下承托上面的圓鼓,兩頭反卷如小鼓,俗稱小鼓。上面的圓鼓形象逼真,中間鼓肚外突,鼓皮釘在圓鼓上的釘頭都表現得很清楚。
第三種就是石座門枕石。
門枕石

閩南地區

在閩南地區的中國民居建築的門枕比較小,呈現凹字形,可以起到托住門的轉軸的作用,而門枕的凹字下的橫桿連線門框兩邊,形成檻,可以在潮濕多雨的南方防止下雨雨水濺進房內,稱雨枕。
門枕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