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麥地村(雲南昆明市祿勸縣皎平渡鎮下轄村)

長麥地村(雲南昆明市祿勸縣皎平渡鎮下轄村)

該行政村隸屬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皎平渡鎮,地處皎平渡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105公里。

東鄰皎西村,南鄰撒營盤,西鄰湯郎,北鄰皎西。轄法它等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00戶,有鄉村人口2421人,其中農業人口2421人,勞動力138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27人。

全村國土面積37平方公里,海拔226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白芸豆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49畝,人均耕地1.15畝,林地 21948畝。2009全村經濟總收入8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14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麥地村
  • 地理位置:皎平渡南邊
  • 面積:37平方公里
  • 人口:2421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49畝(其中:旱地2749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1948 畝,其中經濟林果19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8畝,主要種植蘋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 163.9畝,其他面積 39.1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無路燈。全村有402戶通自來水,有200戶飲用井水,有20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3%)。有594戶通電,有22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6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7%、36.8%和36.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1戶(分別占總數的7.3%和40%)。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9輛,拖拉機6輛,機車2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49畝,有效灌溉率為78.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3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畝。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37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燈。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1萬元,占總收入的48.1%;畜牧業收入369萬元,占總收入的46.5%,占林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2%;第二、三產業收入20萬元,工資性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0.7%。
農民人均純收入1614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人(占勞動力的4.84%),在省內務工62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55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00戶,共鄉村人口2421人,其中男性1233人,女性1188人。其中農業人口2421人,勞動力 1383人。該村以彝族、漢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206人,漢族1147人,其他民族68人。
衛生所圖衛生所圖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21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0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726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332人,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2人,其中小學生262 人,中學生70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1人,少數民族黨員28人,其中男黨員51人、女黨員10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鄉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法它等 1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8人。

人文地理

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發展情況等。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2、產業結構單一。3、民眾開放意識及科技意識不強。4、文化、醫療、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全村民眾的科技意識。2、逐步完善增強農業基設施建設。3 調整產業結構,繼續發展烤菸、蔬菜種植產業,著重發展肉山羊、肉牛、雞的生態養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