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須卷口魚,屬脊索動物門,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卷口魚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須卷口魚
- 二名法:Cyprinidae Ptychidio macrop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輻鰭魚綱
- 目:鯉形目
- 科:鯉科
- 亞科:野鯪亞科
- 屬:卷口魚屬
- 種:長須卷口魚
- 分布區域:馬山地區
基本信息,地理分布,廣西分布區,識別特徵,
基本信息
編號: | 6066 |
定名人: | Chen et Chen |
年代: | 1989 |
中文名: | 長須卷口魚 |
原始文獻: | 動物分類學報 14(3):376. 1988. |
模式產地: | 廣西合山(西江水系) |
國內分布: | 廣西合山煤礦與地下河相通的廢礦井 |
資料來源: | 動物分類學報 14(3):376. |
地理分布
西江水系。
廣西分布區
馬山地區
識別特徵
背鰭iii-8;臀鰭iii—5;胸鰭i-5;腹鰭i-8。側線鱗39-40;背鰭前鱗12;圍後柄鱗20。第一鰓弓外側鰓耙ll。下咽齒2行,3·5—5·3。脊椎骨4+33。體長為體高的4.0-4.1倍,為頭長的5.4—5.7倍,為尾柄長的5.2—5.4倍,為後柄高的7.6——7.9倍。頭長為吻長的2.2——2.5倍,為眼徑的5.3—5.6倍,為眼間距的2.4—2.6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4—1.5倍。體長,前部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後稍凹陷,背部隆起,腹部圓。頭短,頭長明顯小於體高。吻突出,有側溝通向口角,吻皮中部下包,邊緣縱裂成流蘇。流蘇可分l0叢;每叢向腹面逐級分叉,延伸出4—8條長須狀分枝;流蘇的前方尚有一排4-6條較粗的須狀突起,有些突起末端分叉。口下位,模裂。上唇消失,上頜與吻皮分離,下須與下唇分離;上下領呈弧形,被有發達的角質。上頜兩側的系帶肥厚發達,與下唇相連。下唇前線光滑,後緣中央具個—5條短須狀突,多數分叉。唇後溝不明顯,止於系帶的外方。有很深的頸溝豎向將頜部劃分出一長方形區域。須2對,吻須較口角須稍長或等長,其長度約等於眼徑的2倍,著生於吻中葉的側角,末端伸達眼球中部的下方;口角須著生於唇後溝之後,吻側葉的腹面,末端超過眼後緣的垂直下方。背、臀鰭具鱗鞘。側線完全而平直。背鰭起點至吻端的距離較至尾館基的距離為近,背館外緣深凹,未根不分枝鰭條最長,超過頭長。胸鰭末端後伸遠不及腹鰭起點。腹鰭起點位十背鰭起點之後,與背鰭第乾根分技鰭條相對,後伸超過肛門。臀鰭發達,外緣深凹,起點距腹鱗基較距尾鰭基為近,末端後仲不達尾餡基。肛門位於腹鰭起點至臀鰭起點的後1/4處。尾鰭叉形,鰾2室,前室近圓形,包在較厚的膜質囊中;後室呈長橢圓形,約為前室長的2.5倍。腸短,其長度與體長約等。腹膜白色。固定標本背部略呈淺棕色,腹部淺色;除背鰭略帶淺棕色外,其它各鰭灰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