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人化石

長陽人化石

長陽人化石近於現代人的性狀較多,遠沒有北京猿人那么原始。該動物群的時代,在原報告(賈蘭坡,1957)中把它放在更新世中期的後期。目前許多人已將其放入更新世晚期的早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陽人化石
  • 出土地點:湖北省長陽西南下鐘家灣
  • 館藏地點:湖北省長陽縣文化館
  • 所屬年代:更新世中期後期
簡介,發現與發掘,對地質學研究的意義,

簡介

長陽人化石
在中國發現的早期智人化石之一,以一件帶有牙齒的上頜骨為代表。
1956年湖北省長陽縣文化館在下鐘家灣龍洞中發現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其中有人類上頜骨一件。1957年又獲得一枚人類右下第二前臼齒和許多哺乳動物化石,但未找到文化遺物和任何人類居住的痕跡,所有的化石顯然是被水沖入洞內的。
長陽人上頜骨保存上頜體大部分,附連有第一前臼齒和第一臼齒。頜骨的鼻棘基部至齒槽前緣正中點向前向下幾乎呈一垂直線,上頜竇前壁向前超過第一前臼齒,齶面凹凸不平,這些都與現代人相近。但也保留一些原始性質,如鼻腔底壁不如現代人那樣明顯彎曲,犬齒隆凸顯著,表示犬齒根發達。
哺乳動物化石計有大熊貓豪豬竹鼠、古豺、小熊、洞穴鬣狗、東方劍齒象中國犀巨貘等17種。代表了溫暖濕潤的環境

發現與發掘

長陽人化石
“長陽人”化石的發現與發掘,早於“巫山人”,說來也是來之不易的。因為化石是在長陽鐘家灣村一個山洞中出土的,故名“長陽人”。這個洞,原名“龍骨洞”,現為“長陽人”化石洞
鐘家灣又名老鴉嶺。這裡山巒起伏,有眾多的石灰岩溶洞,從前就發現過古生物化石。據清代同治年間的《長陽縣誌》即有記載,當時無人識得,在遺聞趣談中,自然而然地權當鬼神怪異,而最能為人所接受的,莫過於龍了。所以當地人將這個古洞稱為“龍骨洞”。
1943年,十多個叫化子到鐘家灣古洞中挖“龍骨”,以賣給人治病謀生。鐘家灣附近的小坳子中心學校的一些學生也到“龍骨洞”去拾“龍骨”作刀口藥。當地地主周古育說這是他家的地脈龍神,禁止開挖,並以巨石封閉洞口。這才使得“龍骨洞”中具有科研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得以保存下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7月,當地民眾為集體找副業門路,又將這個“龍骨洞”打開,挖出大量的“龍骨”出售。訊息傳開,當地的生物教師陳明治就帶著學生到鐘家灣採集化石標本,在水田子供銷社收購的萬餘斤“龍骨”中選回化石一箱。其中有一塊殘破的上頜骨化石,並附有兩枚牙齒,後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鑑定,確認是古人類化石。據調查,當時挖出來的是一個完整的頭骨,挖掘的人把它洗乾淨了,以為是“龍頭骨”,幾個人爭著看稀奇,一不小心掉在地上打碎了。次年春,我國著名人類考古學家賈蘭坡教授等人到鐘家灣進行科學的考察發掘,請了當地十多個民工,經過21天的努力,終於又出土了一枚完整的左下第二前臼齒。經科學確認,這種原始人生活年代距今約19萬年,屬舊石器中期到晚期過渡的古人。
“長陽人”的命名者賈蘭坡指出:“長陽人的發現,不僅給江南動物群增加了新的種屬,並為地層的劃分提出了新的證據,同時給人類本身的分布與演化也提供了新的資料。

對地質學研究的意義

長陽人是中國華中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屬早期智人。1956年發現於湖北省長陽西南下鐘家灣村一個稱為“龍洞”的石灰岩洞穴中,1957年由賈蘭坡主持進行發掘。共存的動物化石均屬華南洞穴中常見的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成員,如豪豬、竹鼠、古豺、大熊貓、最後斑鬣狗、東方劍齒象、巨貘、中國犀等。其地質時代為更新世中期之末或晚期之初。
長陽人化石包括一件不完整的、保留有第一前臼齒和第一臼齒的上頜骨,以及一顆單獨的左下第二前臼齒。從總體看,長陽人所具有的進步性質比原始性質要多,明顯地比北京人進步。長陽人生活的大山區,洞穴極多。這種環境為長陽人提供了生存條件。在與長陽人伴出的動物化石中,有以嫩竹為食的竹鼠、大熊貓,說明當時這裡有大片竹林;而東方劍齒象、中國犀和鹿類的存在,則說明附近還有開闊的林邊灌叢和草原。以上動物都是喜暖的,所以當時這裡的氣候是溫和而濕潤的。
長陽人化石不僅在考古學、古人類學研究上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過去學者曾把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時代限定在中更新世,和北京人的時代相當。由於長陽人化石與該動物群共存,而長陽人又具有比北京人進步的體質特徵,從而證明這一動物群的時代可延續到晚更新世。另外,關於長江中、下游階地形成的時代,以往因沒有動物化石可以借鑑,一直未能解決。長陽人及其動物群的發現,提供了洞穴和階地的對比資料,解決了長江各階地形成的時代問題,為南方的地層劃分提供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