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怨三首》由唐朝劉皂所作,此詩通過描寫和抒發宮怨,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殘忍不合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門怨三首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劉皂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點評鑑賞,
作品原文
長門怨三首
其一
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其二
宮殿沈沈月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
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
其三
蟬鬢慵梳倚帳門,蛾眉不掃慣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
作品注釋
⑴長門:漢宮名,漢武帝陳皇后失寵後居於此。後世常以為冷宮的代名詞。
⑵昭陽:漢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所住的地方。後世泛指得寵宮妃所居之處。
作者簡介
劉皂,鹹陽(今陝西鹹陽市)人,貞元間(785—805)在世,身世無可考。《全唐詩》錄存其詩五首。
點評鑑賞
《長門怨》這首樂府舊曲,從它的起因和來歷看,就是專門描寫和抒發宮怨的作品。劉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個人霸占了無數婦女,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為青春虛擲、幸福無望而極端痛苦。出於對這些婦女的同情,出於對不合理的妃嬪制度的不滿,宮怨——或者直揭慘狀,或者代婦女舒怨洩憤,便成為古代人作家常常表現的主題之一。
當然,同是宮怨,詩人所揭示的問題卻有多種,表現角度也頗多樣,具體方法更是變化無窮。劉皂的《長門怨》共三首,這裡選的是第三首。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寫失寵官人的形狀,後二句寫失寵宮人的心情,而重點則在後二句。例如,其一云:“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將已斷的君恩與不斷的淚行作一鮮明對比。其二云:“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達得強烈而明快。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點狡獪,前二句寫宮人慵懶之態:蟬鬢慵梳,蛾眉不掃,故意製造了一種輕鬆隨便的氣氛和“慣承恩”的假象。後兩句乃揭出宮人的內心痛苦。她的心事人們未必知道,實際上她是每日以淚洗面,這才使她成了 “一面殘妝”啊!由於採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藝術效果。
宮怨詩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殘忍不合理,這是其價值所在。但這類詩總是把基點放在宮人失寵,望寵以及與得寵者的矛盾上,而往往並不從根本上觸動妃嬪制度。這又是其明顯的局限性所在。
此詩以長門宮裡失寵妃嬪的口吻來寫,全篇不著一怨字,但句句在寫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將抽象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形象,不失為宮怨詩中的佳篇。首句通過寫環境,烘托氣氛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次句寫長門冷宮裡的妃嬪輾轉反側,想起昔日昭陽殿里的歡樂情景。三、四兩句是全詩感情的凝聚點。詩中女子由往日的歡娛想到今日的淒涼,再由今日的淒涼想到今後的悲慘,撫今追昔,由彼及此,不禁哀傷已極,淚如雨下。
長門,漢宮名。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後的居所。
相傳司馬相如曾為陳皇后作《長門賦》,淒婉動人。
實際上,《長門賦》乃後人假託司馬相如之名而作。
自漢以來古典詩歌中,常以長門怨為題抒寫失寵宮妃的哀怨之情。
劉皂《長門怨》組詩共三首,此其一。通篇借長門宮裡失寵妃嬪的口吻來寫,雖不著一個怨字,但句句寫怨。
首句雨滴長門秋夜長,通過寫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內心活動。詩人著意選取了一個秋雨之夜。
夜幕沉沉,重門緊閉,雨聲淅瀝,寒氣襲人,這是多么寂寞淒清的難眠之夜啊!長門宮裡的女子,天天度日如年,夜夜難以成眠,何況正值這秋風秋雨之夜!
滴字用得好,既狀秋雨連綿之形,又繪秋雨淅瀝之聲,繪形繪聲,渲染了淒涼的氣氛;內心本就愁苦的妃嬪,耳聽滴滴嗒嗒的雨水聲,不由得產生一種秋夜漫長的感覺。這幾句,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愁心和雨到昭陽。昭陽,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所住的地方,後世泛指得寵宮妃所居之處,與冷宮長門形成對照。長門宮裡的妃嬪輾轉難眠,思緒紛繁,很自然地想起昭陽殿里的種種情景來。她們想了些什麼,詩人沒有點破,但聯繫愁心二字看,最基本的還是怨恨。昭陽殿如今依舊歌舞昇平,皇帝仍然在那裡尋歡作樂,所不同的是昭陽殿的主人已經更換,皇帝又有了新歡,過去得寵的人們被閒置一邊,她們被損害的心只有伴著秋雨才能飛到昭陽,這是何等可悲的命運啊!著一和字,蘊含豐富,有秋雨引發愁思,愁思伴隨秋雨之意,愁心和秋雨完全揉合在一起了。
三、四兩句是全詩感情的凝聚點。詩中女子由往日的歡娛想到今日的淒涼,再由今日的淒涼想到今後悲慘的結局,撫今追昔,由彼及此,不禁哀傷至極,淚如雨下。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後一句雖是誇張,但這是緊承前一句來的,突出地表現了一個幽禁深宮、愁怨滿懷、終日以淚洗面的失寵妃嬪的形象。不學二字,將失寵宮妃之淚痕不斷與君恩已斷相對比,皇帝的寡恩無情暴露無遺,熔議論、抒情於一爐,直率而又委婉。這一筆不僅寫出了怨,而且也寫出了怒,大大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和思想性。白居易的《後宮詞》有云: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正面揭示主題,宣洩人物感情,寫得很直率。劉皂的淚痕不學君恩斷,其直率有如白詩,其餘味卻勝於白詩。
《唐詩鏡》:
老氣深情,似不出綺羅之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雨聲無盡,愁心亦無盡;君恩無限,淚痕亦無限。下二句得不怒之旨。有謂“君恩斷絕而淚痕不學他有斷”,非。
《唐詩鑑賞辭典》:
長門,漢宮名。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後居於此。相傳司馬相如曾為陳皇后作了一篇《長門賦》,淒婉動人。實際上,《長門賦》是後人假託司馬相如之名而作的。自漢以來古典詩歌中,常以“長門怨”為題發抒失寵宮妃的哀怨之情。
劉皂《長門怨》組詩共三首,此乃其一。詩借長門宮裡失寵妃嬪的口吻來寫,全篇不著一“怨”字,但句句在寫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將抽象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形象,不失為宮怨詩中的佳篇。
首句“雨滴長門秋夜長”,通過寫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內心活動。詩人著意選擇了一個秋雨之夜。夜幕沉沉,重門緊閉,雨聲淅瀝,寒氣襲人,這是多么寂寞淒清的難眠之夜啊!長門宮裡的好,天天度日如年,夜夜難以成眠,更哪堪這秋風秋雨之夜!“滴”字用得好,既狀秋雨連綿之形,又繪秋雨淅瀝之聲,繪形繪聲,渲染了淒涼的氣氛;內心本就愁苦的妃嬪,耳聽滴滴嗒嗒的雨水聲,不由得產生一種“秋夜長”的感覺。這裡,由景而生情,情和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了。
“愁心和雨到昭陽”。昭陽,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所住的地方,後世泛指得寵宮妃所居之處,與冷宮長門形成對照。長門宮裡的妃嬪輾轉反側,思緒紛繁,很自然地想起昭陽殿里的種種情景來。她們想了些什麼,詩人沒有點破,但聯繫“愁心”二字看,最基本的還是怨恨。昭陽殿如今依舊金碧輝煌,皇帝仍然在那裡尋歡作樂,所不同的是昭陽殿的主人已經更換,皇帝又有了新歡,過去得寵的人們被擱置一邊,她們被損害的心只有伴著秋雨才能飛到昭陽,這是何等可悲的命運啊!著一“和”字,蘊含豐富,有秋雨引發愁思,愁思伴隨秋雨之意,愁心和秋雨完全揉合在一起了。
三、四兩句是全詩感情的凝聚點。詩中女子由往日的歡娛想到今日的淒涼,再由今日的淒涼想到今後悲慘的結局,撫今追昔,由彼及此,不禁哀傷已極,淚如雨下。“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後一句當然是誇張,但這是緊承前一句來的,突出地表現了一個幽禁深宮、怨愁滿懷、終日以淚洗面的失寵妃嬪的形象。“不學”二字,將失寵宮妃之淚痕不斷與君恩已斷聯繫起來,對比鮮明,感情強烈,把皇帝的寡恩無情給揭露出來了,熔議論、抒情於一爐,直率而又委婉。這一筆不僅增強了藝術感染力,而且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不僅寫出了怨,而且也寫出了怒。白居易的《後宮詞》有云:“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正面抉示主題,宣洩人物感情,寫得很直率。劉皂的“淚痕不學君恩斷”,其直率有如白詩,其餘味卻勝於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