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長豐縣委、長豐縣人民政府《關於長豐縣黨政機關機構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長發[2005]30號)檔案精神,撤消長豐縣農業經濟委員會、長豐縣農業局,合併組建成立長豐縣農業委員會,為縣人民政府主管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職能部門,委機關編制24名(其中工勤人員2名)。辦公地址:合肥市長豐縣水湖鎮長壽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豐縣農業委員會
- 地區:長豐縣
- 職能: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
- 隸屬:政府機關
內設機構,下屬單位,主要職能、職責,農業概況,
內設機構
長豐縣農業委員會內設政秘、財務科、農業(縣菜藍子工程辦公室)、產業化(縣農業產業化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農經管理(縣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業承包契約管理辦公室)、政策法規和無公害農產品辦公室7個職能科室。
下屬單位
下屬財政全額撥款單位:農技推廣中心(編制140名),縣種子管理站(編制15人),縣農業機構械管理局(編制30人),縣農村能源辦公室(編制6人)。 財政補貼自收自支的縣農業技術推廣所、縣稻麥良種繁殖場,縣棉花原種場三個場和縣農業機械公司(已於2004年破產),縣種子公司(已於2005年7月宣布解散)兩個企業。
主要職能、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開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政策調研,研究擬定我縣農業發展的政策規定及有關配套措施。
(二)研究擬定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研究擬定農業產業政策,組織、指導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研究制定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針政策和大宗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發展。
(三)研究提出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調節農村經濟利益關係,指導、監督農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權流轉、鄉村集體財務、集體資產和減輕農民負擔工作。
(四)組織實施農業方面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負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質量監督、認證和申報等工作;組織協調菜籃子工程和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建設,負責種子、農藥、肥料、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檢測、鑑定和執法監督管理,以及農機安全監理;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統計工作,預測並發布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種植業病蟲害防治等信息。
(五)組織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研究擬定農業科技、教育、技術推廣規劃和相關政策措施,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
(六)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法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指導農村能源、農業資源的管理、保護及其綜合開發利用。
(七)建立和完善農業項目庫,按管理許可權,負責管理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重大項目。
(八)負責農業外事和有關農業方面的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以及招商引資引智工作;組織實施出口創匯農業,推動外向型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的對外開放。
(九)組織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職稱的評審工作,組織農業、農村基層幹部的繼續教育和農民技術培訓,指導農業技術推廣隊伍、農村經管隊伍及農業行政執法隊伍建設。
(十)組織、指導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和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
(十一)協助有關部門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十二)承辦縣政府和市農委交辦的其他工作。
農業概況
長豐縣位於安徽省中部,為合肥市轄縣,1965年由壽縣、定遠、肥東、肥西四縣的邊緣結合部劃並而成,因境內大部分地區屬清代壽州長豐鄉,而取“長豐”之名,寓意“長治久安,人壽年豐”。現轄15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1922平方公里,總人口80.6萬人。
長豐區位獨特,南與省會合肥相融,北與華東能源城淮南緊依,東與交通樞紐蚌埠呼應,是典型的城間縣。交通便捷,合淮阜高速、206國道、311省道、淮南鐵路穿境而過,合蚌高鐵客運專線與規劃中的商杭客運專線在縣城水家湖交會,北環高速與合徐高速、合六高速相連,所有鄉鎮15分鐘可上高速,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15公里,已形成高速環繞縣域,高鐵縱貫全境,空港近在身邊的立體化快速交通網路。
長豐農業資源豐富,已培育形成畜牧水產、蔬菜、林果、優質糧油四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草莓設施栽培種植第一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全國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全國無公害草莓生產示範基地、全國無公害雪山草雞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全省畜牧富民行動先進縣、全省蔬菜產業化十強縣。“長豐草莓”是安徽省第六件、合肥市第一件地理標誌註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