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大戟( Euphorbia sieboldiana C. Morren & Decne.),即鉤腺大戟,有多個別名,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葉互生,橢圓形、倒卵狀披針形、長橢圓形,花序總苞杯狀,蒴果三棱狀球狀,種子近長球狀。長角大戟根狀莖入藥,具瀉下和利尿之效;煎水外用洗疥瘡;有毒,宜慎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角大戟
- 拉丁學名:Euphorbia sieboldiana C. Morren & Decne.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大戟目
- 科:大戟科
- 屬:大戟屬
- 分布區域:遠東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來源,功效,主治,性味歸經,用法用量,用藥忌宜,考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較粗狀,基部具不定根,長10-20 厘米,直徑4-15毫米。莖單一或自基部多分枝,每個分枝向上再分枝,高40-70厘米,直徑4-7毫米。葉互生,橢圓形、倒卵狀披針形、長橢圓形,變異較大,長2-5 (6)厘米,寬5-15毫米,先端鈍或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或呈狹楔形,全緣;側脈羽狀;葉柄極短或無;總苞葉3-5枚,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2.5厘米,寬4-8毫米,先端鈍尖,基部近平截;傘幅3-5,長2-4厘米;苞葉2枚,常呈腎狀圓形,少為卵狀三角形或半圓形,變異較大,長8-14毫米,寬8-16毫米,先端圓或略呈凸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凹或近圓形。花序單生於二歧分枝的頂端,基部無柄;總苞杯狀,高3-4毫米,直徑3-5毫米,邊緣4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內側具短柔毛或具極少的短柔毛,腺體4,新月形,兩端具角,角尖鈍或長刺芒狀,變化極不穩定,以黃褐色為主,少有褐色或淡黃色或黃綠色。雄花多數,伸出總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伸出總苞邊緣;子房光滑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三棱狀球狀,長3.5-4.0 毫米,直徑4-5毫米,光滑,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花柱宿存,且易脫落。種子近長球狀,長約2.5毫米,直徑約1.5毫米,灰褐色,具不明顯的紋飾;種阜無柄。花果期4-9月。
本種是國產大戟屬中變異幅度較大的種之一,主要體現在葉的形態和腺體的兩角尖銳程度;經過大量的標本鑑定,本種的識別特徵是粗大的根狀莖和不定根、總苞葉、果實及種子。
生長環境
生於田間、林緣、灌叢、林下、山坡、草地,生境較雜。
分布範圍
廣布於全國(除內蒙古、福建、海南、台灣、西藏、青海和新疆)。分布於日本、朝鮮、俄羅斯(遠東)。
主要價值
來源
為大雙子葉植物藥戟科植物長角大戟的根。
功效
1.祛痰止咳2.行氣止痛3.解毒消腫。
主治
治跌打損傷,腹脹痛,肺熱咳嗽,痰黃稠、咽痛、苔黃、脈弦數者,肝氣鬱滯或肝胃不和,脘腹疼痛,疝氣痛,跌打損傷,淤血腫痛,癰疽瘡瘍,無名腫毒。
性味歸經
苦,涼。有小毒。肺、大腸、肝三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一10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用藥忌宜
本品有毒,宜慎用。
考證
始載於《雲南種子植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