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紫荊木

長葉紫荊木

長葉紫荊木(學名:Madhuca longifolia (J. Konig ex L.) J. F. Macbr.)是山欖科紫荊木屬植物,常綠喬木,樹高達15-20米,胸徑達50厘米。樹皮暗灰色,偶具橫裂條紋,厚5-6毫米。幼枝暗紅色。葉聚生於小枝頂部,革質,全緣,長倒卵形或披針狀倒卵形。花3-5朵,腋生,彎垂;花柄中等粗壯,長2-3厘米,密被黃色絲毛。果黃綠色,闊卵形至橢圓形。種子長橢圓形,壓扁,長2厘米左右,寬1-1.2厘米;種皮褐色,光澤,胚乳富含脂肪。

原產於印度南部和緬甸,20世紀60年代初引入中國,經過長期的馴化、推廣,已在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種植。在原產地主要生長在高山季雨林中以及阿拉乾山脈,多見於河溪岸畔和土壤濕潤的地方,但也適於較乾旱立地生長。

木材堅硬,材質好,不變形,不開裂,是抗船蛆蛀蝕的優良造船材;果可食,味道清甜;種子油可制肥皂和人造奶油。主要用於行道、庭園綠化,其茂密常綠的枝葉和闊大的樹冠深受人們喜愛,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外引樹種之一。印度民間藥,用於治毒蛇咬傷。種子用於強心。花用於治療膿腫。果實口服用於治療麻風病。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整地,移植,管護,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高達15-20米,胸徑達50厘米。樹皮暗灰色,偶具橫裂條紋,厚5-6毫米;內皮暗黃色,分泌出大量的淺白色黏性乳汁。幼枝暗紅色。葉聚生於小枝頂部,革質,全緣,長倒卵形或披針狀倒卵形,長15-20厘米,寬4-6厘米,先端略鈍或渾圓而稍凹入,基部楔開;中脈每邊11條;葉柄長1-2厘米,稍粗壯,光滑。
花3-5朵,腋生,彎垂;花柄中等粗壯,長2-3厘米,密被黃色絲毛;萼片4枚,2輪排列,長約10毫米,長橢圓形;花冠白色,無毛,裂片約10枚;雄蕊約30枚,花絲極短,長約4毫米;子房長約2毫米,花柱長12毫米。果黃綠色,闊卵形至橢圓形,長2.5-3厘米,寬1.5-2.5厘米。種子長橢圓形,壓扁,長2厘米左右,寬1-1.2厘米;種皮褐色,光澤,胚乳富含脂肪。

生長環境

在原產地主要生長在高山季雨林中以及阿拉乾山脈,多見於河溪岸畔和土壤濕潤的地方,但也適於較乾旱立地生長。為典型的熱帶樹種之一,主要分布於海拔600米以下,年降水量為500-2000毫米的季雨林中。喜光樹種,從小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長,幼苗幼樹在庇蔭條件下生長衰弱。耐旱樹種,在土層深厚、濕潤的紅壤、黃壤地區長勢良好,但在濱海沙壤、燥紅壤,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也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分布範圍

原產印度南部和緬甸,1964年從印度引入中國海南島,中國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均有引種栽培。
長葉紫荊木長葉紫荊木

繁殖方法

種子容易失去發芽力,最好隨采隨播,如果需要短期貯藏,必須及時用與種子2倍體積的濕椰糠拌勻置放於陰涼通風處,但貯藏時間不宜超過1個月。
播種前不須催芽處理,將種子直接撒播在預先整好的苗床上。每平方米約400粒,播後覆土0.5厘米左右,並用遮陰網搭拱棚遮光,以避免陽光直射,保持床面濕潤。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約5天開始發芽,發芽時間延續15天左右。 當幼苗長出1-2對真葉,苗高6-8厘米時移入營養杯中培育,移入營養杯經過20天恢復生長後拆除陰棚,苗期可以施稀釋的複合肥。幼苗期嫩葉紅色,老葉深綠色,葉片具光澤,但生長較緩慢,需要在苗圃培育10個月,苗高40-50厘米方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術

整地

主要培育胸徑8-10厘米以上的大苗進行定植,因此種植地要選擇土層深厚、含沙量少、肥力中等以上的坡地。經過砍雜、煉山後進行穴狀整地,株行距為1.5米×2米,植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定植前每穴施腐熟的農家肥2-2.5千克+磷肥0.2千克,與表土按1:8比例拌勻後回填植穴。在有澆灌條件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若無澆灌條件,宜選在雨季的陰雨天定植。

移植

大苗移植不易成活,出圃時必須帶土球,土球的直徑是苗木地莖的4-5倍。為了提高大苗移栽的成活率,降低起苗及運輸成本,最好在出圃前5-6個月進行斷根處理。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選擇每年雨季初期,在連續降雨表土濕透後的晴天, 土壤乾濕適宜,土團不易散落時進行。斷根前先將大苗主幹高3.5米以上的頂端切除並修去80%的枝葉,以減少苗木的水分蒸騰,使苗木處於半休眠狀態。土球四周的側根在挖掘時用手鋸全部鋸掉,只保留主根。挖好土球後用遮陰網將土球包裝好,並用尼龍繩從各個方向將土球捆綁結實,然後重新回填表土將斷根苗埋實,利用雨水補充水分維持其生命。當斷根苗在原地經過4-6個月恢復生長後,頂端逐漸長出相對茂密的萌芽,根部新長出的鬚根纏繞在土球與遮陰網之間,將土球緊緊裹住,斷根的時間越長土球越結實。斷根苗出圃時要將回填土掏出後再用手鋸將主根鋸斷,方可取出大苗,大苗定植前要小心將遮陰網拆除,並去除頂端3/4的萌條, 經過這幾個環節處理後,大苗成活率可達到90%以上。根據以往的經驗,長葉紫荊木大苗移植宜在3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進行,10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移植成活率較低。

管護

鋤草:定植1-2個月,當苗木生長穩定後,要注意經常鋤草,以免雜灌壓蓋幼樹。當幼樹長到1米以上後可用10%草甘膦鈉鹽、銨鹽或丙胺鹽加0.1%洗衣粉600-800倍液噴灑,雜草枯萎後及時擴穴,並在每年雨季的初期、中後期各追施1次複合肥,用量為100-150克/株,逐年增加,連續3年。採取以上管理措施3年後達到鬱閉。
修枝:從小分枝多,不能進行自然整枝,需要加強人工修枝整形才能培育出優良的乾形。

病蟲防治

病害

苗期常見葉斑病,初期產生褐色小斑,然後擴大成斑塊。大樹有灰霉病,發病時葉面、葉背都具灰霉,嚴重時全樹落葉,對樹木的生長影響較大。以上兩種病害發病時可用50%多菌靈,或50%百菌清,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隔7天噴藥1次,連續3-4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蟲害

極少發現蟲害,偶有木虱危害,成蟲與幼蟲多在嫩葉或幼芽吸取汁液,造成葉片捲曲或穿洞,可採用90%敵百蟲晶體的1500-2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噴灑。

主要價值

經濟:木材堅硬,材質好,不變形,不開裂,是抗船蛆蛀蝕的優良造船材;果可食,味道清甜;種子油可制肥皂和人造奶油。
觀賞:中國主要用於行道或庭園綠化,其樹冠濃密開闊,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藥用:印度民間藥,用於治毒蛇咬傷。種子用於強心。花用於治療膿腫。果實口服用於治療麻風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