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鐘樓

長興鐘樓

長興鐘樓,又稱大雄教寺鐘樓,位於中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雉城街道人民中路東側、縣中百公司後院,為長興城內佛寺大雄教寺僅存的建築。

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興鐘樓
  • 別稱:大雄教寺鐘樓
  • 建造年代:明朝洪武年間
  • 級別批次:浙江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歷史,建築情況,銅鐘,文化價值,

沿革歷史

鐘樓原為大雄教寺的一部分。大雄教寺原名報德寺,創建於南朝陳天嘉元年(560),是南朝陳文帝天嘉元年(560)為太妃所建。北宋治平年間改為今額,寺址最初在城外西北一里,元末遭毀,明初,元帥耿炳文築城壕,明洪武二年(1369)遷入城內東南重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立為叢林有司,其左側建有鐘樓。清代,大雄教寺幾經興廢,最後仍付之一炬,變成一片瓦礫。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長興縣大戶鐘麟捐資維修。解放後,由雉城鎮人民政府管理。1963年,縣政府撥款由雉城鎮政府負責進行維修。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為雉城鎮人武部民兵訓練武器庫。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縣博物館負責管理承擔鐘樓的保護、管理、使用及維修。1983年3月26日,鐘樓由長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浙江省省文物局撥款,由縣文化局負責對鐘樓木結構大修。1993年,鐘樓歸縣百貨公司負責日常保護維修。鐘樓幾經滄桑,卻一直巍然鎮坐在原地,迄今已有630餘年的歷史。論年紀,它比北京大鐘寺的永樂銅鐘還早一個輩份。

建築情況

鐘樓高三層,坐北朝南,平面呈四方形,立面呈塔狀,通高15.3米,進深均7.2米。鐘樓保存完好,結構規整,。系歇山頂重檐式三層磚木結構建築。大門朝南,卷頂門洞,兩扇石品門左右分開,在門洞兩邊牆上有斗大的“鐘樓”兩字,正書。鐘樓底層內奉觀音菩薩,兩側牆上繪有四大天王,頂層內懸洪武七年(1374)所鑄銅鐘。

銅鐘

銅鐘通高2.05米(鐘身高1.6米),直徑1.2米,壁厚10厘米,重達2000餘公斤。鐘身頂端鑄有一圈蓮瓣紋,其下為上下股方各一周,上股方內鑄飾八卦圖案,下股方內鑄造鐘銘文。“洪武七年龍甲寅二月三日吉時鑄造,長興知縣蕭澗、守御千戶所官劉顯……”,股方間為三道雙箍凸弦紋,鐘口呈八瓣蓮花形。
此鐘鑄造規整,造型精美,形體宏渾,系仿唐宋風格,把鑄造、聲學、書法融為一體。
銅鐘銅鐘

文化價值

長興鐘樓是長興城市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為長興城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晨鐘暮鼓”傳統習俗的重要載體。
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