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紫砂壺

長興紫砂壺

長興是浙江省出產紫砂工藝品的唯一產地。以長興紫砂陶土為原料製成的紫砂茶壺,基本上以手工成型,造型簡潔優雅,雕刻裝飾得體,結構配合嚴密,色澤醇厚古樸,以其製作美觀典雅,功能實用而成為獨特的旅遊佳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砂壺
  • 外文名:Purple clay teapot
長興紫砂壺簡介,長興紫砂壺典故,

長興紫砂壺簡介

長興紫砂壺自1979年自今,曾多次代表我省參加國家級、部級和行業協會組織舉辦的展示品比會,獲獎達30多次,1990年獲得全國輕工博覽會銀獎,成為浙江省工藝品中的佼佼者。長興紫砂壺還創造出高160厘米,可容水250多公斤的世界最大的紫砂東坡提梁壺,堪稱中華一絕。
長興紫砂壺

長興紫砂壺典故

在眾說紛紜的有關紫砂壺起源的故事中,惟有它具有確切無疑的古老身份——南京中華門外油坊橋明代司禮太監吳經墓中出土。吳經墓葬年份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因此這把壺是我國目前有紀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壺。明代是太監擅權的朝代,而陪葬之物一般又是死者生前最寶愛的東西,這把隨葬提梁壺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普通之物。明時的茶飲方法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大致從1531年到1595年,完成了從煎煮到沏泡的過程。明代畫家王問有—副《煮茶圖》,上面煮茶用的壺與吳經墓出土的茶壺形制非常相像,王問正是嘉靖年間的進士。這把出土壺的泥色不夠純淨,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紫砂泥,其工藝特徵是,用泥片附合虛砣,上下兩半鑲接成型,腹部出現節腠;嘴、把均用接榫法製作,壺身沾有缸壇油淚。我國最早一本有關紫砂陶的著作《陽羨茗壺系》,在敘述紫砂壺的原始特徵時有如下文字:“金沙寺僧……摶其細土,加以澄練,捏築為胎,規而圓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蓋、的,附陶穴燒成”,“腹半尚現節腠”,“故前此茗壺,不免沾缸壇油淚。”出土實物印證了典籍記述。可以認為,吳經墓出土的這把提梁壺是初創時期的紫砂壺;從明代王問的《煮茶圖》中得到證實,它是用作煮茶而不是沏泡茶的。也正因為是最早的紫砂器,因而它是具有文物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紫砂珍品。
長興紫砂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