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地名,出自南朝時期江南地長興,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南朝時期,江南有縣名長興(今浙江長興),當地住民以其地名福順,多以縣名為姓氏,遂成複姓,稱長興氏,世代相傳至今。當時南朝梁國有個人叫陳霸先,公元503~559年,即南朝梁武帝蕭衍天監二年生於長興縣城東下箬里(今浙江長興下箬寺鄉),他後來從一個小小的鄉間裡司(村長)起家,初仕南朝梁,曾大力輔佐驃騎大將軍、尚書令王僧辯討平侯景之亂。南朝梁天成元年(公元555年),陳霸先殺了王僧辯,立南朝梁敬帝蕭方智,自為相國,封陳王。接著擊敗北齊政權,排黜王僧辯的餘黨,因此大受百姓所擁戴。到了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陳霸先利用自身威望舉兵滅了南朝梁國,“受禪”自立開國皇帝,建陳國,稱陳武帝,建元“永定”,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城,史稱南朝陳,陳武帝在位僅三年。由於長興縣東臨太湖,西倚天目山,雄居浙江、江蘇、安徽三省要津,地處長江三角洲輻射中心(今上海經濟區“金三角”腹地),因此陳武帝認為該地有出天子之氣,對自己的南陳帝家是一個威脅,因此準備聚戮以阻之。為了避此無枉之災,當地長興氏族人遂紛紛改複姓為單姓興氏、長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興姓
- 拼音:zhǎng xìng
- 起源:源於地名
- 姓氏分布:黑龍江省的海倫市、雞西市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長興[長興,讀音作zhǎng xìng(ㄓㄤˇ ㄒㄧㄥ),不可讀作cháng xìng(ㄔㄤˊ ㄒㄧㄥ)]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地名,出自南朝時期江南地長興,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南朝時期,江南有縣名長興(今浙江長興),當地住民以其地名福順,多以縣名為姓氏,遂成複姓,稱長興氏,世代相傳至今。當時南朝梁國有個人叫陳霸先,公元503~559年,即南朝梁武帝蕭衍天監二年生於長興縣城東下箬里(今浙江長興下箬寺鄉),他後來從一個小小的鄉間裡司(村長)起家,初仕南朝梁,曾大力輔佐驃騎大將軍、尚書令王僧辯討平侯景之亂。南朝梁天成元年(公元555年),陳霸先殺了王僧辯,立南朝梁敬帝蕭方智,自為相國,封陳王。接著擊敗北齊政權,排黜王僧辯的餘黨,因此大受百姓所擁戴。到了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陳霸先利用自身威望舉兵滅了南朝梁國,“受禪”自立開國皇帝,建陳國,稱陳武帝,建元“永定”,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城,史稱南朝陳,陳武帝在位僅三年。由於長興縣東臨太湖,西倚天目山,雄居浙江、江蘇、安徽三省要津,地處長江三角洲輻射中心(今上海經濟區“金三角”腹地),因此陳武帝認為該地有出天子之氣,對自己的南陳帝家是一個威脅,因此準備聚戮以阻之。為了避此無枉之災,當地長興氏族人遂紛紛改複姓為單姓興氏、長氏等。
龐大一時的南朝陳國實際上在歷史上僅存在了三十二年(公元557~589年),歷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臨海王)、陳宣帝陳頊、至陳叔寶(陳後主)為國君,共五帝。在相同的歷史時間,北朝周政權的大司馬、上柱國、隋國公楊堅在隋開皇元年(北周靜帝宇文衍大定元年,南朝陳宣帝陳頊太建十三年,公元前581年)建立了隋王朝,是為隋文帝。至隋開皇九年(南朝陳禎明三年,公元589年)農曆2月10日,隋文帝滅了南朝陳政權,重新統一了南北對峙的中國,中國歷史上的南朝紀年結束。
長興氏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並不太長,但有不少族人在陳武帝要屠戮長興之時渡海外逃,繼而延續到遼東、朝鮮半島以及倭國。如今,長興氏(常興氏)是日本國前二百大姓之一,在朝鮮、韓國亦有分布,其中朝鮮有一部分長興派族人已經改為高氏。
遷徙分布
長興氏複姓在中國境內已經沒有了,所省改之興氏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在第九百八十六位,以長興縣為本貫郡望。
今黑龍江省的海倫市、雞西市,遼寧省的遼陽市白塔區、新城子區、本溪市、鞍山市、綏中縣,河北省的保定市,河北省的邢台市臨西縣,吉林省吉林市人、長春市,山東省的青島市,陝西省的西安市等地,均有興氏族人分布;但在日本、朝鮮、韓國,依然有長興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長興縣:長興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春秋時,吳王闔閭使弟夫概於此築城,名長城。晉太康三年(壬寅,公元282年),分烏程地,建長城縣。南朝梁天監元年(南朝齊中興二年,壬午,公元502年),南朝梁武帝蕭衍滅南朝齊,改長城為長興。隋朝時期撤縣。唐朝時期改置為長城縣。後梁開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再復改長城為長興,此後一直沿用至今,即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
堂號
長興堂:以望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