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聲閒話:美在青苔

長聲閒話:美在青苔

旅日作家李長聲的文化隨筆在海內外讀書界素有定評,被評為“文化知日第一人”。《長聲閒話》作品系列囊括了作者迄今的隨筆佳作,依內容脈絡全新編選而成,適合隨筆文學愛好者與日本文化愛好者閱讀、收藏。《美在青苔》為《長聲閒話》第三冊,談日本文化之“美”,但並非坊間已談成俗套的“日本美”,而是多維的、甚至具有意外性的“日本之美”。將文化、歷史、田野、社會雜糅在一起,或解讀具體的文化符號,或描畫日本美的各個側面,或直指日本美的精髓。可說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基本介紹

  • 書名:長聲閒話:美在青苔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7830
  • 作者:李長聲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314頁
  • 開本:32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長聲閒話:美在青苔》作品囊括了作者迄今的隨筆佳作,依內容脈絡全新編選而成,適合隨筆文學愛好者與日本文化愛好者閱讀、收藏。

作者簡介

李長聲,1949年生於長春,曾任日本文學雜誌副主編。1988年自費東渡,一度專攻日本出版文化史。自勵“勤工觀社會,博覽著文章”,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北京、上海、廣東、台灣等地的報刊寫隨筆專欄,結集出版有《日知漫錄》、《東遊西話》、《四貼半閒話》、《居酒屋閒話》、《風來坊閒話》、《東京灣閒話》等。近譯有藤澤周平著《隱劍孤影抄》、《黃昏清兵衛》。

圖書目錄

長聲閒話之美在青苔
目次
觀音菩薩的腳
腳氣
學步
紅指甲
肚臍眼兒
頭髮
髮型

鬍鬚

大刀向三島由紀夫的頭上砍去
裸祭
單說接吻,不說天皇
古今屎尿譚
屁文章
笑笑笑
作家起名
舊軍裝與超短裙
內褲,女人的
水兵服
貪看蒼蠅搓手腳
形或型
歪瓜裂棗之美
美在青苔
地震
颱風
八景
東京的胡同
缺電與陰翳之美
四帖半
書齋妄想
大黑柱
大盜與浴桶
棄之如木屐

風鈴
茶碗

鯉幟
招貓
天狗
章子怡到底啥東西
村上春樹的貓
鼓上“巴”
觀能
浮世繪
春畫
北齋漫畫
天心
夢二美人
畫鬼
繪本
日本漫畫與漫畫日本
魯山人與畢卡索
感覺俳句
金剛立目的芭蕉
蛙跳水
俳句是第二藝術
阿久悠的憲法
漫談
國罵
雅從何來
幽默以及滑稽
從高雅到低俗
茶·茶道·煎茶道
北野武拔刀
弓道
日本刀
工巧
藝伎今昔
藝伎與總理大臣
藝伎與日本文化
搞笑藝伎
醜陋的相撲
貴人的牛車
又是櫻花散落時
日下散記

後記

我愛讀隨筆,自以為寫的這些東西也可以叫隨筆。
散文講究抒情與藻飾,小品則輕靈,而隨筆,我自設的標準是知識性與趣味性。知識不假,趣味不俗,養人性情。凡事都含有知識,寫得有知識是不難做到的,讀來有趣卻不易。所謂有趣,不單是用語造句行文之妙,主要還在於伏案走筆的心態。就這個標準,我愛讀的是周作人。關於他,止庵有評傳,還說過:“周作人是渾然天成,廢名則字字琢磨,一絲不苟,所以前者只可領會,後者可以學習。周文多苦澀氣,乃是作者骨子裡的,下筆很隨意,一切皆自然流露。”這話很讓人氣餒,幸而揚之水卻說:“看了周作人,才知道文章應該這么寫。同時更喜歡的是張愛玲,但張愛玲的靈氣是天才,學她的所有人永遠低她一等,我沒那個天分。周作人不同,浸淫在裡面,慢慢陶冶,還能熏出來。”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讀周作人終歸是興之所至,沒想他可學不可學,或許也有所領會,受了些薰陶,骨子裡到底不是那回事。自己也塗鴉,深知文章是人家的好,常常更揣摩同時代的文章,譬如止庵、揚之水。
寫隨筆須備有知識和見識。識大,大模大樣,至為大文化,固然可觀,但周作人所說的識小似更其難能可貴。活得太哲理,總要嘔心瀝血弄幾句名言兮兮的話,會讓人讀得累。說到我本身,很可能近年被叫作“旅日學者”給叫的,真就裝起學者來,故作高深,驀然回過味兒來,不由地臉紅。用日本的說法,應返回原點,好在尚記得原點在哪裡。
日本自古有隨筆傳統,他們的好小說多帶有隨筆成分。莫非“沒有哲學”的緣故,日本隨筆常不過是再現生活,寫得有感覺,細微動人。小說家寫隨筆,既應付稿約,又滿足讀者的窺視心理,但小說寫得好,未必也寫得好隨筆。譬如淺田次郎,“月影把寺檐的一角啪的砍落到地上”,短篇小說寫得尤其好,隨筆卻一般。丸谷才一隨筆超一流,小說乾巴巴。我向來不讀小說家撰寫的食談、遊記,以免被誤導,游不到他寫的景色,嘗不出他寫的滋味。
僑居二十年,就地取材,基本讀日本書。我讀書沒有定規,也沒有固定的範圍,耳聞、目睹、身歷了什麼,不明白究竟,便找書來讀。不信一本書,還會找相關的書對證,並增廣知識。仿佛明白了,又有點普度之心,便寫成隨筆。每事讀,不敢掠美,據實以告,卻又成了抄書,但抄的是日本書,起碼還費了翻譯之工。
對於一些讀者來說,我的隨筆或可算“雞肋”,居然有機會結集付梓,於是又得寫後記,不然,這本書就像是殘次品。可是,記點什麼好呢?黑澤明說:“我厭惡對自己的作品本身說什麼。一切都在作品當中說了,覺得再說什麼是蛇足。”又說:“那種一個勁兒解說自己作品的傢伙沒希望。”尚何言哉。

序言

若說我和三聯書店的交往,可謂久矣。
初,編一個有關日本文學的雜誌,結識了前輩沈公昌文,當時他主編《讀書》雜誌——沈公也曾主掌三聯,但結交幾十年,和很多人一樣,從來只把他當師友。後隨潮東渡,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沈公囑我寫寫日本事,這就是我今生作文之始。
藉編輯及寫作,與三聯交往至今,算來已親近三四代編輯了。這么持久地扶植一位作者,大概是三聯的傳統,卻也像是我偏得。三聯給我出版的第一個集子《東居閒話》,責編是衛純,翩翩少年。其實,更早些年在遼寧出版《東遊西話》,收在《書趣文叢》里,那就是沈公和吳彬策劃的選題。揚之水審編過拙稿,有了大名之後還為我撥冗作序。《讀書》也曾約董炳月兄寫過關於我的書評。
鄭勇是衛純的頭兒,酒桌上有人說項,他慨然要給我這個三聯老作者出文集,總編李昕兄也另加青眼,幸甚至哉。後來鄭勇帶著衛純接手《讀書》去了,這事兒就完全由韓冰打理。也真是有緣,她在日本讀書時就相識,那種日本式認真,從申報選題到選目定稿,令我感動不已。
我寫的是隨筆。年輕多幻想,正好寫小說;年過不惑,就應該寫寫隨筆罷。又自我規定為知識性與趣味性,也就是有益而有趣。有益而無趣,難以讀下去;有趣而無益,不讀也罷。還需要點淡泊,對於熱血的讀者來說卻近乎潑冷水。在東京或北京偶遇私所仰慕的名人,提及上大學或研究生院時讀過我在《讀書》上的專欄,每每令我感嘆當年世無英雄,也不禁暗喜自己不枉為過客。
我寫作向來是認真的,很有點處女座性格。所寫內容局限於文化,因而逝者如斯,讀來似乎也並無過時之憾。這種寫作大概客觀上也算是一種文化交流。或許有助於了解,但關係的好壞未必取決於了解或理解。兄弟鬩於牆,彼此很了解;理解萬歲,並非萬能。文化交流在歷史上也帶來過戰爭,最典型的例子不就是日本與中國么?
幾乎每次進京都要和沈公等人聚會,只要有他在,滿座皆歡。那情景掠過腦際,不由得“山寨”一首我愛讀的馬悅然漢俳:
老手點了菜
面前孤立一瓶啤
要說玄宗啦
李長聲
二○一四年七月一日
記於東瀛高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