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耳和尚

長耳和尚

有僧法真,有異相,耳長九寸,上過於頂,下可結頤,號長耳和尚。天成二年,自天台國清寒岩來游,錢武肅王待以賓禮,居法相院。至宋乾佑四年正月六日,無疾,坐方丈,集徒眾,沐浴,趺跏而逝。弟子輩漆其真身,供佛龕,謂是定光佛後身。婦女祈求子嗣者,懸幡設供無虛日。以此法相名著一時。寺後有錫杖泉,水盆活石。僧廚香潔,齋供精良。寺前茭白筍,其嫩如玉,其香如蘭,入口甘芳,天下無比。然須在新秋八月,余時不能也。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長耳和尚
  • 別稱:五代僧
  • 所處時代:天成二年
  • 出生時間:950
長耳和尚五(五代僧人),法相寺僧,

長耳和尚五(五代僧人)

【長耳和尚】
(?~950)五代僧。泉州(福建晉江)人,俗姓陳。法號行修,世稱長耳和尚。相貌奇偉,長耳垂肩。幼時入北岩院(或謂入金陵之瓦官寺)出家,十三歲剃髮,登長樂府(福建閩侯)戒壇受上品律儀。十八歲,參謁雪峰義存,得其心印,此後常現馴服猛獸等靈異。
【五代長耳相行修和尚《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行修。號法真。泉南陳氏。家本豪右。尚儒學。師獨存心清淨。不樂處俗。十三出家。偏參諸方。得法於雪峰禪師存公。師生有異相。耳垂至肩。上過於頂。下可結頤。時號長耳和尚。後唐天成二年。自天台國清寒岩游錢塘。吳越國王待以賓禮。居南山法相院。平昔常募人作福。或問和尚募人作福。未審有何形段。師曰。能遮百醜。乾佑四年仲冬二日。錢氏以誕辰飯僧。問永明。此會有聖僧否。永明日。長耳和尚乃定光如來化身也。既而永明預戒侍者曰。長耳或來。但云我寢矣。師詣永明。侍者依戒告之。師取永明革履覆之而返。翌日坐逝。門人漆其全身。至今存焉。崇寧二年賜謚崇慧大師
贊曰
佛為群生悲願叵量應身衍福為世津梁
現大人相雙耳懸璫永明有語是佛定光
天成二年(927)入浙中(浙江),諸方皆來歸依,遂於西關之高峰結庵,受教者益眾,且擴建庵堂,稱為‘杭州耳相院’。吳越王曾問永明禪師,當代是否有真僧,永明推舉長耳和尚,謂系定光佛之應身。廣順元年示寂,世壽不詳,亦有謂寂於乾祐三年(950)。敕賜號‘宗慧大師’。[宋高僧傳卷三十、佛祖綱目卷三十四、六學僧傳卷八、增訂佛祖道影卷四(虛雲)]

法相寺僧

法相寺也叫長耳寺,據說這間寺廟曾有一位住持生有異相,耳朵特長,長到九寸,上過頭頂,下可垂肩,人稱“長耳和尚”。長耳和尚原在天台國清寺,某年遊歷到杭州,被吳越王敬為上賓,就留在了法相寺。如此好山好水地住著,幾十年後的某一天,長耳和尚無疾坐逝。和尚不在了,小廟卻火了,且火得有點無厘頭。原本只是一個清靜小廟,一個有德高僧,也不知怎么傳來傳去的,竟然成了婦人祈求子嗣的對象,上門求拜的踏破了門檻,法相寺出名了。明代文人張岱游遍西湖的角角落落,寫下《西湖夢尋》一書,書中記下了這位和尚。法相寺俗稱長耳相。後唐時,有僧法真,有異相,耳長九寸,上過於頂,下可結頤,號長耳和尚。天成二年,自天台國清寒岩來游,錢武肅王待以賓禮,居法相院。至宋乾佑四年正月六日,無疾,坐方丈,集徒眾,沐浴,趺跏而逝。弟子輩漆其真身,供佛龕,謂是定光佛後身。婦女祈求子嗣者,懸幡設供無虛日。以此法相名著一時。寺後有錫杖泉,水盆活石。僧廚香潔,齋供精良。寺前茭白筍,其嫩如玉,其香如蘭,入口甘芳,天下無比。然須在新秋八月,余時不能也。
袁宏道《法相寺拜長耳和尚肉身戲題》:
輪相居然足,漆光與鑒新。神魂知也未,爪齒幻耶真。
古董休疑容,莊嚴不待人。饒他金與石,到此亦成塵。
徐渭《法相寺看活石》:
蓮花不在水,分葉簇青山。徑折雖能入,峰迷不待還。
取蒲量石長,問竹到溪灣。莫怪掩斜日,明朝恐未閒。
張京元《法相寺小記》:
法相寺不甚麗,而香火駢集。定光禪師長耳遺蛻,婦人謁之,以為宜男,爭摩頂腹,漆光可鑑。寺右數十武,度小橋,折而上,為錫杖泉。涓涓細流,雖大旱不竭。經流處,僧置一砂缸,挹注供爨。久之,水土銹結,蒲生其上,厚幾數寸,竟不見缸質,因名蒲缸。倘可鏟置研池爐足,古董家不秦漢不道矣。
李流芳《題法相山亭畫》:
有送友人詩云:“十年法相松間寺,此日淹留卻共君。忽忽送君無長物,半間亭子一溪雲。”時與方回、孟暘避暑竹閣,連夜風雨,泉聲轟轟不絕。又有題扇頭小景一詩:“夜半溪閣響,不知風雨歇。起視杳靄間,悠然見微月。”
一時會心,不知作何語。今日展此,亦自可思也。壬子十月大佛寺倚醉樓燈下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