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者子捉船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出處:百喻經
- 文學體裁:文言文
翻譯,注釋,引申含義,寓意,釋“詣”,啟發,問題,
翻譯
從前有一個顯貴有德的老人的兒子, 與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尋寶。這位老人的兒子擅長背誦入海駕船的方法, 回流、礁石的地方,應該怎樣駕駛怎樣校正方向怎樣停靠。他就對大家說:“入海駕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大家聽了都相信他的話。 船行駛到了大海後沒有多久,船師生病忽然死了,這時老人的兒子就代替死去的船師駕船。當船行駛到有漩渦的急流中,他大聲說:“應當這樣掌舵,這樣校正方向航行。”可是船隻是在漩渦中打轉,無法繼續前進到達尋寶的地方。滿船人最終都落水而死。
世上的凡人也是這樣啊。他們稍稍學到了一點禪意知道了出息、入息的法門,以及不淨觀的修法,對於經書也能背誦的十分流暢,卻並不知道經中的奧義。他們其實並不知曉修行的法門,卻自稱善於解釋佛法,胡亂傳授世人,使得學習者迷亂本心,顛倒正確的修行方法,終年累月空無所得。如同那個富翁的兒子不知如何航行,使眾人葬身海底一樣。
注釋
2.長者:財主
3.諸:眾,許多。
4. 磯:水中突出的岩石或石灘。
5. 語:名詞活用作動詞,對……說。
6.悉:副詞,全,都。
7.言:告訴……
8. 已:了。
9.既:已經。
10.駛流:急流,湍急的水流。
11. 唱:大聲報,大聲念。
12. 如是:如此,這樣。
13.沒:淹沒。
14. 舉:全 。
15.處:處置,即駕船。
16.漩洑:漩渦
17.若:如果
18.誦:背誦
19.采寶:尋寶
20善誦:擅長背誦
21所:地方。
22焉:於何,在哪裡。
23得:能夠
24正:撥正
25安般:梵語即出息,入息的意思。
26.即:於是。
27.處:代詞,指船師。
引申含義
正像那個愚蠢的人導致全船的人葬身海底一樣 。說明了只會紙上談兵是沒用的,要多多實踐,積累經驗,才能辦好一件事. 一方面學習知識應該理論聯繫實際,另一方面遇事要獨立思考,不要輕信,更不要盲從。
寓意
一船人全都淹死的悲劇發生了,“長者子”固然有責任,其他人難道就沒有過錯?為什麼輕信盲從?短文告誡人們,一方面學習知識應該理論聯繫實際,另一方面遇事要獨立思考,不要輕信,更不要盲目跟從。
世間凡夫有的就是這樣。膚淺修習禪法,知道安般這一數息及不淨觀的修法,雖然記住了其中一些名詞術語,但並不理解它的意義。修觀的種種方法實際並不了解,卻宣稱無所不解,就妄亂傳授,致使來學道的人迷失正知正見,顛倒錯亂禪法的正行,弄得終年累歲一無所得。正像那個不會駕船的蠢人導致全船商人葬身海底一樣
釋“詣”
“詣”可解釋為“前往”、“到……去”。上文中“詣市賣之”,譯為前去市場出賣它。又,“詣官訟之”,意為前往官府將這事告狀。又“翌日詣京”,意為第二天就前往京城。“詣”也可解釋為“拜訪”、“拜見”。《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句意為漁人到了郡府,去拜見太守,稟報了如此這般的情況。
啟發
從長者子的角度:只會紙上談兵是沒用的,要多多實踐,積累經驗,才能辦好一件事。
從商人角度:不要盲從、不要輕信別人說的話。
問題
‘昔有大長者子’長者之子來駕船後,為什麼會"舉船商人沒水而死"?
其實就是‘紙上談兵’,長者之子根本不會駕船,最後只會害死一些無辜的人。
請用簡潔的語言敘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駕船方法,誇誇其談,卻沒有實踐經驗。一次入海采寶途中,船師猝死,由他駕船,結果船沉人亡。
見地,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