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管瑞香生於海拔1000-1200米的山谷密林下,喜弱光半蔭,忌日光暴曬。喜溫暖、濕潤、涼爽,不耐嚴寒、忌暑熱,是瑞香科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扦插繁殖,高枝壓條法,產地概況,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通常二歧分枝,小枝粗壯,幼枝圓柱形,微具條紋,紫紅色,被淡黃綠色短絨毛,老枝灰色或淡棕色,無毛。葉密生於小枝頂端,互生,紙質,廣橢圓形或卵形,長 3.5-8.5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鈍形或急尖,尖頭鈍形或有時微凹缺,基部寬楔形,邊緣全緣,有時微反卷,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凹下,下面隆起,側脈8-10對,通常在中部或邊緣分叉而互相網結,與中脈開展成50度的角,在上面明顯凹下,下面微隆起,小脈在上面亦凹下;葉柄長6-10毫米,基部稍膨大,上面具溝,兩側翅狀,無毛。花白色,3-8朵組成頂生頭狀花序;苞片早落,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外面的較大,長7毫米,寬3毫米,除邊緣具緣毛和頂端具白色柔毛外,兩面無毛,內面的較小,外面通常具白色絲狀毛;花序梗和花梗極短,密被淡黃色絲狀短絨毛;花萼筒管狀漏斗形,外面被短的灰黃色絲狀絨毛,長10-14毫米,裂片4,覆瓦狀,2片大,2片較小,卵形或寬卵形,稍開展,長3-4毫米,寬2.5毫米,外面微被絲狀毛,頂端鈍形;雄蕊8,2輪,下輪著生於花萼筒的中部,上輪著生於花萼筒的喉部稍下面,花葯不伸出,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長3毫米;花盤杯狀,頂端微波狀凹缺;子房卵形或卵狀錐形,長約1.5毫米,無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表面具乳頭狀突起。果實未見。花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1200米的山谷密林下。喜弱光半蔭,忌日光暴曬。喜溫暖、濕潤、涼爽,不耐嚴寒、忌暑熱。
分布範圍
產廣西東北部。模式標本采自廣西興安(塘洞鄉)。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
(1)基質插。在華南四季均可扦插,以春、秋季為好,夏季扦插需遮蔭降溫。插穗用已成熟的1年生枝,有帶踵(2年生的枝節)更好。剪成長8一10厘米的插穗,剪去下部葉片,保留頂部1---2片葉,插人沙床中,將插穗長的1/2插人基質為珍珠岩後河沙的苗床,隨即遮蔭,保持濕度,髮根較慢,20-25天后生根,注意長期管護。扦插苗第三年才會開花。
(2)水插。在4-5月葉片生長已成形,氣溫在20--25`C時水插為宜。插穗剪取半木質化的新枝,4一10厘米,基部削平。水插部分以光線暗為好(不生小球藻),水宜用儲存2一3天的自來水加少量的蔡乙酸(100毫升水中加人2-3滴100毫克/升的禁乙酸),8-10天換1次水。25-30天,不定根有2-4條時可上盆。成活率可達95%以上。
高枝壓條法
除寒冷天外,全年均可進行,以春季為好。選2年生壯枝條進行環剝,刀口寬度稍大於枝條直徑角乾後用塑膠袋捆於傷口上下處,中部內裝苔醉保濕,約100天后生根。生根後剪離母體盆栽。
3、此外,也可在落葉後至萌芽前進行分株育苗。
產地概況
興安縣位於廣西東北部的湘桂走廊,地處北緯25°18′~ 26°55′、東經110°14′~110°56′之間,屬桂林市轄縣,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靈渠的所在地,自古以來即是楚越文化交匯之區。湘桂鐵路和國道322線一級公路斜貫全境,縣城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區57公里。總面積2348平方公里;人口37.2萬,其中農村人口31.1萬。境內居民以漢族為主,另有瑤、壯等少數民族1.3萬人。轄6鎮4鄉,縣城興安鎮,位於全縣中部,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約8萬人。
本種提示
本種與白瑞香D. papyracea Wall. ex Steud.很相近,但不同之處在於幼枝被淡黃綠色短絨毛;葉片廣橢圓形或卵形,頂端鈍形或急尖;花梗極短,花萼筒長10-14毫米,裂片卵形,長3-4毫米,頂端鈍形,上輪雄蕊的花葯不伸出花萼筒的喉部,花葯長3毫米,可資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