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飽含真情懷念父親、母親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作者的父親梁實秋,母親程季淑,相濡以沫,恩愛一生。作者是家中幼女,自幼體弱,備受疼愛。在父親去世後她為減輕痛苦、寄寓離情而寫成一系列散文,也是完成對父親的一份承諾。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感情真摯,把點滴往事匯成記憶的河流,筆調平實,而蘊涵深厚。家庭中的聚散離合、生老病死、學業生計,都躍然紙上,而濃濃親情浸染其中。梁實秋是散文大家,以《雅舍小品》等作品聞名,而本書中描述的他是作為父親、丈夫,展示的是他作為深具中國傳統家庭觀念的普通人的一面。
基本介紹
- 書名:長相思:梁實秋與程季淑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230頁
- 開本:16
- 作者:梁文薔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商務印書館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女兒眼中的梁實秋
家庭是舟,不管漂泊多遠多久,都是心靈的最終寄託;
親情是水,至柔至韌,溫暖綿長,這邊是我,那邊是親人
本書是著名作家、翻譯家梁實秋的女兒懷念父母的回憶性散文集,只記錄了一個主題——濃濃的中國式親情,丈夫思妻子,兒女思父母,超越了時空,超越了生死,展現了親情的至濃至美。
家庭是舟,不管漂泊多遠多久,都是心靈的最終寄託;
親情是水,至柔至韌,溫暖綿長,這邊是我,那邊是親人
本書是著名作家、翻譯家梁實秋的女兒懷念父母的回憶性散文集,只記錄了一個主題——濃濃的中國式親情,丈夫思妻子,兒女思父母,超越了時空,超越了生死,展現了親情的至濃至美。
作者簡介
梁文薔,梁實秋、程季淑幼女,一九三三年生於青島,長於北平。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一九五八年赴美進修,獲伊利諾大學食品營養學碩士,一九八二年獲華盛頓大學高等教育博士。曾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心臟科技師、台灣師範大學營養學講師、美國西雅圖社區學院營養學教授。一九九九年退休。閒暇之餘,喜繪畫,擅寫作。
圖書目錄
永生難忘的記憶
承諾
生離
死別
我的媽媽程季淑
親情
我的家教
爸爸和信
爸爸的打字機
談《雅舍談吃》
聽故事
德惠街一號
牙的困擾
手錶的故事
爸爸和貓
《群芳小記》
爸爸的性格
探父瑣記
老與死
悼亡
第四十號信
寄槐園
臘八
爸爸媽媽安息吧!
祭雙親
台灣之旅
生活雜記
打袼褙
撫嬰有術
雅號
婚禮
婚前贈言
錯中錯
鄉愁
儲蓄與“小資產階級”
服裝
“勞改”
三十八年莎氏緣
草木皆兵
歲月無情
清心寡欲
一切盡在不言中
毛筆字
祖父生平
媽媽的心聲
牙籤的鬧劇
夏娃與撒旦
佛的啟示
理性的消極
割膽前後
補品之患
“後”患無窮
念舊
天倫之樂
虛驚一場
疾世
秀才人情
“去葷”莎氏
“婦女問題”
別字小姐
主僕之間
無門可入
磕頭
養花樂
媽媽的晚景
“淒涼今日隻身歸”
台灣之行
營養餐
告別
孤單,孤單
悲秋
心如槁木
《英國文學史》的孕育與誕生
莎氏“誤人”
老境
一枚青棗無限愁
自嘲
每周一信
Old Bill
銀貨兩訖
矛盾
幽默
兼職
勤
牢騷
箏聲劍影
紅圍巾
“豫則立”
國語中心
窮
鷹派
四宜軒
投稿
惜才
三怕
遺言
幌子
上稅
搬家
出無車
人倫
婚姻觀
祖孫書信
梁實秋家書摘錄
附錄
(之一)懷念先父梁實秋
(之二)父親的命案
(之三)上墳
(之四)梁實秋先生年表
後記
承諾
生離
死別
我的媽媽程季淑
親情
我的家教
爸爸和信
爸爸的打字機
談《雅舍談吃》
聽故事
德惠街一號
牙的困擾
手錶的故事
爸爸和貓
《群芳小記》
爸爸的性格
探父瑣記
老與死
悼亡
第四十號信
寄槐園
臘八
爸爸媽媽安息吧!
祭雙親
台灣之旅
生活雜記
打袼褙
撫嬰有術
雅號
婚禮
婚前贈言
錯中錯
鄉愁
儲蓄與“小資產階級”
服裝
“勞改”
三十八年莎氏緣
草木皆兵
歲月無情
清心寡欲
一切盡在不言中
毛筆字
祖父生平
媽媽的心聲
牙籤的鬧劇
夏娃與撒旦
佛的啟示
理性的消極
割膽前後
補品之患
“後”患無窮
念舊
天倫之樂
虛驚一場
疾世
秀才人情
“去葷”莎氏
“婦女問題”
別字小姐
主僕之間
無門可入
磕頭
養花樂
媽媽的晚景
“淒涼今日隻身歸”
台灣之行
營養餐
告別
孤單,孤單
悲秋
心如槁木
《英國文學史》的孕育與誕生
莎氏“誤人”
老境
一枚青棗無限愁
自嘲
每周一信
Old Bill
銀貨兩訖
矛盾
幽默
兼職
勤
牢騷
箏聲劍影
紅圍巾
“豫則立”
國語中心
窮
鷹派
四宜軒
投稿
惜才
三怕
遺言
幌子
上稅
搬家
出無車
人倫
婚姻觀
祖孫書信
梁實秋家書摘錄
附錄
(之一)懷念先父梁實秋
(之二)父親的命案
(之三)上墳
(之四)梁實秋先生年表
後記
後記
1987年父親去世後,我寫了一系列的紀念雙親的文字,於1988年結集為[長相思—槐園北海憶雙親]在台灣出版。2005年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責編高艷華女士和我取得聯繫,將[長相思]略加刪修,以簡體字再版,改書名為[梁實秋與程季淑—我的父親母親]。於今已有七年之久了。
今年北京商務印書館經高女士的推薦,要為我再版此書。我欣然同意了,並委託高女士全權代理所有出版此書的相關事宜。經高女士建議,把近些年來我寫的有關紀念雙親的文字一同編入,以增篇幅。這就是編印本書的始末。商務印書館和梁家80年前就有交往,起自我出生前1931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為父親發行西塞羅文錄,後又出版潘彼得,文學的紀律,威尼斯商人,和咆哮山莊等書。今天北京的商務印書館又能為我出版紀念雙親的文字,可稱緣分。
高女士已於去年自百花退休,然退而不休,仍任勞任怨地為編輯工作熬夜奔走,如今使這本被人遺忘的舊書起死回生,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問世。這次又承旅居西雅圖的書法家何炳森先生為本書題寫書名,使封面更為出色。我在此向高女士與何先生致謝。更感謝商務印書館劉雁女士和劉嘉程先生為本書重版所做的一切努力。
梁文薔
2012年2月2日 記於西雅圖
今年北京商務印書館經高女士的推薦,要為我再版此書。我欣然同意了,並委託高女士全權代理所有出版此書的相關事宜。經高女士建議,把近些年來我寫的有關紀念雙親的文字一同編入,以增篇幅。這就是編印本書的始末。商務印書館和梁家80年前就有交往,起自我出生前1931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為父親發行西塞羅文錄,後又出版潘彼得,文學的紀律,威尼斯商人,和咆哮山莊等書。今天北京的商務印書館又能為我出版紀念雙親的文字,可稱緣分。
高女士已於去年自百花退休,然退而不休,仍任勞任怨地為編輯工作熬夜奔走,如今使這本被人遺忘的舊書起死回生,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問世。這次又承旅居西雅圖的書法家何炳森先生為本書題寫書名,使封面更為出色。我在此向高女士與何先生致謝。更感謝商務印書館劉雁女士和劉嘉程先生為本書重版所做的一切努力。
梁文薔
2012年2月2日 記於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