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深畫眉

《長相思·深畫眉》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這首詞上片寫一女子為討丈夫喜歡,在精心的畫過眉。下片寫閨中女子等不到丈夫,只能獨守空房。這首詞從描眉起筆,借用熟典寫夢,情真意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相思·深畫眉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白氏長慶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長相思
深畫眉,淺畫眉。蟬鬢鬅鬙雲滿衣,陽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瀟瀟郎不歸,空房獨守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長相思:詞牌名,又名“吳山青”“山漸青”“相思令”“長思仙”“越山青”等。這首詞雙調,三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一疊韻;後段四句,三平韻。
⑵蟬鬢(bìn):婦女的一種髮式。其特點是輕而薄,望之縹緲如蟬翼。
⑶鬅鬙(péng sēng):發亂貌。
⑷陽台行雨:宋玉《高唐賦》載,楚王曾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去而辭曰:‘……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陽台行雨”因此成為後人謂男女歡會的代稱。
⑸瀟瀟(xiāo):形容風急雨驟。

白話譯文

精心畫眉畫得深,還是畫得像淺眉。夢中歡會,鬢髮散亂雲滿衣,仿佛陽台行雨又一回。
巫山是那么高,幔山是那么低。傍晚雨瀟瀟你還不歸,空房獨守更在難堪時。

創作背景

《長相思》最初只是一種自由的可供演唱、抒發男女相思之情的歌行體。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因而得名,後成為詞牌名。這首詞大約作於皇祐末年(1054年),作者任夷陵縣令時。是為描繪一位閨中女子待夫歸來而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閨怨詞要寫得一往情深,很重要的一著是要把閨婦生活中最能表現其閨怨情懷的片斷吸取入文。這首詞,頗得力於此。
先從時間上說。作者把閨婦置於“暮雨瀟瀟”的傍晚時分,很見匠心。一天之中,傍晚時分無疑是最易惹動離愁的。飛鳥投林,牛羊下括,農夫收工回家,都在傍晚時分。當此之時,如果丈夫行役異鄉,久久未歸,閨婦自然會加倍地感到空虛寂寞。李白的詞作早已注意到了這一點,在《菩薩蠻》中寫道:“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白居易則突進一層。他不是截取一般的傍晚時分,而是截取了一個“雨瀟瀟”的傍晚時分。這就使這一敏感的時間在展示離人愁懷方面更恰到好處了。不難想見,詞中的閨婦處此時刻之中,於空虛寂寞之外,必然會平添心煩意亂之感。那感觸,較之一般的暝色起愁更為強烈。
次從心態的刻畫上說。作者把閨婦內心的潛意識以夢幻的方式出之,愈感真切。上片所寫的境界頗為恍惚。“深畫眉,淺畫眉”兩句,顯然不是“現在時”,而是“過去時”。為了逗丈夫喜歡,她精心地畫過眉。究竟是畫得深好,還是畫得淺好,頗費思量。在夫妻生活中,畫眉這件事儘管很小,卻幸福而甜蜜,因而在這相思的時刻,最先從記憶中跳出來。回憶過去,不僅僅是為了填補當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於追求,對曾經獲得過的幸福的追求。“蟬鬢骺髻雲滿衣,陽台行雨回”,則是由熱烈的追求和纏綿的相思所引起的一種極為艷麗的夢幻。由於不便直說,便借用巫山神女這個熟典來曲說。眾所周知,夢幻是潛意識的活躍狀態。而潛意識的活躍狀態,正是思之深、念之切的必然結果。閨婦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幸福終於在夢幻中暫時地得到了,但是她必須付出代價,這就是下片所寫的從夢幻中醒來以後的加倍的痛苦。
換頭“巫山高,巫山低”。緊扣上片中的“陽台”一詞,“高”、“低”兩字又與上片“回”字相關,句法細密無問。由於與丈夫分別太久,相思之苦太深,因而當她悠悠醒來以後,仍然惦念著那高高低低的巫山。這時,她發現作為夢幻中的歡會之地的巫山離自己是那樣的遙遠,簡直是虛無縹緲,而留在自己心頭的卻是一大堆迷惘、雜亂、剪不斷、數不清的離愁。聽著窗外瀟瀟的暮雨聲,她比先前更為痛楚地嘆息自己的可悲處境:“空房獨守時。”“空”、“獨”兩字以其怵目驚心的敏銳感覺,與夢幻中的朦朧恍惚適成對照。
這首詞選取閨婦的夢境為敘寫對象。從描眉起筆,借用熟典寫夢,直至結拍才點明閨婦獨處的狀況。春閨一夢,情真意切,期待心上人早日回還的閨思盡在不言中。對愛情甜蜜生活的描寫坦誠、潑辣、大膽,突破了儒家所提倡的含蓄敦厚筆法,極富藝術感染力。

名家點評

宋·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長相思》一詞,非後世作者所及。”
清·曹錫彤《唐詩析類集訓》卷十:“此首言夫夢巫台未歸,以自明其思之長也。相思皆據吳姬而言。”
清·陳廷焯《雲韶集》卷一:“香山詞,不求高而自高,骨高故也。看他只是信筆寫去,絕不著力,而意識往復無盡。”
清·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先言其妝飾,風鬟霧鬢,約步而來。次言其情思,虛帷聽雨,其寥寂可知。轉頭以巫山高低,聯合上下文之‘陽台’、‘暮雨’,句法細密。長短句本嗣響樂府,此首音節,饒有樂府之神。”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806~820年)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821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