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驛前南樓感舊》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作。此詩寫詩人與德公當年一別,轉眼三十載,德公已如海鶴仙逝,感慨生死存亡無常。詩人故地重遊,懷舊傷今,禁不住流下數行清淚。全詩雖只有二十字,卻聲請頓挫,沉鬱悲涼。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⑴
昔與德公別於此⑵
海鶴一為別⑶,存亡三十秋⑷。
今來數行淚,獨上驛南樓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長沙:今屬湖南省,唐屬江南西道潭州。驛:驛站,古時傳遞文書、官員往來等中途暫時休息的處所。陳景雲《柳集點勘》:“長沙驛在潭州。”
⑵德公:未詳其人,當為柳宗元長輩。
⑶海鶴: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喻指德公。
⑷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還活著而德公已經去世。三十秋:三十年。貞元元年(785),柳宗元的父親柳鎮任鄂岳沔都團練判官,宗元隨從在這一帶活動,得以結識德公。至作此詩時,整整三十年。
⑸驛:指長沙驛。
白話譯文
過去跟德公在這裡話別
與品德高尚的你相別,如今已有三十個春秋,故人已經離開人世。
今天我形影孤單地登上高樓,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悲傷的淚水。
創作背景
此詩為唐憲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再貶柳州途中所作。陳景雲《柳集點勘》說:“此詩赴柳時作,年四十三。觀詩中‘三十秋’語,則驛前之別甫十餘齡耳。蓋隨父在鄂時亦嘗渡湘而南。”據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知其父柳鎮曾任鄂岳沔都團練判官;而據此詩“三十秋”之語,由元和十年(815)上溯三十年,則為貞元元年(785),當時柳宗元十三歲。這就是說,柳宗元十三歲時曾隨其父到過長沙驛,並在驛前南樓與德公相見。三十年前尚為童年的詩人曾在此地得到長輩的關愛,三十年後詩人舊地重臨,德公早已作古,人去樓空,不得復見。詩人睹景懷人,不禁感慨系之,潸然淚下,故發為“感舊”吟唱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感舊”之作。所感懷的對象為三十年前見到的“德公”,德公已如海鶴仙逝。當年一別,轉眼三十載了,生死存亡真是無常。觸發其感懷的媒介則是“長沙驛前南樓”。詩中“海鶴”自然是指德公,但稱德公為“海鶴”,卻自有其獨特的蘊涵。其具體的內涵,雖難以確知,卻可從中領略到一種瀟灑自由、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的意味,並由此給全詩增添一種空靈的詩化的情調。
“存亡三十秋”,蘊藏著無限的傷感。既有世路的艱險,更有人生的坎坷,既有昔日的情愫,又有今朝的思慕。海鶴“一為別”,就是“三十秋”,時間跨度何其漫長。更著“存亡”二字,則一死一生,陰陽相隔可知。
三十年前,詩人以十三之齡拜識德公,至今猶念念不忘,可見德公對其影響之深;而今故地重經,卻物是人非,昔日的長者早已作古,自己又是遠遷南荒一逐臣,人事的變幻,遭際的淒楚,一起堆壓在詩人心頭,不禁發出“今來數行淚,獨上驛南樓”的浩然悲嘆。“數行淚”是哭德公,也是哭自己的功業未就,謗責飛騰。著一“獨”字,而身世之寂寥。前路之渺茫,概可想見。詩人懷舊傷今,所以有諸多感慨。
其實還有一層無常感詩人沒說出來:仕宦更是無常。一月奉命北歸,二月到京,三月又貶柳州,人生太難預料了!懷舊傷今,詩人禁不住流下數行清淚。以此詩與《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詩相較,一喜一悲,炎涼相繼,頗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