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北槽懸沙來源現場觀測技術研發及套用

《長江口北槽懸沙來源現場觀測技術研發及套用》是由上海河口海岸科學研究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元葉、付桂、程晨、趙德招、王鐘寅、湯宇、徐斌、曹傑、居堯、石進、紀為剛、張國慶、薛為、王巍、嚴超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口北槽懸沙來源現場觀測技術研發及套用
  • 第一完成單位:上海河口海岸科學研究中心
  • 主要完成人:王元葉、付桂、程晨、趙德招、王鐘寅、湯宇、徐斌、曹傑、居堯、石進、紀為剛、張國慶、薛為、王巍、嚴超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200447
成果名稱
長江口北槽懸沙來源現場觀測技術研發及套用
第一完成單位
上海河口海岸科學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
王元葉、付桂、程晨、趙德招、王鐘寅、湯宇、徐斌、曹傑、居堯、石進、紀為剛、張國慶、薛為、王巍、嚴超
研究起始日期
2011-02-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4-12-01
主題詞
長江口 、北槽、懸沙來源、泥沙來源、水沙通量、減淤

成果摘要

潮汐河口攔門沙航道治理是一個複雜的技術難題。長江口攔門沙航道自然水深6.0m左右,經過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三期工程的建設,航道分別增深至8.5、10.0和12.5m,但航道回淤量也隨著航道水深和維護長度的增加而增大,年回淤總量達8000萬方左右,其中北槽航道段是最主要的回淤區段。本項目重點開展長江口北槽內水沙通量觀測研究,受限於北槽水域面積大、斷面水沙觀測面臨問題包括淺灘越堤水位變幅較大,走航式斷面測量對觀測系統要求高以及測量數據標定等。針對上述問題,在開展本項目研究之前尚無較為理想的觀測技術手段。 項目瞄準長江口深水航道減淤降費的重大需求,歷經八年技術攻關,利用水文泥沙通量觀測的創新技術,突破了潮汐河口原型泥沙通量觀測的技術難題,自主研發了一套適用現場觀測北槽懸沙來源的新裝置和設備,創新地提出了獲取北槽懸沙來源的觀測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了揭示北槽內回淤泥沙來源的觀測和研究。項目研製的設備已成功套用於諸多河口海岸觀測研究中,研究成果已套用到長江口深水航道減淤工程方案研究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項目成果顯著地提升了我國在潮汐河口水沙原型觀測的能力,推動了河口測繪科學技術的進步。,潮汐河口攔門沙航道治理是一個複雜的技術難題。長江口攔門沙航道自然水深6.0m左右,經過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三期工程的建設,航道分別增深至8.5、10.0和12.5m,但航道回淤量也隨著航道水深和維護長度的增加而增大,年回淤總量達8000萬方左右,其中北槽航道段是最主要的回淤區段。本項目重點開展長江口北槽內水沙通量觀測研究,受限於北槽水域面積大、斷面水沙觀測面臨問題包括淺灘越堤水位變幅較大,走航式斷面測量對觀測系統要求高以及測量數據標定等。針對上述問題,在開展本項目研究之前尚無較為理想的觀測技術手段。 項目瞄準長江口深水航道減淤降費的重大需求,歷經八年技術攻關,利用水文泥沙通量觀測的創新技術,突破了潮汐河口原型泥沙通量觀測的技術難題,自主研發了一套適用現場觀測北槽懸沙來源的新裝置和設備,創新地提出了獲取北槽懸沙來源的觀測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了揭示北槽內回淤泥沙來源的觀測和研究。項目研製的設備已成功套用於諸多河口海岸觀測研究中,研究成果已套用到長江口深水航道減淤工程方案研究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項目成果顯著地提升了我國在潮汐河口水沙原型觀測的能力,推動了河口測繪科學技術的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