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長江九歌》是一部關於長江的自然狀貌、變化發展、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護全方位描寫的具有某種史詩性特點的長篇報告文學,借三閭大夫《楚辭》“九歌”一用,九章依次題為《母乳頌歌》《莽原悲歌》《巴渝古歌》《文明長歌》《涅槃戰歌》《生命讚歌》《林海山歌》《悠遠漁歌》《綠色壯歌》,組合而成《長江九歌》,向讀者呈現作者對浩蕩大江和悠久文明燦爛文化的深深敬仰,記錄作者視野內所攝入的為長江生態環境整治修復、綠色發展而腳踏實地、踔厲奮發、忘我奮鬥的普通市民、村民、漁民、牧民的真實故事。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母乳頌歌 | 第二章 莽原悲歌 | 第三章 巴渝古歌 | 第四章 文明長歌 | 第五章 涅槃戰歌 |
---|
聖山,橫空出世 有情北緯30度 徐霞客與易銘鼎、劉少創隔空喊話 夢幻三江源 風雪橫斷山 | 為雪山雪恨 美好與脆弱 洞庭之痛 傾斜的集成垸 太湖的72小時 | 岷江有幸 君問歸期 西南半壁古戎州 朝天門,門朝天 鐵血釣魚城 巴蜀有情起歌聲 | 江河與文明 河姆渡的“四層樓” 湖南人穀子里的驕傲 玉樹臨風 靜默的恢宏 神女無恙 | 可可西里接力戰 山平水闊大城浮 聞到花香是礄口 青山依舊在 綠色的支點 還我柳綠如煙 登入的水師 聯豐村觀潮 |
第六章 生命讚歌 | 第七章 林海山歌 | 第八章 悠遠漁歌 | 第九章 綠色壯歌 |
---|
厚德載鶴 醉里看劍夢吹角 傾聽水底的笑聲 雁引愁心去 澤國君子風 南湖秋波 有情黑殼楠 萬類霜天競自由 佘奶奶的堅守 | “假如阿拉倒在神農架” “神農架,快告訴我” “吉普賽人”的冷暖 在希望和死神之間 險象環生 “聲光電綜合效應” 綠色金字塔 | 悲壯一躍 劍膽琴心共一樓 非“君”莫屬 唐風宋韻此一湖 義薄雲天華容道 碧野在這裡植過樹 | 三湘四水的橋頭堡 追光之谷 一個時代在田埂上起飛 國之重器與國之大者 |
作品鑑賞
《長江九歌》借用了美術家“散點透視”的手法,即觀察點不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根據需要,將各個不同的立足點上見到的美的東西,移到畫面上來。也像醫生拿著聽診器,細聽患者心臟的上下左右以及背部的多個點,聽是否有雜音,判斷心臟的健康程度。遵循這樣的理念,作家在寫作時,通過各個散點的觀察,板塊中的突出點,或者叫亮點、閃光點,就鮮明地凸現出來了。以第二章《莽原悲歌》為例,講述長江的生態保護。作者是通過對藏羚羊的保護,對三江源的保護,洞庭湖的水患與抗爭,圍湖造田帶來的危害及解決的對策,沿途化工企業的關停並轉,太湖的藍藻治理等進行多點透視,生態保護在長江全線、全方位地展開,一幅構思精巧且氣勢恢宏的一江碧水的圖畫,就鮮明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長江九歌》的另一個特點,是作家採用“生活流”的敘事方式,讓生活畫面像流水一樣展現出來,增加了現場感,增強了保鮮度。這樣,也避免了報告文學作品因複述採訪所得材料而帶來的沉悶。其中《生命讚歌》講述的故事,包括了洞庭湖邊的鶴、水中游的江豚、濕地上的候鳥,還有安徽宣城的揚子鱷……將近4萬字的篇幅,整個描寫都是以清新跳脫的筆法,按照時間順序,氣韻貫通,姿態流動,讓人美不勝收。洞庭湖邊的農民張厚義,原本是一名獵鳥的槍手,早年還當過打鳥隊長,專事捕殺野鴨,圍殲大雁,而且百發百中。但是有一次,槍響鳥落,他去收拾獵獲物時,一隻中彈的野鴨一息尚存,“一雙怒目死死盯著”打鳥人。張厚義與那隻臨死的野鴨四目相對時,他的心“莫名其妙地痙攣顫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從此,他不再打鳥了,後半生成為鳥類保護的志願者。而安徽宣城周王鎮82歲的老奶奶,幾十年來,宣傳揚子鱷,保護揚子鱷。當河邊有人來尋鱷蛋時,老人家“用略帶蒼老的聲音”呼喚:“那不是鳥蛋,而是揚子鱷下的蛋,是國家的寶貝啊!”這樣飽含深情,充滿靈性的文字,增強了作品的親和力。
文學中的“閒筆”,看似無關宏旨,卻可增加文章的趣味與張力。《長江九歌》對閒筆的運用純熟,在第四章《文明長歌》中尤為突出。比如,說三星堆出土文物時,突然冒出了杜甫的《
飲中八仙歌》,還扯出李白,看似毫無關聯,實則是引出其中與詩人崔宗之相關聯的句子:“皎如玉樹臨風前”。因為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青銅神樹八株,正是這些“臨風玉樹”,表明長江用乳汁滋養了偉大的中華文明。又比如,描述下游浙江的良渚文化遺址時,引出毛澤東的“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作者最終敘說的是人類歷史的進化。閒筆就像“諜戰”中的閒子,關鍵時起重大作用。文學中的閒筆,不僅使作品有趣可讀,還能提高學術品味。這就需要作者有大量的閱讀,大量的知識儲備和豐厚的學養。除了這種種之外,還需要作家在寫作運筆過程中的“靈機一動”。
作品評價
該作品體現出生生不息、磅礴向前的長江精神,作者用親情寫長江,以真情寫故事,用大愛寫人物,從治理上寫民生之江,從環保上寫生態之江,從全面改善上寫巨變之江,是一部用心血寫就的新時代長江之歌。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余艷評)該作品是作者學習、領會並用藝術的方式回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守護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成果,作品視野開闊,氣勢宏大,資料紮實,人物鮮活,議論深刻,是一部成功的、很值得一讀的優秀作品。作品在敘述和描寫的表現手法上,自然流暢,變化多端,很能顯示作者的藝術功力。
(《湖南日報》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段華,中共黨員,一級文學創作、二級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名譽副會長。從事專業和業餘創作50年,著有小說、報告文學、戲劇、影視作品多部,作品(含合作)曾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首屆金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