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西周時期考古學文化研究》是一本202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中游西周時期考古學文化研究
- 作者:傅玥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72187
《長江中游西周時期考古學文化研究》是一本202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玥。
《長江中游西周時期考古學文化研究》是一本202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玥。內容簡介本書研究的重點是長江中游地區西周時期考古學文化框架體系的建立。本書囊括了區域內幾乎所有的考古發現,從陶器譜系的入手,仔細甄別出各...
《長江中游先秦考古學文化》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全文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長江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並未得到學術界應有的重視。已有的中國歷史文化著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似乎形成了一種定勢,認為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即黃河中心論或中原中心論。 20世紀80年代以來...
《中國考古學·兩周卷》是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內容簡介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史稱周代。這一時期周武王、周平王分別建都西安與洛陽,由此,史家又以西周、東周稱之。《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介紹了我國考古工作者在...
第二節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與研究 一、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簡史 二、北方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三、黃河上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四、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五、黃河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六、長江上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七、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八、華南、西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西周的宗法封建制度留給春秋戰國時期士人天下只有一個共主的觀念,這種思想也為秦漢帝國的建立與統一奠定基礎。宗法制度的影響不僅是政治層面的影響,也不限於統治階級,它在後世成為平民社會宗族概念的基礎而普遍傳承。在中國文化史上,商朝、周朝時期的中國人產生了永不死亡的先妣神觀念,也未有佛教宣導的輪迴轉世的...
西周早期南方政治地理簡論 昭穆之際南土政局探微:以繁地為切入點 楚國的形成與結構及其擴展與變質(梗概)楚文化西漸途徑初探 楚懷王代稱考——兼談《詩經》所謂“古之人”附庸與置縣:春秋時期楚國的政治地理結構與疆域變化 楚郡的起源與形成途徑 江浙地區“楚式墓”中的楚、秦、越文化融合 《北京大學藏秦水陸...
第二節西周 一、紅安金盆遺址 ……第四章 春秋戰國時期 第五章 秦漢時期 第六章 六朝隋唐時期 第七章 宋--明時期墓葬 編後記 作者簡介 楊寶成,江蘇鎮江人,1939年9月1日出生,1963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二十餘年,主要從事殷墟發掘與研究工作。1986年調至...
23.周文麗、陳建立、楊軍昌、韓汝玢、徐良高、種建榮:《雲塘、齊鎮西周建築基址出土殘銅塊和爐渣的分析》,《考古與文物》,2009年第6期,98-105頁。24.胡曉偉、陳建立:《一門館藏明天啟四年紅夷大炮的探討》,《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9年8月第21卷第3期,48-52頁。25.黃維、吳小紅、陳建立、王輝:《...
長江上游文明進程略論——以成都平原先秦文化為中心 考古研究 藏彝走廊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區域類型及其與甘青地區的聯繫 三峽地區的窖藏坑——一種奇妙的古文化遺蹟 大渡河中游先秦考古學文化的分期及相關問題 青銅器研究 西周時期的柳葉形青銅短劍 巴徐青銅文化比較論綱 巴蜀史地研究 甲骨文中的巴與蜀 晉南訪古記:...
陶寺文化老年群體墓葬研究 武鈺娟 隨州葉家山曾國墓地出土的乳丁龍紋盆式簋——兼論商周之際周人的兼容並蓄與族群遷徙 孫明 長江下游地區商周時期城址的考古學觀察 唐錦瓊 牛煜龍 考古所見西周王朝西南地區的人群與文化 徐良高 煙墩山一號墓與吳國早期歷史 黃一哲 論春秋戰國之際的晉國隨葬車馬坑 印群 手工業與...
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的田野考古工作,是自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通過在豐鎬地區的發掘,初步建立起西周考古的斷代標尺。20世紀70年代以來,周原遺址、洛陽西周王室鑄銅遺址、北京琉璃河燕國墓地等遺址出土的大批青銅器,為西周銅器的斷代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據。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
第四節 埋葬習俗文化 (159) 一、墓葬資料的發現情況 (160) 二、歸納和認識 (168) 第五節 對三峽地區夏商時期考古文化遺存的認識 (171) 第五章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考古文化 (175) 第一節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考古文化概述 (175) 第二節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考古文化遺存 (182) 一、西周時期考古...
長江下游地區的早期印紋陶研究——以廣富林文化和馬橋文化為中心 論馬橋文化的陶文 馬橋文化原始瓷和印紋陶研究 綽墩馬橋文化四題 婦好玉(石)人的辨形與溯源 關於西周時期的用鼎問題 吳文化輝煌的青銅文明 晉侯墓地淺論 人和族群的考古學觀察——兼論遺傳學方法在考古學中的套用前景 良渚...
(三)中國南方新石器時代的家畜 第三章 商周時代 一 商殷時期 (一)關於夏代文化的探索 (二)偃師二里頭的早商遺址 (三)二里岡遺址與鄭州商城 (四)安陽殷墟的新發現 (五)邢台、藁城等地的商代遺址 (六)殷商時期的方國遺存 (七)殷代甲骨文的新發現與研究 二 西周時期 (一)周原考古的新發現 (二)豐鎬地區....
雲南的劍川海門口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見有這種乾欄式住居習俗。江西清江營盤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陶製乾欄式房子模型。四川成都十二橋商代遺址和湖北蘄春毛家嘴西周早期遺址發現的大型木構建築群,說明夏商周時期乾欄式建築和住居習俗尚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流行和發展。青銅 百越人善鑄銅器,如青銅劍、銅鐸(大鈴)等。...
西周時期,福建地區已進入青銅時代,其文化受到吳越文化、楚文化等的滲透和影響。西周以後,作為福建土著文化的閩文化在吳越文化的強烈影響下,最終溶二為一,形成了閩江下游的閩越文化。秦漢以後,福建文化與長江流域其它亞文化一起歸入漢文化圈。三國時期,占據江東的孫吳政權在福建境內首置封建郡縣,標誌著長江文化在...
專家介紹,發現的文物中,一件西周農具青銅鏟十分珍貴,這也證明早在西周時期,高郵一帶已經擁有高度的農業文明。據介紹,青銅鏟是當地村民左元文在遺址旁制坯取土時發現的,銅鏟口部扁平、微弧、柄部呈扁方銎,銎上有一小圓孔用以裝釘子固柄,經過考證,這種形狀的鏟為江淮地區所特有。令人可惜的是,遺址大部分...
雙堰塘遺址目前已發掘出土的西周時期文化遺物十分豐富多彩,其中分量最重和最具特色的遺物當數日用陶器製品殘片。據考古工作者的初步整理分析,雙堰塘西周遺址出土的陶器殘片群組,在質地上是以夾石英砂的夾砂陶為主,也有部分夾細砂者;夾砂陶通常陶色不勻,基本上是以紅褐陶、灰褐陶、灰黑陶的面目出現。泥質陶...
在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徐、楚青銅文化比較研究》、《徐國青銅器略論》、《商代長江流域青銅文化初論》、《商周王朝南進掠銅論》、《春秋時期楚鼎研究》、《盤龍城與商代青銅文化》、《長江上、中、下游青銅文化比較研究論綱》、《商代長江中游青銅器研究》、《西周時期長江流域青銅文化》、《巴人與錞於》等論文40...
曾家墩遺址的田野發掘,所揭示的西周文化面貌與年代序列,填補了鄂東地區這一時段考古學文化的空白,對研究該地域乃至長江中游地區西周時期的族群融合、社會發展、文化演進,以及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往來,提供了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曾家墩遺址是盤龍城之後武漢又一重大考古發現,有望填補武漢城市發展史乃至中國...
2.《湖北江陵荊南寺遺讓第一、二次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8期。3.《論江漢流域西周時期的文化分區》,《湖北省考古學會論文選集》(二),江漢考古增刊,1991年。4.《論周梁玉橋文化》,《江漢考古》1996年3期。5.《巴、蜀文化源流初疏》,《江漢考古》1997年3期。6.《論鄂西南、湘西北地區的夏商...
9、《南放水遺址夏和西周時期遺存的初步認識》,《考古》2011年4期。10、《二里頭文化時期長江中游沿岸地區的考古學文化結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6期。11、《紅山文化聚落遺址研究的重要發現———2010年赤峰魏家窩鋪遺址考古發掘的收穫與啟示》,《吉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12、《...
從千峰山土墩墓葬考古發掘發現,有的封土高大的土墩墓隨葬品寥寥無幾,僅一、兩個陶器。並且,千峰山與牯牛山城遺址相鄰,且出土文物內涵較一致,推斷墓主多為吳城居民。這對研究當時當地社會習俗及其生活方式具有較高價值。中國史料主要記載黃河流域中原文化,土墩墓的發現填補了古吳越地區文化研究的空白。考古分析 ...
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步入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在數千年的...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最主要的兩大起源發展中心,一個以旱作粟為代表,一個以水田稻為代表,它們各自在擴展、傳播中交融。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水稻的種植已推進到河南、山東境內,而粟和麥類也陸續傳播到東南和西南各地,終於形成有史以後中國農業的特色。夏、商、西周時期 這一時期,相當於中國的第一個階級社會─...
郭靜雲,《語言與文字:試論殷商文字之發源與形成》,張光明、徐義華編,《甲骨學暨高青陳莊西周城址重大發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頁210-242。郭靜雲,《透過亞洲草原看石峁城址》,《中國文物報》2014年01月17日 郭靜雲,《北緯32°:亞非古文明起源猜想》,《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張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金沙遺址博物館研究員,在合著的《成都金沙遺址的發現、發掘與意義》評價說“金沙遺址是四川省繼三星堆遺址之後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極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後在成都地區興起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蜀國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的都邑所在,它的發現、發掘與研究具有...
西周時期 因青銅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銅的鐘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鐘鼎文和石鼓文之稱。相傳是周宣王時期太史所創寫。故宮博物院記憶體有十個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詩文。因為封建割據,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文字也不盡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統中國。才把文字統一起來。秦朝時期 秦始皇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