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庫區典型地質災害減災理論與創新技術

《長江三峽庫區典型地質災害減災理論與創新技術》是由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重慶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棗莊學院、西南大學、重慶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陳洪凱、徐洪、唐紅梅、陳立川、汪時機、秦代倫、陳柏林、王桂林、王全才、魏世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三峽庫區典型地質災害減災理論與創新技術
  • 主要完成單位: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重慶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棗莊學院、西南大學、重慶大學
  • 主要完成人:陳洪凱、徐洪、唐紅梅、陳立川、汪時機、秦代倫、陳柏林、王桂林、王全才、魏世玉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9002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9-2-1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立項背景:長江三峽水庫是一個典型的峽谷型水鴉危廈庫,水庫岸坡可分成土質岸坡、類土質岸坡和岩石岸坡三類,其中土質岸坡和類土質岸坡約占90%,分布了17個區縣城區和27個港口碼頭。危岩崩塌和庫岸滑坡占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點80%以上,並且土質岸坡和類土質岸坡的變形破壞對庫水位升降變化最為敏感,是老滑坡復活、新滑坡產生的主要部位。無疑,三峽庫區的危岩崩塌和庫岸滑坡是世界範圍內最具代表愚射拔性的峽谷型水庫地質災害,其防災減災有獨特規律和減災模式。立項初,三峽庫區地質減災存在放微民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危岩破壞機制、老滑坡復活、新滑坡形成等基礎理論缺乏深入系統研究;二是庫岸滑坡治理與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一體化的科學思想未得到充分體現。儘快提高庫區典型地質災害減災技術水平已成為國家層面的需求。該成果是團隊歷時20年(1998-2017)取得重整斷系列研究成果的科學集成、提煉與套用實踐,是一項具有較高理論水平、技術先進、減災效果顯著的科技成果。
主要技術內容:危岩破壞基礎理論;庫水位升降條件下水庫岸坡變形破壞基礎理論;三峽水庫典型地質災害減災新技術新方法;三峽水庫典型地質災害治理新連請技術工程計算理論。
在減災基礎理論方面:構建了危岩破壞物理演進、損傷、斷裂、疲勞壽命、突變彈沖、激振效應等系列基礎理論;構建了庫水位上升滑動面土體浸泡軟化和庫水位降落滲流驅動兩種堆積層老滑坡復活機制;構建了庫水位上升浸泡拉剪破壞和庫水位降落滲流驅動壓剪破壞兩種類土質岸坡新滑坡形成機制;提出了預測庫岸再造寬度的浪蝕龕-土體臨界高度修正卡丘金法。
在減災創新技術方面: 研發了危岩柱撐拱撐、分區填築同步排水造地型護岸結構、豎向預應力錨索抗滑樁、消落帶植被恢複方法、危岩應力採集感測器等22項峽谷型水庫典型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新方法;構建了危岩支撐、錨固、抗滑樁耐久性等災害治理新技術工程套用理論。
智慧財產權:授權發明專利29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5項,發表學術論文150篇姜市獄旋(SCI收錄11篇、EI收錄72篇),出版專著6部。
成果水平: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成果推廣及效益:成果已在在三峽庫區(重慶、湖北)、山東、雲南、四川、廣東大量推廣套用,興建濱江路30多公里,新增商用地及市政基礎設施用地約3410畝,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保障約15萬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環境效益巨大。研究成果殃寒蒸連對於峽谷型水庫典型地質災害防治及營運效果評估有重要科技支撐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