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濯田百鴨宴

長汀濯田百鴨宴

長汀濯田百鴨宴,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民俗,龍巖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在長汀濯田鎮的幾個村子有舉行“百鴨祭”的奇特習俗。濯田的美溪村、上塘村一帶有句俗語:“羊角溪六月六,百鴨慶禾熟”。說的就是這裡的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前後三天,要舉行“百鴨祭”又稱“慶禾祭”的民俗文化活動。農曆“六月六”的前後三天為長汀濯田百鴨宴活動期,初四為起首,初五為菩薩過案,初六為菩薩轉庵。

2018年7月30日,“長汀濯田百鴨宴”被列入龍巖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1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汀濯田百鴨宴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30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
  • 項目序號:150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黃悻三仙”是閩西客家地區具有民眾基礎的地方保護神之一。隨著客家先民的遷徙,三仙師崇拜還流傳到贛南、粵北等客家地區。
據清同治《上杭縣誌》記載:“黃七翁,本邑人。宋時鐘寮場未立縣,石峽間兩山如束,中通一徑,有山精虎狼為害,翁皆其子婿有異術,以符法治之,群妖屏息,因隱身入石,現像於石壁間,每風雨,石中隱隱聞鐘鼓聲,民敬畏之,立祠香爐石岩下。遇歲災旱禱之則應。縣既遷,改建行祠於今縣治之西南,世稱黃悻三仙師,悻其婿姓也。”
相傳,宋朝期間,原居中原的黃忠肅因避戰亂攜妻入閩,路過上杭紫金山,此地勝景令其流連忘返,遂定居於此。黃忠肅中年得子,取名“師傅”,孩童聰明過人,傳為太上老君轉世化身,人稱“仙師”,晚號“七翁”。仙師娶董氏為妻,生一男孩名“繼先”,號十三郎,另一青年悻成,號八郎,拜仙師為師,招贅為婿,故民間有“仙師公爹悻八郎,冇(無)女有婿郎”之說。黃仙師子婿3人武功精湛,且有異術,為民伏虎除妖,後人立祠祀奉。
據美溪當地民間傳說,黃悻三仙曾在美溪一帶顯跡,救民於危難,被美溪民眾奉為保護神。六月初六是黃七翁仙師的生日,於是便有了“百鴨祭”的奇特習俗。
從清朝中葉開始,濯田鎮幾個村子的客家先民在每年農曆六月田禾大熟、豐收在望時節,為感謝天地神靈半年來的護佑恩賜,家家戶戶都要宰殺鴨子,煮熟後配上米酒和黃米粄,提著雲集到上塘、美溪兩村的指定地點,“一”字形擺放在早已準備好的十幾米長桌上,虔誠祭奉“三太祖師”及“黃七郎”“黃八郎”“黃十三郎”(合稱“黃氏三仙”)。與此同時,在上塘、美溪的周邊村莊,也同時舉辦“百鴨祭”,不過在同一寺廟抬出的菩薩,分頭日或翌日,由兩地輪流安放供奉。

民俗內容

農曆“六月六”的前後三天為活動期,初四為起首,初五為菩薩過案,初六為菩薩轉庵。菩薩從寺廟抬出,一路彩旗鞭炮,吹吹打打迎至美溪大樟樹下,或頭日抬至上塘村祠堂內。附近五六百戶人家,在菩薩未抬到前,每家每戶已將準備好的一隻鴨、一塊肉、一盤米粄在一溜長桌上擺好,形成百鴨長龍,等待菩薩到來。當菩薩抬到時,銃聲、鞭炮聲、鼓樂聲震天動地響成一片。有時還在祭祀場邊演起漢劇、木偶戲,彈奏起鼓手、十番,道士在道場作“跳海青”“上刀山”“下火海”等特技表演。但現代只有師公做法事,或演木偶戲,已較少有漢劇及特技表演了。
在每年的活動期間,四方親朋好友穿著新衣、帶著香燭鞭炮前來,一則敬奉菩薩,二則到親朋家做客,共嘗“百鴨宴”。大約上午11時以後,當一切敬奉活動結束,人們便將供品提回家中,加上其他豐盛菜餚,熱情招待客人,共慶即將到來的豐收,到處呈現一片歡樂氣氛。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長汀濯田百鴨宴寄予客家人知恩感恩、祈求福澤的良好願望,也成為凝聚人心、奮發有為的重要載體,匯聚鄉村社會發展進步的正能量。
傳承人物
謝冠棟,男,漢族,1948年8月生,2019年被評為龍巖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長汀濯田百鴨宴”。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16年11月,龍巖市委宣傳部公布了“閩西十大經典民俗活動”評選結果,長汀縣濯田美溪村“百鴨宴”入選“閩西十大經典民俗活動”提名獎。
社會活動
2020年7月25日(農曆六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百鴨宴”民俗活動在長汀縣濯田鎮的美溪村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